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下的纪录片解读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于2008年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立体展现了中国不为世人所知的独特魅力和“天人合一”思想下共同成就这美丽的中国。论文试从中国学者一般采用的鲁枢元提出的“生态批评的三个层次”,即自然生态批评、社会生态批评、精神生态批评进行解读,并进一步试着对当前研究解读中很少涉及的生态观、生态审美化进行解读,提出对纪录片进行生态批评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字:《美丽中国》;生态批评;人与自然;和谐
  一、 生态批评理论的来源和界定
  随着生态危机的告急,人们的生态意识开始觉醒,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生态批评。生态批评的研究兴起于欧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它起初的研究对象是文学。美国学者威廉·鲁克特1978年在《爱荷华州评论》第九期上发表了《文学与生态学:一项生态批评的实验》一文,第一次在文学研究领域使用了“生态批评”这一术语。生态批评是借用现代生态学观点,从生态视野观察文化和艺术的一种批评,是整个艺术、文化与自然、社会及人的精神状态的关系的批评。
  二、影视生态批评理论的研究对象
  随着生态批评理论向纵深发展,生态批评理论开始渗透到文学之外的其他相关领域中,其中包括影视领域。20世纪90年代之后,新兴的“电影生态批评”领域开始显性,又称为“绿色电影”批评,它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一个新分支,提供了研究分析电影的独特视角。生态批评理论包含了一系列在环境危机和灾难研究之外的与生态有关的话题。在影视领域,西方生态批评电影直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且诸多电影研究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介入到“生态电影”中。“所谓生态电影,若是从广义上理解,一切包含生态元素的电影作品皆可称之为生态电影。”[1]但对生态电影界定的广泛,也使影视生态批评的对象范围延伸了起来,生态批评不再只是研究包括具有明显人与自然以及自然生态特征的灾难片和纪录片中,还包括凡是与自然和生态元素相关的其他影片中,尽管这些影片并不是将生态作为影片的主题的。这样生态电影包括反映生态问题的电影,如《2012》、《后天》;描绘自然景象为主的纪录片,如《家园》、《行星地球》;此外还将不以自然作为主旨,但却涉及自然的影视,如《舌尖上的中国》、《花腰新娘》也归入到了其中。中国学者鲁枢元全面地把生态批评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2]这三者相辅相成,中国学者普遍遵循这一层次对影片进行分析。
  (一)自然生态批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当前生态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自然生态批评主要研究的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美丽中国》中无一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人的存在紧紧地依托于自然,而自然也与人结下不解之缘。例如,在中国的南方,水稻的种植使得地貌景观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存的方式。在云南元阳的农民用简单的工具开垦出不规则的小梯田,在贵州的苗族将房屋建在陡峭的山坡上以将每一寸肥沃的土地都用来耕种水稻,在这些地方,水牛、燕子、鸬鹚、蜻蜓与农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为水稻的耕种与人类的生存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些影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二)社会生态批评:批判与改变并存
  社会生态是对生态自然和其他进行考察,并挖掘出产生问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根基所在,良好的社会生态可以为自然生态提供有序的保障。美国著名社会生态学家默里·布克钦的《什么是社会生态学》指出:“几乎所有当代生态问题,都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如果不彻底解决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就不可能被正确认识,更不可能解决。”[3]可见社会对于生态的意义。马克思强调,我们不是反对人们对自然界的利用,而是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自私利用。社会生态批评主要是探究反生态的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导致生态危机和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在《美丽中国》中就有着很多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模式和人类对自然的自私利用、统治掠夺造成的后果的表述。例如,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的扩大、河流的污染、森林的萎缩等人为原因,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家园,同时也影响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但是,纪录片除了表述不合理的社会模式对环境的危害外,也在竭力表达只要有心保护环境,就能改变现状,如香港这样的现代都市,通过建立米埔自然保护区的方式使大自然焕发了调节能力。
  (三)精神生态批评:精神生态家园的建构
  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中向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现代社会中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是同时展开的,生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危机,人性发生严重异化,从而导致人类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精神生态就是关照人类自身在面对这样重重生态危机之下的精神产生异化的问题。《美丽中国》树立了强烈的生态意识,承担起了保护生态和建构人类精神生态家园的责任,它引导观众深刻反思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大家携起手来关注环境,具有震慑人心的现实批判力量。也因此,在生态领域内,纪录片拥有了更为充分的理由来证明它所具有的思想价值,可以在生态伦理层面上重构人类的价值观。例如,在中国的青藏高原,通过气候变暖造成的冰塔林的融化与消失,告诫人们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还是这样持续下去,西藏大部分冰川将会消失,而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作为地球的气压计,未来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将会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以此来唤醒起人们的生态责任意识,建构人类的精神生态家园。
  三、对纪录片进行生态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电影需要肩负某种生态的责任,承担社会义务,生态视角在电影艺术史上是一个崭新的视角,“自然”成为了影片中不可替代的主角,生态对于电影而言在于主动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同时这对于电影批评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并非将生态作为主题的电影而言,对影片中隐含的生态角度的批评,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奇。如著名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除了学术界长期深入讨论的人类学视角之外,也可以从中突出影片中的人与自然的生存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关怀。生态批评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对影片进行批判,影片中只要涵盖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影片都可以使用该批判,由此生态批评能够更广泛的被使用来对影视进行研究,以另外一个视角看待同一部影片,发现新的不同。其次,生态批评对中国生态影视的解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生态影视少和不被关注的境遇,使人们更多的将目光集中在“生态”上来。同时,通过生态批评的批判,还可以改变中国生态影视的创作模式。   从生态审美的角度上来说,随着新生媒体的强势冲击,纪录片需要以更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和更新颖的故事的生态角度来的展现来吸引观众。在西方,纪录片中生态角度的新颖展现体现在了《海洋》、《帝企鹅日记》等上,并获得了卓越的市场成功和市场关注。但由于中国影视起步较晚,其技术成熟程度以及生态责任和人文情怀的表现能力少,迄今也远不能与西方电影相提并论。[4]但是,《美丽中国》却是一部有着巨大突破的电影,它不仅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生态危机进行了阐述,更涉及到了人类应承担的生态责任层面上来;纪录片不仅画面唯美,也表现了人文情怀,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与保护牵动人心,人类细心照顾和保护着周围生活着的物种,无论是北京街道旁的鸳鸯,还是濒临灭绝的扬子鳄,与它们共同谱写了感人而又美丽的中国诗篇。生态批评不应该成为简单的生态传声筒,《美丽中国》避免了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等前沿科研成果的抽象概念,以审美的方式实现了潜移默化的生态意识传播。由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在中国生态类纪录片较少的情况下,该片为中国生态类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生态批评应善于从作品中挖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引导读者进行咀嚼和回味,为生态艺术创作指引正确的方向。”[5]
  从生态观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等思想是“中国特色”的古典生态智慧,在《美丽中国》中,传统文化与环境和谐共处表现在中国自古的“天人合一”、和谐为美的思想上,认为人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人的智慧从自然与实践中来,而千百年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少林寺功夫中对动植物模仿,在鹤、猴、蛇等动物身上寻找着师法天然的武术奥秘,以道法自然生灵同性缔造了中华的辉煌。其实源远流长的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在很多方面是不谋而合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具有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它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创造、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是人类在更高层次上向自然的回归,“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因此,中国纪录片不但要学习自己的“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同时也要借鉴西方的生态观,在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平等、互尊的价值尺度下重新看待生态间的冲突,才能创作出具有永恒价值的纪录片。
  参考文献:
  [1]邵霞.当代生态电影的现状和问题[J].电影文学,2009(01).
  [2]鲁枢元.生态批评的空间[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余谋昌.生态哲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37.
  [4]任欢.电影艺术中的生态美学和文化差异[J].名作欣赏,2013(10).
  [5]劉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M].人民出版社,200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7] 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美]斯科特·斯洛维克.走出去思考——入世、出世及生态批评的职责[M].韦清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十八大伊始,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局势,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思想。该思想的提出,将成为党和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攻方向。“四个全面”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是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关键词:中国梦 视域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
期刊
摘要:在绘画中,色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起到了造型的作用给予了画面上的冲击力,还被画家们赋予了更加丰富微妙的表现性。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色彩的表现性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简单阐述西方绘画色彩的逻辑演绎-------由写实到表现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结合西方绘画艺术中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对色彩表现性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则阐述本人在创作中对色彩表现性的认识和启发。  关键词∶色彩;表现性;  从原始时代
期刊
摘要: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档案管理,对于油田企业而言档案管理是整个油田发展的促进剂,同时也是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油田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油田档案管理水平十分重要。本文由油田档案管理的意义入手,详细的阐述了加强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实际意义。  关键字:油田企业,档案管理,途径  一、引言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就总结讲话的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讲话稿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还就如何提升秘书写作能力进行了简述,对于文秘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总结 提炼 概括 实事求是  正文:写领导讲话稿是秘书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讲话稿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讲,不仅是讲话者本人思想意识、领导水平的体现,也完全是秘书写作能力的重要考验,而
期刊
摘要:2014年12月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着重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机遇背景下给云南的扶贫开发建设带来了科学的指导理念,通过“四个全面”全国性的深入学习,云南的扶贫经济发展开发的各项工作关键环节的核心,重点建设的领域更为明确,内在的逻辑更为严密。因此,在云
期刊
摘要:《诗经》中的战争诗是指以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战争诗是《诗经》中的重要题材,《诗经》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诗篇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描写战争的。《诗经·秦风·无衣》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战争诗,从中体现出来先秦人的英雄气概和尚武精神。  关键词:《诗经》 战争诗 尚武精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至
期刊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国有企业集团要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扎实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一、构建大宣传格局,扎实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企业全员共同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各
期刊
改进国企领导干部作风,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难以一劳永逸,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來抓,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推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就必须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唯其如此,才能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使企业在危机中获得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就。  一、当前国企领导干部
期刊
摘要:随着黑龙江地区越来越多的金代铁器的出土,人们对于不同金代的铁器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研究黑龙江金代出土的铁器对于了解金国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阿城是出土的金代钱币,对于了解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意义重大。  关键词:金代铁器 黑龙江 出土 探讨分析  哈尔滨市阿城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城市中心距离哈尔滨市大约28公里。1115年,完颜阿骨打在白城(距离现今哈尔滨市阿城区
期刊
摘要:我们经常说经济的发展在科技,科技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儿童抓起。在注重教育的今天,社会对于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又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正确认识当前儿童家庭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我们现存的家庭教育制度得到完善。本文从一则案例入手,由案例进而分析当前儿童家庭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由案例找到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