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的同时,积极寻求并探索家庭、社会联合互动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引导学生有效自我管理。本文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创新管理模式,旨在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自我管理 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085-02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难题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以战略的角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加快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进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创新管理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学生自我管理为载体,利用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并最终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扎实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是根本。管理无定论,高校学生工作应抓基础、突重点、讲特色、求新意,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质量。高校教育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学校教育要有针对性、区别性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工作
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奖、助、贷、勤以及评优评先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党建团建制度等等教育。日常规范的教育,辅之以有效地管理措施,例如,针对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学习主动性弱等特点,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签订行为规范承诺书、自律协议书等,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日常规范的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变,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活,快速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按照自身的个性与特长,制定切实有效的奋斗目标。
(二)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包括爱国爱校教育、感恩教育、情商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劳作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等等。借助于主题班会、茶话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将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分阶段地、持续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辅导员老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借助各种形式,例如举办“假如我是辅导员”的座谈会,“给辅导员一句话”等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心灵的困惑,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调整与适应,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高校大学生参与学生活动都具有较高的热情。辅导员老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
(五)做好专业教育,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科学、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爱好与特长,弥补和完善自己在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为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特别是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此外,学校教育也不能忽视网络的力量。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善于利用网络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点,有效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无法脱离的重要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有机联系,是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工作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系统
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性质与条件,例如,通过与学生谈话、翻阅档案材料以及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系统。辅导员老师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教育、家庭成员等情况,可以极大地便利学生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节省管理成本。
(二)畅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建立日常联系制度
学校通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家庭教育还可以解决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同时,家长也十分关注子女的成长,迫切需要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辅导员老师信息的反馈,使家庭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畅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渠道,选择网络、书信、电话等合适的方式,建立有效的双向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工作。
与家庭的联系,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将其简单化为向家长“告状”。此外,在做好重点家庭联系的基础上,也不能忽略整体层面上的联系。例如,可以通过增设家庭教育网络交流平台、向家庭征集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向定期家庭寄发工作简报等形式,点面结合,做好与家庭的交流工作。
(三)利用好特定时机,让家长参与管理
高校辅导员应抓住一切有机时机,例如,迎新晚会、社团巡礼、重大的颁奖仪式等,邀请家长参加,甚至担任评委或者颁奖嘉宾。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热情,也能使家长认同学校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并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校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亲子系列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开展“走好人生第一步”师生、家长恳谈会,增加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或者邀请学校资深退休老教师给家长开“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全面推进学生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大学生逐步走上社会,使学生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完善自己。通过社会教育环节,学生能客观直接地感受社会的需求、进步与发展,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弊端,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忧患意识。[2]依托社会教育,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具体来说:
(一)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高校大学生普遍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经验,很少有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同时,他们又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很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点。社会实践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3]高校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并检验自己的能力。例如,可以与社区教育协作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观念。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在感性的基础上,多一份理性的思考与沉淀。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拉近与社会需求的距离。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主要有:社务服务、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等。
(二)努力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
除社会实践以外,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拓宽社会教育的其他渠道与途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亲身感受就业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与学习动力。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分享就业、创业的过程与经验等。努力扩大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面,增加学生走上社会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加强社会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学生自我管理为载体,能动地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引发了诸多问题,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重大阻碍。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自我管理,扭转学生“自管无能”的状况,避免因“自管”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这是推进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组织和自我监督等环节,来协调内部与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4]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结合学生个性鲜明、活动热情高、思维活跃、独立生活能力弱等特点,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具体来说:
(一)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是基础。辅导员老师的角色要由“管”向“导”转变,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学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校辅导员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与途径,逐步提高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协调、自我奖赏等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善于自我管理,提高独立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
(二)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可以使学生踊跃参与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定班规、室规,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班服等,或者让学生举办跳蚤市场与爱心超市等。此外,班委的选举、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由老师的管理、约束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
(三)培养学生干部,组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干部在组织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对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能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向高度自我管理化前进。
(四)合理选拔助理班主任
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让高年级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可见助理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向导。积极发挥助理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利用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有效地自己管理,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助理班主任作为学生,又是被管理者,角色的转换中大大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配合、协调一致,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缺一不可的重要作用。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创新的思维,着力构建并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邓德敏.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进家庭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2]靳小平、石钟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张亮.独立学院学生新型社会实践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董珊珊.浅探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自我管理 四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5-085-02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难题与挑战。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以战略的角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加快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进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新时期的学生工作,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创新管理模式。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学生自我管理为载体,利用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推动学生工作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并最终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
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扎实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教育是根本。管理无定论,高校学生工作应抓基础、突重点、讲特色、求新意,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管理的质量。高校教育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体来说,学校教育要有针对性、区别性地做好以下工作:
(一)学生日常规范教育工作
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校奖、助、贷、勤以及评优评先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党建团建制度等等教育。日常规范的教育,辅之以有效地管理措施,例如,针对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学习主动性弱等特点,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签订行为规范承诺书、自律协议书等,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日常规范的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转变,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大学生活,快速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按照自身的个性与特长,制定切实有效的奋斗目标。
(二)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包括爱国爱校教育、感恩教育、情商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劳作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等等。借助于主题班会、茶话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将主题教育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分阶段地、持续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辅导员老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借助各种形式,例如举办“假如我是辅导员”的座谈会,“给辅导员一句话”等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心灵的困惑,帮助学生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调整与适应,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高校大学生参与学生活动都具有较高的热情。辅导员老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
(五)做好专业教育,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情况等。对学生进行科学、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的爱好与特长,弥补和完善自己在心理或能力上的不足,为实现生涯发展目标特别是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此外,学校教育也不能忽视网络的力量。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应善于利用网络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以家庭教育为基点,有效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一个学生成长无法脱离的重要环境,尤其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个性的形成和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越来越突出。”[1]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向互动,有机联系,是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工作要以家庭教育为依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系统
辅导员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性质与条件,例如,通过与学生谈话、翻阅档案材料以及与家长联系等方式,建立健全学生家庭信息系统。辅导员老师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教育、家庭成员等情况,可以极大地便利学生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管理的有效性,节省管理成本。
(二)畅通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建立日常联系制度
学校通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家庭教育还可以解决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同时,家长也十分关注子女的成长,迫切需要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辅导员老师信息的反馈,使家庭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畅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沟通渠道,选择网络、书信、电话等合适的方式,建立有效的双向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工作。
与家庭的联系,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将其简单化为向家长“告状”。此外,在做好重点家庭联系的基础上,也不能忽略整体层面上的联系。例如,可以通过增设家庭教育网络交流平台、向家庭征集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向定期家庭寄发工作简报等形式,点面结合,做好与家庭的交流工作。
(三)利用好特定时机,让家长参与管理
高校辅导员应抓住一切有机时机,例如,迎新晚会、社团巡礼、重大的颁奖仪式等,邀请家长参加,甚至担任评委或者颁奖嘉宾。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热情,也能使家长认同学校的管理理念与模式,并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这对学生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校辅导员可以开展以亲子系列为主题的活动,例如,开展“走好人生第一步”师生、家长恳谈会,增加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或者邀请学校资深退休老教师给家长开“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三、以社会教育为依托,全面推进学生工作
整合社会资源,引导大学生逐步走上社会,使学生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完善自己。通过社会教育环节,学生能客观直接地感受社会的需求、进步与发展,当然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弊端,辅导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忧患意识。[2]依托社会教育,全面推进学生工作,具体来说:
(一)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高校大学生普遍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经验,很少有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同时,他们又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动手尝试的强烈欲望,很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点。社会实践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3]高校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走上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并检验自己的能力。例如,可以与社区教育协作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观念。
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标准,在感性的基础上,多一份理性的思考与沉淀。也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拉近与社会需求的距离。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主要有:社务服务、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等。
(二)努力拓展社会教育的渠道
除社会实践以外,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拓宽社会教育的其他渠道与途径。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人才招聘会,亲身感受就业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与学习动力。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分享就业、创业的过程与经验等。努力扩大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面,增加学生走上社会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总之,加强社会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学生自我管理为载体,能动地推进学生工作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乏,引发了诸多问题,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重大阻碍。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自我管理,扭转学生“自管无能”的状况,避免因“自管”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种问题,这是推进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组织和自我监督等环节,来协调内部与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4]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应结合学生个性鲜明、活动热情高、思维活跃、独立生活能力弱等特点,指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具体来说:
(一)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是基础。辅导员老师的角色要由“管”向“导”转变,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学生活中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高校辅导员要让学生了解、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与途径,逐步提高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协调、自我奖赏等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善于自我管理,提高独立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
(二)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
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可以使学生踊跃参与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定班规、室规,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旗、班服等,或者让学生举办跳蚤市场与爱心超市等。此外,班委的选举、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使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由老师的管理、约束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
(三)培养学生干部,组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干部在组织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通过对组织规章制度的制定、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能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进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向高度自我管理化前进。
(四)合理选拔助理班主任
目前许多高校都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让高年级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到低年级学生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可见助理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向导。积极发挥助理班主任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利用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积累的经验,指导低年级的学生有效地自己管理,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与此同时,助理班主任作为学生,又是被管理者,角色的转换中大大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两得。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机配合、协调一致,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缺一不可的重要作用。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以创新的思维,着力构建并加快“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我管理”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邓德敏.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进家庭模式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2]靳小平、石钟琴.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张亮.独立学院学生新型社会实践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董珊珊.浅探民办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