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以及曾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并成为了现实社会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这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
当前,受一系列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其就业基本状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待就业人数不断攀升,需就业人口系数庞大。据统计,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截止2014年,预计高校毕业人数达到约810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们赶上了一场就业前景的“寒流”。
2、热门行业人才需求严重缩水,新增就业岗位大幅度下降。外资企业曾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就业岗位受到直接影响。房地产、投资、证券、建筑、外贸、汽车、酒店餐饮等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各大企业裁员信息不断爆出,新增就业岗位大幅度下降。
3、一些被企业裁员的高学历、具备工作经验的人士再次就业,与大学生挤占部分新增就业岗位,这将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4、许多大学生涌向政府公务员、考研、出国和留校的队伍中。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情况就足可以说明现状:2009年报考人数急剧上升,从去年的80万人,增长到今年的1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
5、许多大学生的择业偏向仍比较严重。许多高校毕业生偏向于东部沿海城市以及各大省会城市,而对中西部、二级及以下中小型城市却很少有人问津。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早在20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就业难的问题就开始出现。此后,随着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压力日渐增大,就业难不仅表现在本科层面,硕士生、博士生也被波及。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个学者所表示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求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优势的想法已经过时。那种把国家作为世界廉价产品的加工厂推动经济发展的后果是:附加值告的产业发展不足,大量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较少投资于技术研发,大学生等一些高素质求职者无业可就。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影响,表现在:第一,我们的教育机制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学生选的多,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出现选学的少,人才过缺。第二,高校的治理,仍然以校长治理为主,教授参与高校治理不足。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差别大,资源禀赋不相同,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东部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最落后。在这些区域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发达,农村落后。。
4、大学生自身观念和能力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在自身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观念问题。大学生普遍愿意到发达城市和东部地区,而不愿意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问题,同时普遍存在观念的问题,重机关和大型企业而轻中小企业。这种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不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浪费了青春。第二,能力问题。目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招聘时也倾向“优中选优”,不仅要看学习成绩,更要看社会实践能力、英语计算机水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加入党团组织情况等体现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指标。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重视理论知识,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够。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但我们应看到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新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道远、意义深远,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可以从长远和目前的角度来分析。
那么,从长远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在这方面的劣势不但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当前,国家应配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推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发展,以政府行为储备产业、储备技术、储备人才,从战略上解决大学生就业。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充分发挥教授在参与高校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鼓励更多的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旧专业的存废和新专业的开设。其次,改革招生制度中“志愿定专业”的做法,允许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三、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努力消除政策性障碍,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其次,国家应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机制,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行政性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生无障碍平等就业和自由、充分、有序流动。
从目前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国家制定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应高瞻远瞩,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施人才储备战略,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力量,特别是基层急需人才,国家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培养和锻炼人才。
第二、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一是合理定位期望值,调整好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树立“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的自立观念。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到基层和乡村就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数十万个乡村,存在巨大的就业市场,在基层和乡村就业,可以将大学生的科技知识和聪明才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四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养,杜绝“有才无德”此类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满信心,齐心协力,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白清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1.
[2]段方乐.齐抓共管 实现大学生就业和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韩包海.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8.12.
[4]杨伟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1.6.
[5]大学生就业出路新探.半月谈[J].2009.3.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
张金枝,女,(1982-),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经济伦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状况
当前,受一系列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其就业基本状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待就业人数不断攀升,需就业人口系数庞大。据统计,自从2000年以来,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截止2014年,预计高校毕业人数达到约810万人。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代大学生们赶上了一场就业前景的“寒流”。
2、热门行业人才需求严重缩水,新增就业岗位大幅度下降。外资企业曾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正面冲击,就业岗位受到直接影响。房地产、投资、证券、建筑、外贸、汽车、酒店餐饮等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各大企业裁员信息不断爆出,新增就业岗位大幅度下降。
3、一些被企业裁员的高学历、具备工作经验的人士再次就业,与大学生挤占部分新增就业岗位,这将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4、许多大学生涌向政府公务员、考研、出国和留校的队伍中。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情况就足可以说明现状:2009年报考人数急剧上升,从去年的80万人,增长到今年的10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
5、许多大学生的择业偏向仍比较严重。许多高校毕业生偏向于东部沿海城市以及各大省会城市,而对中西部、二级及以下中小型城市却很少有人问津。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早在2003年,首批扩招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就业难的问题就开始出现。此后,随着毕业人数不断增加,压力日渐增大,就业难不仅表现在本科层面,硕士生、博士生也被波及。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个学者所表示的观点不一致,那么,大学生就业到底难在哪里?本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求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优势的想法已经过时。那种把国家作为世界廉价产品的加工厂推动经济发展的后果是:附加值告的产业发展不足,大量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较少投资于技术研发,大学生等一些高素质求职者无业可就。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影响,表现在:第一,我们的教育机制存在很多的问题。专业设置不合理,有的专业学生选的多,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出现选学的少,人才过缺。第二,高校的治理,仍然以校长治理为主,教授参与高校治理不足。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差别大,资源禀赋不相同,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东部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地区最落后。在这些区域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即城市发达,农村落后。。
4、大学生自身观念和能力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表现在自身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观念问题。大学生普遍愿意到发达城市和东部地区,而不愿意到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的问题,同时普遍存在观念的问题,重机关和大型企业而轻中小企业。这种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不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也浪费了青春。第二,能力问题。目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招聘时也倾向“优中选优”,不仅要看学习成绩,更要看社会实践能力、英语计算机水平、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加入党团组织情况等体现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指标。目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重视理论知识,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够。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
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严峻前所未有,但我们应看到大学生就业难并非新问题,笔者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任重道远、意义深远,而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措施可以从长远和目前的角度来分析。
那么,从长远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在这方面的劣势不但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当前,国家应配合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推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发展,以政府行为储备产业、储备技术、储备人才,从战略上解决大学生就业。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首先,充分发挥教授在参与高校治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鼓励更多的高校实行自主招生,以市场为导向确定旧专业的存废和新专业的开设。其次,改革招生制度中“志愿定专业”的做法,允许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第三、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首先,国家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努力消除政策性障碍,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规范就业市场,完善劳动用工制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其次,国家应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机制,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行政性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市场,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促进大学生无障碍平等就业和自由、充分、有序流动。
从目前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国家制定各项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各级政府应高瞻远瞩,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实施人才储备战略,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储备力量,特别是基层急需人才,国家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培养和锻炼人才。
第二、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一是合理定位期望值,调整好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树立“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的自立观念。二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于到基层和乡村就业。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数十万个乡村,存在巨大的就业市场,在基层和乡村就业,可以将大学生的科技知识和聪明才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地结合起来。三是大学生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四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养,杜绝“有才无德”此类现象的出现
四、结语
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明确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满信心,齐心协力,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白清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09.1.
[2]段方乐.齐抓共管 实现大学生就业和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韩包海.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8.12.
[4]杨伟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如何[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11.6.
[5]大学生就业出路新探.半月谈[J].2009.3.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
张金枝,女,(1982-),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马克思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经济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