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9-0104-01 中图分类号: S728.5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当前,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入空气中,不仅大大降低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以我国广东地区为例,森林覆盖率显著下降,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实行碳汇林造林是保护环境行之有效的手段,碳汇林不但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还可以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关键词:非优质土壤;造林技术;研究
有关数据显示,每1 m3森林即可对1.83 t的CO2加以吸收,同时释放出1.62 t的O2,由此可见森林在CO2吸收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作为无污染、节能、高效的天然净化器,应加大对造林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森林的使用价值。因碳汇造林工程易受到苗木质量、造林规划、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有助于提高造林质量。
1 碳汇林
碳汇林实质为碳汇林场,相比人工制造的各种吸碳设备,碳汇林在CO2吸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广东省因大力发展工业,导致空气中CO2含量不断增高,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为此,广东省粤北地区对碳汇林造林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林木对空气中的CO2大量吸收,并依照需要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物质,在发展工业的期间,有效降低CO2对空气的污染程度[1]。碳汇林相比工业减排,成本支出明显降低,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 粤北地区概况
广东省粤北地区位于北江上游、南岭中段南坡,地质情况以砂页岩为主。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及林业基地,粤北地区动植物品种繁多,土地资源极为丰富[2]。碳汇林气候情况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 300~2 500 mm,年平均气温为19~24 ℃,其中,1月与7月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6~19 ℃、28~29 ℃。
3 非优质土壤地区造林技术研究
3.1 选取造林地
依照优先生态区位原则,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重要通道两侧、江河两岸的造林地;依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原则,优先安排易操作、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林地造林;依照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不对造林地全垦、炼山,对原生灌木及阔叶乔木重点保护。建设碳汇林的实质目的是对低效纯松林、速生丰产林、疏残林加以改造,消灭宜林荒地荒山。
3.2 清理林地及整地
清理林地期间要依照林地及坡度情況选取适宜的清理方式,如垂直带状清理、水平带清理。实际清理时所清带面应全部铲除,带宽应为1 m。同时,原有乔木树种应予以保留。邻近种植带应在二者中间设置保留带,需特别注意的是,不可清除保留带上的原有植被。可将清除的杂草堆放于带间,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腐烂分解,有助于改善土壤性状。
整地是造林前最为关键的准备工作,需于造林前一年冬初秋末期间进行。为保留土壤的养分,避免水土流失,可选取穴状整地法,将穴坑内穴土全部挖出,分别堆放心土及表土。经历一段时间的风化后,将基肥和表土均匀搅拌后回填1/2穴,最后回填心土直至全穴[3]。按垂直行布设植穴,分布形式为品字形。当布设路线存在石头、原有树木时,可适当进行局部移位,采用随机布设的形式,但应确保规划和实际造林密度一致。
3.3 选取树种及配置主要树种
选取树种应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碳汇林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与当地乡土树种相结合,优选碳汇能力强、适生性好的树种。首先,选取抗逆性强、稳定性好、充分适应造林地条件的树种;其次,选取固定、吸收CO2能力强的树种,才能满足碳汇造林实际功能需求;最后,依照植物群落结构及树种生物学特征合理配置树种。可优选树种包括紫薇、阴香、枫树、樟树、白兰、香椿、红锥、降香黄檀、降真香、中华杜英等。
由于粤北地区造林方式为多树种混交,因此要根据有关要求科学配比所选树种。为稳定林分结构,防止种间竞争,可选取随机自然、行间、株间3种混交模式。如其他阔叶树∶红锥∶木荷=2∶4∶4,选取随机混交模式,根据优先生态功能原则,邻近的相同树种种植应少于5株。其他阔叶树种∶樟树∶木荷=3∶3∶4,选取随机混交模式。林地中下部种植樟树、红锥、阴香等阔叶树种,林地中上部及山脊种植木荷。当主选树种为红椎、樟树、荷木、枫香、藜蒴、中华杜英时,从中选取3种以上占总种植面积70%以上,同时,合理种植红花荷、火力楠等树种占总种植面积30%以下。
3.4 确定造林密度及基肥与回土
碳汇林人工造林树种密度为1 260株/hm2,行距为2.0 m×4.0 m。套种补植株密度为960株/hm2,行距为3.0 m×3.5 m或2.6 m×4.0 m。有林区域见疏加密,确保小班造林株数满足密度要求。
于春季造林前30 d进行造林回土,回土(树根、物及细碎石块)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心土,当穴内回土至30%左右时,回填添加有机肥的穴土(添加磷肥为0.25 kg/穴、复合肥为0.15 kg/穴),回填高度至穴面10 cm以上后,开蓄水小穴[4]。
3.5 苗木管理
3.5.1 栽植及补植
应依照选取树种习性及造林地气候特点明确栽植时间,通常树种栽植时间为春季阴雨天。实际栽植期间,应扶正苗木并撤下营养袋,栽植后应适当压实周围土层,同时,加盖厚松土5 cm呈馒头状。苗木栽植完成约40 d后,对苗木成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对缺株、死株及时补植。
3.5.2 抚育及管护
应于造林后当年7—8月,开展松土、锄草、追肥工作,并于第2年至第3年5—6月,开展松土、锄草、追肥工作,清除植株1 m2范围内的小灌木及杂草。为提高肥料使用率,避免肥料流失,当完成培土、松土、锄草等工作后,依照树冠投影线垂直方向于两侧分别挖一道浅沟,沟深为5~10 cm,在沟内均匀播撒肥料,随后用土覆盖。
3.6 苗木要求
碳汇林人工造林选取的苗木应为1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顶芽饱满的营养袋苗。苗木要求为无机械及病虫害损伤、地径0.5 cm以上、树高50 cm以上,木质化充分且根系发达的Ⅰ级容器苗。对造林地内现存苗木进行改造更新以及套种补植时,选取的苗木应为2年生以上。苗木要求为树高120 cm以上,Ⅰ级营养袋苗。需特别注意的是,运输时应防止苗木损失及失水,保证苗木成活率。此外,苗木还应具备种源地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证明材料,杜绝选取携带病虫害、来源不清、无证的苗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就近调苗、育苗,确保苗木新鲜度及质量,避免因长距离运输导致碳泄漏。
总之,因碳汇林在吸收CO2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发展碳汇林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但碳汇林造林属于收益较为缓慢的一项产业,无法立即产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关人员实际造林期间,要遵守相关原则,科学选取造林地、树种等,并做好苗木管理工作,合理运用造林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董鑫.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对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7(6):14-16.
[ 2 ] 刘文平,土建霞.浅谈河西走廊地区油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7(3):199.
[ 3 ] 杨振奇.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3):118-122.
[ 4 ] 罗红,吴建普,边巴多吉,等.西藏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17,54(2):421-433.
(收稿日期:2019-07-15)
摘 要:当前,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为人们带来极大的生活便利,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入空气中,不仅大大降低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以我国广东地区为例,森林覆盖率显著下降,打破了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实行碳汇林造林是保护环境行之有效的手段,碳汇林不但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还可以逐步恢复生态平衡。
关键词:非优质土壤;造林技术;研究
有关数据显示,每1 m3森林即可对1.83 t的CO2加以吸收,同时释放出1.62 t的O2,由此可见森林在CO2吸收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作为无污染、节能、高效的天然净化器,应加大对造林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森林的使用价值。因碳汇造林工程易受到苗木质量、造林规划、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造林技术,有助于提高造林质量。
1 碳汇林
碳汇林实质为碳汇林场,相比人工制造的各种吸碳设备,碳汇林在CO2吸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国广东省因大力发展工业,导致空气中CO2含量不断增高,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空气质量不断下降。为此,广东省粤北地区对碳汇林造林技术加大研发力度,实现林木对空气中的CO2大量吸收,并依照需要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物质,在发展工业的期间,有效降低CO2对空气的污染程度[1]。碳汇林相比工业减排,成本支出明显降低,有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 粤北地区概况
广东省粤北地区位于北江上游、南岭中段南坡,地质情况以砂页岩为主。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农业产区及林业基地,粤北地区动植物品种繁多,土地资源极为丰富[2]。碳汇林气候情况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 300~2 500 mm,年平均气温为19~24 ℃,其中,1月与7月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6~19 ℃、28~29 ℃。
3 非优质土壤地区造林技术研究
3.1 选取造林地
依照优先生态区位原则,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重要通道两侧、江河两岸的造林地;依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原则,优先安排易操作、条件好、交通便利的林地造林;依照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不对造林地全垦、炼山,对原生灌木及阔叶乔木重点保护。建设碳汇林的实质目的是对低效纯松林、速生丰产林、疏残林加以改造,消灭宜林荒地荒山。
3.2 清理林地及整地
清理林地期间要依照林地及坡度情況选取适宜的清理方式,如垂直带状清理、水平带清理。实际清理时所清带面应全部铲除,带宽应为1 m。同时,原有乔木树种应予以保留。邻近种植带应在二者中间设置保留带,需特别注意的是,不可清除保留带上的原有植被。可将清除的杂草堆放于带间,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自然腐烂分解,有助于改善土壤性状。
整地是造林前最为关键的准备工作,需于造林前一年冬初秋末期间进行。为保留土壤的养分,避免水土流失,可选取穴状整地法,将穴坑内穴土全部挖出,分别堆放心土及表土。经历一段时间的风化后,将基肥和表土均匀搅拌后回填1/2穴,最后回填心土直至全穴[3]。按垂直行布设植穴,分布形式为品字形。当布设路线存在石头、原有树木时,可适当进行局部移位,采用随机布设的形式,但应确保规划和实际造林密度一致。
3.3 选取树种及配置主要树种
选取树种应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充分考虑碳汇林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与当地乡土树种相结合,优选碳汇能力强、适生性好的树种。首先,选取抗逆性强、稳定性好、充分适应造林地条件的树种;其次,选取固定、吸收CO2能力强的树种,才能满足碳汇造林实际功能需求;最后,依照植物群落结构及树种生物学特征合理配置树种。可优选树种包括紫薇、阴香、枫树、樟树、白兰、香椿、红锥、降香黄檀、降真香、中华杜英等。
由于粤北地区造林方式为多树种混交,因此要根据有关要求科学配比所选树种。为稳定林分结构,防止种间竞争,可选取随机自然、行间、株间3种混交模式。如其他阔叶树∶红锥∶木荷=2∶4∶4,选取随机混交模式,根据优先生态功能原则,邻近的相同树种种植应少于5株。其他阔叶树种∶樟树∶木荷=3∶3∶4,选取随机混交模式。林地中下部种植樟树、红锥、阴香等阔叶树种,林地中上部及山脊种植木荷。当主选树种为红椎、樟树、荷木、枫香、藜蒴、中华杜英时,从中选取3种以上占总种植面积70%以上,同时,合理种植红花荷、火力楠等树种占总种植面积30%以下。
3.4 确定造林密度及基肥与回土
碳汇林人工造林树种密度为1 260株/hm2,行距为2.0 m×4.0 m。套种补植株密度为960株/hm2,行距为3.0 m×3.5 m或2.6 m×4.0 m。有林区域见疏加密,确保小班造林株数满足密度要求。
于春季造林前30 d进行造林回土,回土(树根、物及细碎石块)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心土,当穴内回土至30%左右时,回填添加有机肥的穴土(添加磷肥为0.25 kg/穴、复合肥为0.15 kg/穴),回填高度至穴面10 cm以上后,开蓄水小穴[4]。
3.5 苗木管理
3.5.1 栽植及补植
应依照选取树种习性及造林地气候特点明确栽植时间,通常树种栽植时间为春季阴雨天。实际栽植期间,应扶正苗木并撤下营养袋,栽植后应适当压实周围土层,同时,加盖厚松土5 cm呈馒头状。苗木栽植完成约40 d后,对苗木成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便于对缺株、死株及时补植。
3.5.2 抚育及管护
应于造林后当年7—8月,开展松土、锄草、追肥工作,并于第2年至第3年5—6月,开展松土、锄草、追肥工作,清除植株1 m2范围内的小灌木及杂草。为提高肥料使用率,避免肥料流失,当完成培土、松土、锄草等工作后,依照树冠投影线垂直方向于两侧分别挖一道浅沟,沟深为5~10 cm,在沟内均匀播撒肥料,随后用土覆盖。
3.6 苗木要求
碳汇林人工造林选取的苗木应为1年生以上无病虫害、生长健壮、顶芽饱满的营养袋苗。苗木要求为无机械及病虫害损伤、地径0.5 cm以上、树高50 cm以上,木质化充分且根系发达的Ⅰ级容器苗。对造林地内现存苗木进行改造更新以及套种补植时,选取的苗木应为2年生以上。苗木要求为树高120 cm以上,Ⅰ级营养袋苗。需特别注意的是,运输时应防止苗木损失及失水,保证苗木成活率。此外,苗木还应具备种源地标签、质量检验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证明材料,杜绝选取携带病虫害、来源不清、无证的苗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就近调苗、育苗,确保苗木新鲜度及质量,避免因长距离运输导致碳泄漏。
总之,因碳汇林在吸收CO2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发展碳汇林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但碳汇林造林属于收益较为缓慢的一项产业,无法立即产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关人员实际造林期间,要遵守相关原则,科学选取造林地、树种等,并做好苗木管理工作,合理运用造林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董鑫.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对土壤水分及温度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7(6):14-16.
[ 2 ] 刘文平,土建霞.浅谈河西走廊地区油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中国林业产业,2017(3):199.
[ 3 ] 杨振奇.砒砂岩区主要造林树种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17,31(3):118-122.
[ 4 ] 罗红,吴建普,边巴多吉,等.西藏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2017,54(2):421-433.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