钙片白吃了?要想把钙补到骨骼里需要同时服用维生素K2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片白吃了?要想把钙补到骨骼里需要同时服用维生素K2
  人体骨骼处于不断地更新中,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下,它不断地被破坏和重建,骨量一直处于流失和形成的循环之中。骨量流失,是人不可避免的衰老过程。一般在30岁左右,人体会达到一生中的骨量峰值。但30岁后,成骨细胞的活性逐渐被削弱,骨流失速度超越了骨形成速度,骨质逐渐减少。2018年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达32.1%。此外,我国有超过2亿人处于低骨量状态,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为什么国民常年补钙,骨质疏松状况依旧严峻?研究发现,钙进入人体后从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钙容易“迷路”,其沉积具有随意性。除了骨骼和牙齿等人体所需的部位,这些钙也会错误地沉积在心脑血管、肾脏、关节软骨等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器官钙化和功能衰退。例如钙沉积在血管,不但骨质疏松没有得到缓解,还容易造成血管钙化,进而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钙精准地进入骨骼呢?研究发现,维生素K可以起到引领作用。


  骨钙素蛋白(OC)由成骨细胞分泌,对钙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及结合活性。如果没有足够的维生素K2,骨钙素蛋白就会停止工作。维生素K2通过激活骨钙素蛋白,抓住血液中的游离钙,将其精准输送进骨骼,扩充骨基质、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率。基质谷氨酸蛋白(MGP)是动脉钙化的重要调节剂。充足的维生素K2可以有效激活MGP,防止钙在血管中沉积,抑制血管钙化、延缓动脉硬化。临床试验证明,维生素K2能减缓血管硬化,减少动脉钙化斑块的产生,改善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生物年龄”,提升心血管功能。
  研究证明,97%的老年人缺乏维生素K2。一是由于人体除了肠道菌群产生的极微量维生素K2外,不能自身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来满足人体所需;二是维生素K2的来源很稀缺,它也因此被誉为“铂金维生素”。维生素K2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纳豆、奶酪等。像人们日常吃的水果、蔬菜等几乎不含有维生素K2,所以我们很难从食物来源中获得足够的量。纳豆是维生素K2含量最丰富的食物,日本一项研究显示,大量食用纳豆的人群,血循环维生素K2的水平相对较高,这些人的髋骨骨折发生率更低。但我国大部分人都难以接受纳豆的味道和黏稠的口感,因此维生素K2补充剂成为了很好的来源,可以方便快捷地满足日常需要。
  “三九天”到来 冬季饮食切忌“贪热”
  随着小寒节气的到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也越来越临近了。在寒冷的冬季里,许多人偏爱吃火锅、红薯等抵御严寒。专家提示,长期的过热饮食习惯可能造成口腔和消化道损伤,提升罹患口腔癌、食管癌的风险。
  “口腔黏膜烫伤多由急食导致,口腔黏膜是我们口腔的第一道防线,虽然它对高温不敏感,食物、饮料在四五十度时也感觉不到烫。但是口腔黏膜不耐烫,遇到高温容易烫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周建说,口腔黏膜的耐受温度约在50℃-60℃,当吃东西感觉烫时,食物温度一般可達70℃,容易导致口腔黏膜被烫伤。
  此外,过热的饮食还会经过食道,食道表面的上皮细胞比口腔的还要娇嫩,口腔无法耐受的高温食物,更会损伤食道。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勇表示,65℃以上的食物就可能损伤到消化道黏膜。“我们消化道的温度约为37℃,食道最高耐受的温度是50℃-60℃。而火锅的汤料温度可达120℃,刚沏好热茶温度约为90℃,都远超食道的耐受温度。”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称,超过65℃的热饮有可能会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风险。李勇说,过烫的食物在经过食管时,会烫伤黏膜上皮,导致破损、溃烂、出血。如果经常食用烫食,这些部位就会反复受伤,反复受到不良的刺激,长此以往很可能出现病变甚至癌变,增加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风险。为此,专家提醒:冬季饮食切不可“贪热”,建议安全的进食温度是10℃-40℃。


  不开心吃点甜食?最新研究:吃甜食会加重抑郁
  一不开心就想吃甜食?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发现,摄入太多的糖不仅增粗腰围,而且会加重抑郁症症状。
  冬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光照减少会扰乱一些人的昼夜节律并影响睡眠,让他们陷入抑郁之中,一些抑郁症患者会吃更多的甜食。尽管吃糖有时能短暂提升情绪,但从长期来看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一系列有关摄入糖分对生理和心理影响的数据,发现有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全身性的炎症水平较高。由于食用过量的糖会增加低度炎症,其产生的激素直接导致大脑进入重度抑郁症的状态。
  吃糖太多对体内微生物的影响也是抑郁症的诱因之一,因为有些微生物在糖分较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生成某些化学物质,使人更易抑郁。此外,吃糖过多的人还生成了更多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他们的氧化应激反应更强,更有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和多巴胺失调,这些都与炎症有关。
  发表在《医学假说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建议抑郁症患者少吃糖,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这样对心理健康更有益。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Struts和Spring整合的三种方法,并对这三种方法做了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随着小寒的临近,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又该来了,此时如何御寒保暖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除了多穿衣物外,吃对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抗寒。  第一,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热效应”(也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也就是说,进食后会促进体表散热,这种散热所消耗的能量高达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之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吃涮羊肉会浑身冒汗,而如果只吃涮白菜、涮面条,就不可能达到同样的温暖效果。除了
目的比较研究单次高剂量和多次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内注射诱导糖尿病小鼠角膜病变的成模情况及其病理表现的异同。方法正常6~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多次低剂量1个月组、多次低剂量3个月组(60 mg/kg STZ连续腹腔内注射5次)和单次高剂量1个月组(150 mg/kg STZ腹腔内注射1次),每组20只。比较各模型组小鼠成活率、糖尿病成模率、平均体质量、糖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它改变了单一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与教师形成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不可取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化学实验教学上。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质,既包含肉眼能够看到的物质,又包含肉眼甚至电子显微镜也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像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