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导向的城市中心滨水区复兴策略与规划应对——以北京南磨房通惠河滨水地区为例

来源 :北京规划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rn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于“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意义重大1,城市更新也是规划由增量向存量转型的必由之路2.当前,北京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也已全面进入“存量”与“减量”时代,城市更新开始唱“主角”,尤其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引下,以街道乡镇责任规划师、(小微)公共空间改造、街道胡同整治、老旧小区改造与老城平房四合院更新改造等为代表的大量城市更新改造实践及“疏整促”行动给北京中心城的空间面貌带来较大改善,给居民带来较大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学界、业界带来很好的启发和促进.然而,相对成片的城市更新,尤其是城市中心衰落滨水地区的更新与复兴仍是鲜有触及的难点,且北京存在较多的滨水地区利用不足、空间环境较差、可达性不够等问题.对比国内外城市更新历程来看,其中不乏众多经典的城市中心滨水区复兴、更新的成功实践,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滨水区、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我国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改造等.基于此,笔者认为,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更新与复兴将是未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的重点和难点,亟待探讨与推动,为将来做好储备.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随着城市发展位于城市中心又属城乡结合部衰败地区的北京朝阳南磨房通惠河滨水地区为例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项目背景rn城市公共空间是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从本质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rn北京城市副中心于2018年编制了全域范围内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提出了营造“看得见、用得上、用得好”的公共空间发展目标.2019年,副中心文化旅游区进入环球影城开园前的最后筹备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国内外游客,公共空间的“完善共享、复合多元、乐活高效”再次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关注点.基于此,2019年初受北京市规
期刊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上海要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架空线作为一种低造价、运行维护方便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在城市发展的初期,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性价比支撑.但随着城市品质提升和人民需求多元化,各种用途的城市架空线不断增加,特别是属于不同部门的、种类繁多的线路,合杆架设往往被称为城市的“黑色污染”.
期刊
引言rn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它源于元代,经明、清、民国,至今七百余载,一脉相承.如今中轴线上分布故宫、天坛、什刹海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数十处国保单位及多片历史街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华章.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新总规在“老城”部分把中轴线列为首位.同期,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做出重要指示,启动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rn为配合市、区政府的相关工作,自2018年起,民盟北京市委联合民盟东、西城区委及北京建筑大学等相关单位组成
期刊
引言rn伴随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重视.近几年,建设海绵城市的方针确定后,各专业人士积极探索、研究和实践海绵城市相关技术,从水利、生态、景观等各方面积累成功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北京市海绵办牵头推进海绵城市相关规范与技术在试点区的实践.在居住区海绵城市LID系统建设方面,北京市海绵办筛选具体项目,施行严格的源头把控和指标审查,希望能够建设一批适合北京地区的海绵城市LID系统案例.北京副中心政府职工周转房A区景观项目作为北京市海绵办试点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景观设计和指标验证,为居住区海
期刊
引言rn商业服务设施作为居民休闲、娱乐、购物、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是社会生活交往中最基本的内容,其空间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程度1,因此对于街区空间层面商业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研究尤为重要.rn目前,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城乡规划、建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商业POI服务设施的研究方法逐步定量化、多元化,为研究商业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及聚集度提供了新视角,如魏中宇等人基于商业POI数据分析了西安市中心城区商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2;浩飞龙等人利用POI数据解析了长春市商业空间行业分布以及集聚的
期刊
引言rn我国防灾预警及灾后救援体系在逐步完善,但灾害自身的突发性特质在短时间内仍会对城市造成巨大冲击,城市规划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健全可持续的城市安全共同体,应涵盖常态化的社会治理和非常态化的社会应急治理两大部分,形成韧性有机体系1.rn其中,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健康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时,可有效地“理疗式”缓和城市突发矛盾.从2003年“非典”事件引发国内公共应急治理体制的改革2,到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城市突发事件不断对国家公共健康体
期刊
中国的传统村落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乡土建筑保护,经历了从认知到保护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从建筑单体扩展到村落建筑群,从注重物质形态延伸到建筑环境、乡土文化等非物质存在,这其中既包括了物理空间范围的横向扩大,又涵盖了社会空间维度的纵向延伸.这些变化反应了文化遗产保护界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保护思想在实践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一系列基于不同价值认识的保护思想,并仍在发展中.研究不同保护思想背后的价值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村落的价值,发现保护实践中的问题,推动保护
期刊
引言rn《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中定位的生态涵养区包含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地区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部分,总用地面积11259.3平方公里,约占市域面积的70%.新总规中明确提出“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敏感区域,应将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展现北京历史文化和美丽自然山水的典范区”1.生态涵养区对提升人居环境,适应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保护好绿水青山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引言rn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连同水利部、林业局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确定2020年初步形成绿色生态河流廊道,2025年基本建成绿色生态河流廊道1,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建设“永定河-小清河”绿楔、永定河生态廊道3;以永定河、凉水河为重点,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南部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南北均衡发展;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复重要文化景观,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等.2017年,北京编制了《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绿化建设实施方案》
期刊
1953年12月9日,中共北京市委向中央呈报《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向中央、华北局的请示报告》,内容包括三份文字材料(规划工作报告、规划要点和规划说明)和七张规划图纸(规划总图、郊区规划、道路系统、道路宽度、河湖绿地和中心区规划等),这就是首都北京的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第一份正式向国家呈报审查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该版总规之所以以《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为名,在于其不同于西安、洛阳、兰州和包头等新建的工业城市而属于改扩建城市类型.而这份规划成果的主持完成者,即时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