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无论是西进人还是贵州人,都不该忘记……
从江西到贵州,从赣东北到黔东北,从广丰到思南,再到铜仁,一晃就是60年。回想60年的经历,特别是进军贵州的情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1949年5月3日凌晨,随着三颗耀眼的信号弹划过黎明的上空之后,一支军纪严明的解放大军开进了江西广丰县城。这是一支从冀鲁豫老区抽调干部组建的南下支队,为的是随军南下建立新的人民政权。在锣鼓鞭炮和市民欢呼声中,我的家乡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解放。那时,我16岁,还是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却已是热血青年,望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年轻军人,向往着也能像他们一样穿上黄色的军装走在被夹道欢迎的队伍当中。连续几日,我辗转难眠。到了第5天,刚成立的赣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在招生的消息传来,我亢奋不已,次日一大早就邀约俞琛、吕克武、叶新复等几个同学急不可待地徒步30公里赶到上饶灵溪总校报考。经过严格的文化知识、时事政治考试和面试,我们几个都如愿以偿,开始了新的生活。
西进支队组建后,我们都换上了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黄军装,着手西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三个星期的集中学习和休整,于1949年9月25日和28日,分前后两个梯队,由上饶出发踏上了西进贵州的征途。前梯队是从上饶乘火车至南昌,改乘汽车经上高、慈化、长沙到湘潭的,在此等候后梯队。我们第5大队被编入后梯队,是从上饶乘火车经南昌到九江,改乘轮船进入湘潭,与前梯队会合。
我们后梯队到达九江后,乘船向武昌进发。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垂死前的疯狂空袭,我们只能在夜间航行。经过两个夜晚艰难行驶到达武昌时,正好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无不欢欣鼓舞,专门放假三天与武昌市民一起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在武昌停留期间,我们一边开展庆祝活动,一边学打草鞋,为即将到来的徒步行军作好充分的准备。离开武昌,我们继续从水路西进,大约三天后到达湖南湘潭,与在这里等候的前梯队会合。部队到湘潭后,又有两批干部补充到西进支队,一批是由五兵团十六军、十七军转来的1500多名干部,一批是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调来的对外称二野西南服务团贵州服务队的100多名干部,据说服务队的成员大多是贵州籍干部。由于人员增多,支队对所辖大队、中队进行了重新编组,组建了9个大队和70多个中队。重新组建的大队和中队,实际上就是为接管工作搭建的地县架子。其中,新组建的第6大队负责解放接管铜仁专区,并任命四十七师副师长李诚为大队长,四十七师政治部主任李树荣为政委,我作为队员被重新编组到第6大队。大约经过三天的短暂休整,10月20日,1万多西进官兵个个打上绑腿,穿上草鞋,戴上树枝帽,背上背包,带上干粮,挎上水壶,开始了西进贵州最艰难的历程。一路上,我们唱着《解放军进行曲》、《向着大西南走》等歌曲,此起彼伏,鼓舞士气。为躲避敌机轰炸,我们只能沿马路边沿而行,靠山体作掩护。由于队伍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长途急行军,特别是在赣东北区新入伍的战士,多数是学生,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加上风餐露宿,衣裤湿了干,干了湿,身上又脏又臭并长满瘙子,痛痒臭疲惫交织在一起,不少人都生了病。我更是倒霉,得了个讨厌的急性肠炎,不停地拉肚子,虽然全身无力,还得咬紧牙关不停地追赶部队……由于当时部队缺医少药,加上急行军,我的急性肠炎拖成了慢性肠炎,“文革”初差点转变成肠癌,感谢老天有眼,也是我命大,总算慢慢好了起来。
1950年6月,我响应地委号召,报名参加了由杨培勤为队长的地委工作队,增援匪乱严重的思南县的清匪反霸斗争。那时,还没有一条通往各县的公路,去思南必须徙步翻越丛山峻岭。在杨培勤队长的率领下,我们30多名队员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经过一个多星期艰难地爬山涉水才到达思南,当天就直接住到河清乡(现在的大河坝乡)饶家坝村贫农饶茂奎家中,稍加休整就开始开展组建民兵、追歼残匪、捉拿逃亡恶霸、培养骨干等工作,成立了思南县第一个以饶茂奎为会长的农民协会组织。1950年月10月,正当我们的工作朝前顺利推进时,我因被漆树感染,头肿得像个冬瓜,有的地方已化浓,队长杨培勤便向上级申请将我就地调入思南县税务局工作。从此,我便一直在思南工作至离休。2000年初,我迁到铜仁,随子女生活。
虽然我已离休多年,却没有闲暇过一天,坚持着长期养成的好学好动的习惯,创作出了许多讴歌改革开放的曲艺作品。到铜仁生活后,邀约起一些喜好文艺的老同志,组建了铜仁市老年艺曲协会,还担任了铜仁地区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组织参与自编自导的很多老年文艺节目都获全区一二等奖,感到晚年生活多彩而有意义。当年,我们西进贵州,建设贵州,不就是为了创造贵州的美好的生活吗?我常常在想,我们西进的步伐不能停息,生命不止,步伐不息……
从江西到贵州,从赣东北到黔东北,从广丰到思南,再到铜仁,一晃就是60年。回想60年的经历,特别是进军贵州的情景,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1949年5月3日凌晨,随着三颗耀眼的信号弹划过黎明的上空之后,一支军纪严明的解放大军开进了江西广丰县城。这是一支从冀鲁豫老区抽调干部组建的南下支队,为的是随军南下建立新的人民政权。在锣鼓鞭炮和市民欢呼声中,我的家乡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解放。那时,我16岁,还是一名初三年级的学生,却已是热血青年,望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年轻军人,向往着也能像他们一样穿上黄色的军装走在被夹道欢迎的队伍当中。连续几日,我辗转难眠。到了第5天,刚成立的赣东北军政干部学校在招生的消息传来,我亢奋不已,次日一大早就邀约俞琛、吕克武、叶新复等几个同学急不可待地徒步30公里赶到上饶灵溪总校报考。经过严格的文化知识、时事政治考试和面试,我们几个都如愿以偿,开始了新的生活。
西进支队组建后,我们都换上了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黄军装,着手西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三个星期的集中学习和休整,于1949年9月25日和28日,分前后两个梯队,由上饶出发踏上了西进贵州的征途。前梯队是从上饶乘火车至南昌,改乘汽车经上高、慈化、长沙到湘潭的,在此等候后梯队。我们第5大队被编入后梯队,是从上饶乘火车经南昌到九江,改乘轮船进入湘潭,与前梯队会合。
我们后梯队到达九江后,乘船向武昌进发。为躲避国民党军队垂死前的疯狂空袭,我们只能在夜间航行。经过两个夜晚艰难行驶到达武昌时,正好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无不欢欣鼓舞,专门放假三天与武昌市民一起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在武昌停留期间,我们一边开展庆祝活动,一边学打草鞋,为即将到来的徒步行军作好充分的准备。离开武昌,我们继续从水路西进,大约三天后到达湖南湘潭,与在这里等候的前梯队会合。部队到湘潭后,又有两批干部补充到西进支队,一批是由五兵团十六军、十七军转来的1500多名干部,一批是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调来的对外称二野西南服务团贵州服务队的100多名干部,据说服务队的成员大多是贵州籍干部。由于人员增多,支队对所辖大队、中队进行了重新编组,组建了9个大队和70多个中队。重新组建的大队和中队,实际上就是为接管工作搭建的地县架子。其中,新组建的第6大队负责解放接管铜仁专区,并任命四十七师副师长李诚为大队长,四十七师政治部主任李树荣为政委,我作为队员被重新编组到第6大队。大约经过三天的短暂休整,10月20日,1万多西进官兵个个打上绑腿,穿上草鞋,戴上树枝帽,背上背包,带上干粮,挎上水壶,开始了西进贵州最艰难的历程。一路上,我们唱着《解放军进行曲》、《向着大西南走》等歌曲,此起彼伏,鼓舞士气。为躲避敌机轰炸,我们只能沿马路边沿而行,靠山体作掩护。由于队伍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长途急行军,特别是在赣东北区新入伍的战士,多数是学生,脚上都打起了血泡,加上风餐露宿,衣裤湿了干,干了湿,身上又脏又臭并长满瘙子,痛痒臭疲惫交织在一起,不少人都生了病。我更是倒霉,得了个讨厌的急性肠炎,不停地拉肚子,虽然全身无力,还得咬紧牙关不停地追赶部队……由于当时部队缺医少药,加上急行军,我的急性肠炎拖成了慢性肠炎,“文革”初差点转变成肠癌,感谢老天有眼,也是我命大,总算慢慢好了起来。
1950年6月,我响应地委号召,报名参加了由杨培勤为队长的地委工作队,增援匪乱严重的思南县的清匪反霸斗争。那时,还没有一条通往各县的公路,去思南必须徙步翻越丛山峻岭。在杨培勤队长的率领下,我们30多名队员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经过一个多星期艰难地爬山涉水才到达思南,当天就直接住到河清乡(现在的大河坝乡)饶家坝村贫农饶茂奎家中,稍加休整就开始开展组建民兵、追歼残匪、捉拿逃亡恶霸、培养骨干等工作,成立了思南县第一个以饶茂奎为会长的农民协会组织。1950年月10月,正当我们的工作朝前顺利推进时,我因被漆树感染,头肿得像个冬瓜,有的地方已化浓,队长杨培勤便向上级申请将我就地调入思南县税务局工作。从此,我便一直在思南工作至离休。2000年初,我迁到铜仁,随子女生活。
虽然我已离休多年,却没有闲暇过一天,坚持着长期养成的好学好动的习惯,创作出了许多讴歌改革开放的曲艺作品。到铜仁生活后,邀约起一些喜好文艺的老同志,组建了铜仁市老年艺曲协会,还担任了铜仁地区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组织参与自编自导的很多老年文艺节目都获全区一二等奖,感到晚年生活多彩而有意义。当年,我们西进贵州,建设贵州,不就是为了创造贵州的美好的生活吗?我常常在想,我们西进的步伐不能停息,生命不止,步伐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