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烘焙,又称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使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让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智障学生职业教育刚起步的今天,烘焙课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将面临着重重的学习困难,如何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呢?
让智障学生对烘焙课充满好奇,产生兴趣烘焙课
对智障学生来说烘焙是一个新生课程。他们期待着,盼望着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因此满心欢喜,好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心情总是愉悦的,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第一节烘焙课上,我利用电教平台,把搜集好的各种烘焙图片展现出来,尤其是学生喜欢的面包和蛋糕,告诉学生它们的颜色、形状,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烘焙的奥妙,从视觉上、感性上对本学科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满足好奇心而产生兴趣。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我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以便让学生处于好奇、感兴趣的激情中学习。例如开学初,在上课时,我先示范做出美味而好看的蛋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然后品尝蛋糕。当学生尝到美味的蛋糕时,个个都说想学做蛋糕,这样一来,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让智障学生增强自信心,爱上烘焙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缺陷导致反应缓慢,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低于正常人,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带动。在烘焙课中,鼓励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做出美味的蛋糕,时常为他们加油打气,增强他们对蛋糕制作的信心,做到上一课爱一课。为此,我还通过电教平台或者微信,让学生看有关残疾人成功的事例。
如:江门市3名残疾人经营港式小食店,该港式小食店经营2年多来,以售卖鸡蛋仔、华夫饼、咖喱鱼蛋、自制饮料等香港小食为主。店内的销售员、收银员、小食制作员均由残疾人担任。目前店内共有3名残疾人,他们均属于精神或智力残疾。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評价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来增加他们的信心。
又如:在蛋糕制作过程中,简单的搅拌动作可以让学生拿着打蛋器,把面粉和蛋黄搅匀。在完成搅拌动作后,给予高度评价,用“你真棒”或者“表现很好”相关的语言表扬、激励他们,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中表现更出色。让智障学生从看图片到自己动手操作,再得到赞赏,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爱上烘焙课。
让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烘焙制作,体验快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会渔。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把“学会”转化为“会学”。这种转化正是在学生的自我活动中有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凡是参与操作的学生,都一律要求他们先洗干净手,穿上统一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再洗手,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采取了分组操作练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
例如在制作“戚风蛋糕”中,我首先把学生分成三组,把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摆在学生面前,一切准备就绪后。让学生看我示范,每一个步骤的分解动作,我都停下来反复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记住要领。看完教师的示范,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提示和方法跟着练习。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操作方法不对时,就及时纠正,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的分组操作练习法,可以顾及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形成比较,完美展现自我。对于认真好学、表现突出的小组,我能及时表扬,让智障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有效地掌握操作技巧。
让智障学生在烘焙课中反复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操作能力
根据烘焙制作的流程,训练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以提高他们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水平。在制作“海绵蛋糕”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切”“翻”的动作,这个动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操作时不能太快,也不能用太大力,否则面糊就会增加泡泡,影响口感。因此学生在执行这动作时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要么不会“切”,要么不会“翻”,要么不会转盆,而且力度很难控制。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我准备一大盆面糊,分到每个人的小盆里,每人一把刮刀,手把手教他们练习这个“切”“翻”动作,反复教,反复练。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终于有一点点头绪了,能够领会动作要领,虽然连贯动作不够顺畅,但是同学们都进步了,他们也很开心地为自己点赞。
经过老师的不断示范,学生的反复练习,小曾、小党、小杨已经掌握了“切”“翻”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用心去学,不厌其烦地去练,终会收获满满。智障学生也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比普通人多花费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来完成,可是他们在花费这些时间后,得到的是技巧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让智障学生对烘焙课充满好奇,产生兴趣烘焙课
对智障学生来说烘焙是一个新生课程。他们期待着,盼望着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因此满心欢喜,好奇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心情总是愉悦的,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获得知识和技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第一节烘焙课上,我利用电教平台,把搜集好的各种烘焙图片展现出来,尤其是学生喜欢的面包和蛋糕,告诉学生它们的颜色、形状,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烘焙的奥妙,从视觉上、感性上对本学科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满足好奇心而产生兴趣。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我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以便让学生处于好奇、感兴趣的激情中学习。例如开学初,在上课时,我先示范做出美味而好看的蛋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然后品尝蛋糕。当学生尝到美味的蛋糕时,个个都说想学做蛋糕,这样一来,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
让智障学生增强自信心,爱上烘焙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缺陷导致反应缓慢,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低于正常人,因此他们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带动。在烘焙课中,鼓励他们也能和正常人一样,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做出美味的蛋糕,时常为他们加油打气,增强他们对蛋糕制作的信心,做到上一课爱一课。为此,我还通过电教平台或者微信,让学生看有关残疾人成功的事例。
如:江门市3名残疾人经营港式小食店,该港式小食店经营2年多来,以售卖鸡蛋仔、华夫饼、咖喱鱼蛋、自制饮料等香港小食为主。店内的销售员、收银员、小食制作员均由残疾人担任。目前店内共有3名残疾人,他们均属于精神或智力残疾。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評价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来增加他们的信心。
又如:在蛋糕制作过程中,简单的搅拌动作可以让学生拿着打蛋器,把面粉和蛋黄搅匀。在完成搅拌动作后,给予高度评价,用“你真棒”或者“表现很好”相关的语言表扬、激励他们,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中表现更出色。让智障学生从看图片到自己动手操作,再得到赞赏,能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爱上烘焙课。
让智障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烘焙制作,体验快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授人以渔”,不如在精心设计的自我活动中,使人会渔。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把“学会”转化为“会学”。这种转化正是在学生的自我活动中有量的积累发展为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凡是参与操作的学生,都一律要求他们先洗干净手,穿上统一的工作服,戴上口罩,再洗手,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让课堂生动有趣,我采取了分组操作练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操作技能。
例如在制作“戚风蛋糕”中,我首先把学生分成三组,把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摆在学生面前,一切准备就绪后。让学生看我示范,每一个步骤的分解动作,我都停下来反复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记住要领。看完教师的示范,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提示和方法跟着练习。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操作方法不对时,就及时纠正,强调正确的操作方法,强化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的分组操作练习法,可以顾及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形成比较,完美展现自我。对于认真好学、表现突出的小组,我能及时表扬,让智障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有效地掌握操作技巧。
让智障学生在烘焙课中反复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操作能力
根据烘焙制作的流程,训练智障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以提高他们手眼协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细动作水平。在制作“海绵蛋糕”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切”“翻”的动作,这个动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操作时不能太快,也不能用太大力,否则面糊就会增加泡泡,影响口感。因此学生在执行这动作时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要么不会“切”,要么不会“翻”,要么不会转盆,而且力度很难控制。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我准备一大盆面糊,分到每个人的小盆里,每人一把刮刀,手把手教他们练习这个“切”“翻”动作,反复教,反复练。一节课下来,同学们终于有一点点头绪了,能够领会动作要领,虽然连贯动作不够顺畅,但是同学们都进步了,他们也很开心地为自己点赞。
经过老师的不断示范,学生的反复练习,小曾、小党、小杨已经掌握了“切”“翻”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用心去学,不厌其烦地去练,终会收获满满。智障学生也一样,他们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比普通人多花费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来完成,可是他们在花费这些时间后,得到的是技巧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