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坐部伎”在福建南音中的遗存和乐器考究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音乐历史长河中,福建南音可谓独树一帜,被音乐学家誉为“音乐的活化石”。其乐器形制之古老。艺术史料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更有甚者,其演奏形式令音乐研究者产生无限联想,在看过传统南音演奏形式的人们都会对其演奏形式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从历史的烟波中走来。
  南音“上下四管”的排列即“上四管”:琵琶、三弦、洞箫、二弦,“下四管”即:响盏、小叫、四宝(亦称:四块)、双铃的演奏座位的排列方式与魏晋时期的敦煌壁画是相似的,也是中国现存保留这种演奏坐序的唯一乐种(图1)。
  但单从演奏坐序的排列并不能断定福建南音的打击乐群组演奏形式便是“坐部伎”演奏形式,本文试图从几个反方面进一步论述福建南音打击乐群组与“坐部伎”音乐的关系,更进一步从理论上寻求其相同点,为今后的音乐考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一、福建南音“下四管”乐器及南音其它打击乐器考究
  福建南音中保留着以南音“下四管”即响盏、小叫、四宝、双铃及拍板、云锣、扁鼓的打击乐群组(图2)。
  响盏:由小锣、锣筐、及竹摆纸质锣槌头组成,演奏时与琵琶指法同步。属于锣的一种,锣是中国古老且常见的民族乐器,福建南音所使用的“响盏”号称为最小的锣,由于体积较小,难以拿在手上演奏,所以把它放置于竹制锣筐(箍)内,以方便击打。响盏锣为铜质,直径约6厘米,高度约1厘米,演奏时左手持响盏箍,右手执竹制锣槌按琵琶指法击打,逢拍位休止。
  小叫:也称为小叫铎。由木鱼、小锣组成,演奏时与响盏组成前后半拍关系。木鱼击点在乐曲重拍(即拍位)位置,且与响盏演奏形成“金木不同鸣”效果,即小锣响时木鱼不响,木鱼响时小锣不响。它和晋剧“狗娃子”相类似,但比“狗娃子”略小。小锣为铜质直径约9厘米,高度约1.5厘米,木鱼一般用紫檀、黑檀等密度较大的木材制作,上方宽约7厘米,下方宽约6.5厘米,高度约7厘米,小叫槌采用质地较松的木材制作,长度约21厘米,宽约2.8厘米,厚约0.5厘米。小叫的演奏没有定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情绪,或疏或密,或击或停,自由发挥,灵活运用。
  四宝:也称“四块”,由四片长宽约25×3CM带有竹皮的竹片精制而成,两端保留竹节,两两一对,执左右两手。演奏时与琵琶指法同步,有特定指法打击方式,拍位重音由左右两手竹片单手合击。与现存日本正仓院博物馆由我国唐朝时期传至日本的“四e竹”相同。在福建南音打击乐群组中,四宝的演奏技巧难度最高,四宝最有特色的演奏是“摇”,它是利用大臂的力量带动手腕将“四宝”摇动,产生细密而均匀的连续敲击声音,并做到强弱变化自如,在琵琶“滚奏”时四宝用“摇”和之。
  双铃:即碰铃,属于“钟”的范畴。比现代民族管弦乐队所用碰铃略小,声音清亮、悠远。在福建南音的打击乐群组中,双铃的声音最为清逸,虽然它只是随“撩位”轻疏而击,却能使乐曲雅意盎然。
  拍板:即檀板,由5或者6片木头组成,中间以绳串之,在乐队中起到指挥作用,如敦煌壁画飞天乐伎所执(图3)、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图4)、泉州大开元寺镇国塔基座《天人赞鹤图》(图5),形制一致。其演奏方式与《宋史·乐书》中对汉代“相和歌”的描述:“丝竹相和,执节者歌”的演绎方式极为相似。古人认为源自两晋南北朝,为清商乐所用的节鼓。《宋书·乐志》(402~479年)载:“傅玄节赋云:黄钟唱哥(歌),九韵兴舞,口非节不咏,手非节不拊。”又载:“魏晋之世……,有宋识善击节倡和。”至盛唐(672~741年)拍板已十分盛行。唐《乐府杂录》载:“拍板本无谱,明皇遣黄幡绰造谱,乃于纸上画两耳以进。”李隆基不解问其故。对曰:“但有耳道,则不失节奏也。”《乐府杂录》还记载,当时的“云韶乐”“清乐部”“鼓架部”“龟兹部”“胡部”都有拍板。在“俳优”还有“铁拍板”。拍板究竟有几板?明代王骥德《曲律》中说:“……古有用九板,今六板或五板。”《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刊载敦煌壁画乐舞图的拍板,有九板、六板、五板、四板不等。福建南音用五板。过去用几板已无从稽考。泉州大开元寺的主殿、戒坛和东西塔须弥座都有手持拍板的飞天乐伎(图6),木雕的为五板,石雕的为六板。这些都是南宋以前的雕刻作品。可见南音拍板历史之悠久,拍板在中国其它古乐种中早已佚失,唯独保存在福建南音中,一直延续着中华古老音乐的传统。
  云锣:又名云辙,云璈。始于唐,流行于宋。最早在南音乐队中也广泛运用,在建于唐垂拱年间的泉州大开元寺“桑莲法界”(主殿)斗拱及“甘露戒坛”藻井上的妙音飞天造像皆有云锣演奏形象(图7)。
  在闽南地区最早的南音社团,晋江深沪御宾南音社解放初期仍旧保留云锣演奏,泉州的安溪、德化、永春、洛江等地区的南音组织中至今保留。
  扁鼓:鼓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之一,其种类繁多。福建南音使用的“扁鼓”是其中一员,鼓面直径约为20~22CM,高度约为5CM。手持演奏,现广泛运用于福建南音的演奏中。在演奏中,扁鼓能起到调和各种打击乐器音色的作用。与其它几件打击乐器相比较,扁鼓音色较为温和,和四宝一样有较好的融合性,所以在演奏“叠拍”乐曲的时候,用它代替“无撩位可击”的双铃来打击“拍位”,以保证下四管的完整。
  以上七种打击乐器组成了福建南音的打击乐群组。
  二、南音音乐与“坐部伎”音乐的关系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对“坐部伎”及“立部伎”音乐(乐舞)的描述:“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在乐悬内,已上谓之坐部伎”。唐,白居易《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等文献说明,在唐朝时期宫廷燕乐已有坐部伎、立部伎之分,与敦煌莫高窟壁画之描绘基本吻合,与福建南音演奏现状也基本吻合。但我们不能单纯从演奏形式上就简单判断南音属于唐乐,更应从音乐本体加以区分。根据《新唐书》《旧唐书》对坐部伎音乐的划分,坐部伎音乐共有六部,即:《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暨《小破阵乐》。而南音现存文献中有大量曲牌(宫调曲牌)是燕乐特有曲牌。由此也可佐证福建南音属于“燕乐体系”或具有燕乐遗风的学术论断。
  综上所述,南音包含“下四管”的打击乐群组的演奏方式是符合我国古代音乐对“坐部伎”音乐特征及演奏方式的描述的。本文的研究方向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争取进一步地完善,并得到音乐届、学术界同行的批评指正,为福建南音溯本求源的学术研究作进一步的推动。
  参考文献:
  [1]齐鲁书社:《宋书·乐志》,1982-11出版。
  [2]黄翔鹏:《“弦管”题外谈》《中国音乐》,1984年第二期。
  [3]白刃:《古乐南音故乡情》《人民日报》,1984.3.17。
  [4]陈美娥:《中原古乐史初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3年出版。
  [5]刘鸿沟:《闽南音乐指谱全集》,菲律宾金兰郎君社发行,1953年。
  [6]上海古籍出版社:《乐府杂录》校注,2015月10月。
  [7]大象出版社:《中國音乐文物大系·甘肃卷》,1998年9月。
  [8]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新唐书·礼乐志》,2011年5月。
  [9]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第88页。
  [10]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第131页。
  [11]赵为民:《试论蜀地音乐对宋初教坊乐之影响》,《音乐研究》,1992年1月。
  [1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13]袁静芳:《对泉州南音历史源流的几点思考》《两岸论弦管》,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
  [14]陈瑜:《晋北地区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15年。
  [15]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南音基础教程》,福建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1-06055-9。
其他文献
他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2003年,他毅然辞去工作,筹资注册成立公司,踏上创业之路。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公司已发展成集农特产品研究、开发、宣传推广、市场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他就是云南富源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田原公司”)董事长赵有能。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的影片《金刚川》采用分角度叙事手法,成功塑造了刚毅勇敢的志愿军战士形象,表达了“牺牲”这一悲壮主题。作为国庆6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铁人》采用跨时空双线叙事手法,塑造了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石油工人的坚毅形象,也描绘了新的历史时代条件下新一代石油工人的风貌和精神世界。结合当前社会具体语境,通过对《铁人》与《金刚川》这两部影片的主题比较,尝试探索“牺牲精神”的内涵。
近日,记者走进广东省新兴县簕竹镇,随处可见农民在地里劳作,田间地头一派热闹的景象。2020年,簕竹镇作为全县整治耕地抛荒弃耕的试点镇,率先探索推行“田长制”,全面整治镇内耕地抛荒弃耕的现象。据统计,簕竹镇拥有耕地面积6351亩,抛荒弃耕的耕地面积1025亩,其中因劳动力不足造成的有668亩、因自然条件不足等造成的有357亩。
地处哀牢山腹地的云南省景东县太忠镇王家村,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致富无门。如何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村“两委”依托浙江大学定点帮扶景东县的科技成果--人工栽培小香菌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增收路子。
云南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半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让其成为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中心和原产地。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组植物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茶农增收致富和茶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种质资源保护成果丰硕,“云南的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历史悠久,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告诉记者,1938年,云南就成立了茶叶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前身),著名植物学家王启无和俞德浚等穿梭在深山老林之中,考察、采集、保存和保护了大批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建议,结合有关概念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显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运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功能,揭示数学问题的变化规律.在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中,多种版本的教科书均在尝试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融合.
新一轮课改强调了数学学科应当培养、促进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数学建模\"尤显突出,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与融合在新课标试卷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数学建模就成为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常态,从\"幕后\"走向了\"台前\",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亟待攻克的课题.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素养.数学模型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
DNA storage as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ssive data storage.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NA storage related papers and pat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NA storage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
一、K-W-L教学策略K-W-L策略是基于图式理论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该策略由美国唐娜·奥格尔(Donna Ogle)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形成,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分为相互贯通的三个环节:(1)学生已知的内容(what I know);(2)学生想学的内容(what I want to know);(3)学生学到的内容(what I learned).K-W-L教学策略围绕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教学,充分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民族工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工作根本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制度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民族平等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坚实基础:认清基本国情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依据,把握新定位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关键,维护民族平等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巩固民族团结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遵循:坚持多民族、多文化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基,铸牢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保障。完善法律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