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一 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学生是不可能在紧张或对立的师生关系中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主张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良好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和指引者。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爱心,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当是可敬、可亲、可信的人。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個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 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另外,掌握多媒体教学,把现代科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处处注意创新,经常给学生一个崭新的感觉和启迪。体育课中有些环节(如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等)光凭生动的描术与准确示范,有时学生仍难以掌握,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果使用直观教学与电化教学,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这些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通过慢镜头反复播放并与边看边讲解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动作要领,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任务,而且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对新异刺激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讲究"巧妙",设计合理、新颖,敢于打破常规,从头到尾,精心设计,别出心裁,就会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只要课中出现了"新异"的东西,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 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构造舞台
体育内容丰富,体育形式千变万化,教师要从"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构造舞台。在体育教学中专项技术的学习或练习有时是十分枯燥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兴趣。教师在教学前可先描绘一些令人向往的情景。如在夏令营中骑自行车去领略各大城市的美好风光,有些同学可能不愿参加,原因是耐力不行坚持不下来,而耐久跑项目可锻炼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耐久性力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耐久跑。这样的情景很有倾向性,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其迫切需要去感知新教材,并努力学习的强烈动机。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练习就会十分刻苦,身体上的苦能转变为情感上的乐,短暂的、直接的兴趣将转化为持久的、间接的兴趣。
教学不能仅着眼于一周的体育课上,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有关的体育活动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体育"三基",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学习与实践不断结合,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竞争性强是青年的一种心理特征,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教学中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比赛。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调动每个同学的运动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
四 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逐渐丰富、生动而复杂,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筹、富于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得正""怎样才能团身紧"的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胯下夹手帕""利用厚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教师不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
总之,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们步入体育的殿堂,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要一个过程,教师要耐心引导,反复强化,这样下去才会培养出浓厚、稳定的兴趣。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贡献力量。
一 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学生是不可能在紧张或对立的师生关系中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都强调学习中人的情感因素,他们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主张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良好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学习者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和指引者。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爱心,要尊重和信任学生,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要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当是可敬、可亲、可信的人。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個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燃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二 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可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另外,掌握多媒体教学,把现代科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处处注意创新,经常给学生一个崭新的感觉和启迪。体育课中有些环节(如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等)光凭生动的描术与准确示范,有时学生仍难以掌握,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果使用直观教学与电化教学,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这些技术细节和技术关键通过慢镜头反复播放并与边看边讲解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理解动作要领,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任务,而且通过这种形式,更能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及学生对新异刺激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讲究"巧妙",设计合理、新颖,敢于打破常规,从头到尾,精心设计,别出心裁,就会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只要课中出现了"新异"的东西,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三 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构造舞台
体育内容丰富,体育形式千变万化,教师要从"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构造舞台。在体育教学中专项技术的学习或练习有时是十分枯燥的,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如在耐久跑教学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无兴趣。教师在教学前可先描绘一些令人向往的情景。如在夏令营中骑自行车去领略各大城市的美好风光,有些同学可能不愿参加,原因是耐力不行坚持不下来,而耐久跑项目可锻炼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耐久性力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耐久跑。这样的情景很有倾向性,有强烈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其迫切需要去感知新教材,并努力学习的强烈动机。在这种情景中,学生练习就会十分刻苦,身体上的苦能转变为情感上的乐,短暂的、直接的兴趣将转化为持久的、间接的兴趣。
教学不能仅着眼于一周的体育课上,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把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有关的体育活动中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体育"三基",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学生持久的体育兴趣。学习与实践不断结合,学生的体育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竞争性强是青年的一种心理特征,游戏与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教学中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使每个同学都能参加比赛。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十字接力跑比赛等,调动每个同学的运动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运动习惯的形成。
四 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逐渐丰富、生动而复杂,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筹、富于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得正""怎样才能团身紧"的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胯下夹手帕""利用厚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教师不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
总之,只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们步入体育的殿堂,成为体育的终身受益者。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要一个过程,教师要耐心引导,反复强化,这样下去才会培养出浓厚、稳定的兴趣。因此,初中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