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18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复制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8例患者显效9例(50%)、有效5例(27.8%),总有效率达77.8%;结论 :恩替卡韦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可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且长期用药未见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霉酚酸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前者的发病机制在于小分子的乙肝e抗原先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上皮下种植,而后带阳性电荷的抗乙肝e抗体再与其相结合而引起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致;后者的发病机制则是由于大分子的表面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所致[1]。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即采用该方案进行临床试验,旨在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9-58岁,平均(25.8±10.6)岁。根据病理分型分为: 膜性肾病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
1.2 研究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霉酚酸酯0.75 g/次,口服,2次/d,6个月后减为0.5/次,2次/d;配合恩替卡韦0.5mg/次,口服,1次/d,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肾功能、HBV-DNA、24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变化。
1.3 疗效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复制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肝肾功能正常,HBV-DNA阴转,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2个数量级,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肝肾功能、HBV-DNA定量、尿蛋白无改善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显效9例,占50%;有效5例,占27.8%,总有效率达77.8%,详见表1。
注:*为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为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以往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采用的是激素配合干扰素的方案,但后者的不良反应严重,患者耐受性较差,限制了该治疗方法的全面应用。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虽可见HBV复制转阴,尿蛋白减少,但疗效尚不确切,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恩替卡韦是公认的抑制HBV-DNA效果最强且耐药率最低的药物[2],通过特异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反转录活性部位而快速高效地抑制HBV-DNA的复制,病毒DNA合成链终止,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从而改善肾组织学病变,使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组织得到明显改善,是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在体内快速水解为麦考酚酸,通过非竞争性、可逆性强有力的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抑制DNA的合成。二者联合应用,可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的复制和增殖、抑制黏附分子糖基化,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减少或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其药理作用独特,不良反应小[3]。本研究中,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8例患者显效9例(50%)、有效5例(27.8%),总有效率达77.8%。二者联用,可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且长期用药未见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毕礼明,陈英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中西医干预[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901-904.
[2] 施旭辉,陶国良,张栋.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1):67-69.
[3] 黄娟,陈东风. 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3):267-269.
关键词:霉酚酸酯;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炎,前者的发病机制在于小分子的乙肝e抗原先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上皮下种植,而后带阳性电荷的抗乙肝e抗体再与其相结合而引起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致;后者的发病机制则是由于大分子的表面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所致[1]。临床研究表明,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具有较好疗效,本研究即采用该方案进行临床试验,旨在观察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9-58岁,平均(25.8±10.6)岁。根据病理分型分为: 膜性肾病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弥漫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1例。
1.2 研究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霉酚酸酯0.75 g/次,口服,2次/d,6个月后减为0.5/次,2次/d;配合恩替卡韦0.5mg/次,口服,1次/d,疗程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肾功能、HBV-DNA、24h尿蛋白定量等水平变化。
1.3 疗效标准 观察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HBV复制情况和不良反应。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肝肾功能正常,HBV-DNA阴转,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2个数量级,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50%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肝肾功能、HBV-DNA定量、尿蛋白无改善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显效9例,占50%;有效5例,占27.8%,总有效率达77.8%,详见表1。
注:*为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为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
3讨论
以往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采用的是激素配合干扰素的方案,但后者的不良反应严重,患者耐受性较差,限制了该治疗方法的全面应用。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虽可见HBV复制转阴,尿蛋白减少,但疗效尚不确切,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目前,恩替卡韦是公认的抑制HBV-DNA效果最强且耐药率最低的药物[2],通过特异性抑制HBV-DNA聚合酶反转录活性部位而快速高效地抑制HBV-DNA的复制,病毒DNA合成链终止,降低血清HBV-DNA水平,从而改善肾组织学病变,使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组织得到明显改善,是当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霉酚酸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在体内快速水解为麦考酚酸,通过非竞争性、可逆性强有力的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抑制DNA的合成。二者联合应用,可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的复制和增殖、抑制黏附分子糖基化,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减少或抑制细胞因子产生其药理作用独特,不良反应小[3]。本研究中,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8例患者显效9例(50%)、有效5例(27.8%),总有效率达77.8%。二者联用,可有效改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水平,且长期用药未见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毕礼明,陈英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中西医干预[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901-904.
[2] 施旭辉,陶国良,张栋.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21):67-69.
[3] 黄娟,陈东风. 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3):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