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突出了数学自身学科属性的同时,对学生个人终身发展予以充分关注,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核心素养的教育是育人的教育,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数学能力,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才能加以培养,另外,课程标准提出的10个核心词是核心素养的基础与体现,与核心素养六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教师在实施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数学;小组;学生
1、我校数学教师通过研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这本书,体会和把握六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根据对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与自己的理解。随着教师对核心素养知识的理解不斷加深,教研实践的探索有效性逐步提高,我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关注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对数学核心培养的本质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第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有效地改进,让它更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更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也是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积累与沉淀是在课堂上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小组活动是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的重要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境。
学——备——研——讲——评——思是一条很好的教研实施路径,但它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事实上,真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分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关键事件”,并进行打磨改进,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突破思维难点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往往表现为课堂中的关键点或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推动着教学的发展过程,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节点。
越是学生不会、越是重点、难点的问题,越是学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生成点,更是教师能力的提升点,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更关注教师在这个过程的表现,对这个关键点或事件的打磨、反思、再设计,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节点,因此抓住“关键事件”这个“牛鼻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是教学改进的着力点,围绕关键事件在促进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关键事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是什么,这些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和知识点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显性化。2、如何才能更好地驱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猜想探究的能力,同时注重师生、生生评价,激发学生质疑、反思等批判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3、如何结合数学学科能力进行有效教学反思,教师结合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关键事件中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课后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下次课该如何调整等。因此,根据关键事件可以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聚焦数学学科能力的教学改进评估教与学的过程。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中,评价与考核很重要,以上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与改进,而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在载体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设想。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对于小组合作任务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3、我们重置了班级里各小组的结构,让每个小组人员构成为A、B、C个层次,以A类学生的活动带动另外两个层次的小组成员。教学任务设置体现小组间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进行小组间的评价,关注整个小组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小组长和学生个人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和问题根据难度等级分为A、B、C三类,小组长和学生个人通过评价记录单对别人和自己进行量化评价,其中c类学生回答A类问题得3分,回答B类问题得2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学互助。同时每节课设置关键事件表现奖励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组活动之中。这样,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每节课最后教师收集整理评价记录单,能够通过评价记录单的量化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聚焦关键事件中学生的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模式。因此抓住“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牛鼻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思考形式往往是“无声”的,但思维活动及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和复杂,教学中,让学生“出声想”、“做数学”是独立思考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但我们决不能仅停留在这些操作的层面上,而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作进一步“反省抽象”,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境界迈进。
总结对于教师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努力把它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无限可能的接近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杨向东.人民教育.2017(Z1)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智慧课程”构建[J].周春柳,匡莉,范燕荣.基础教育研究.2017(05)
关键词:数学;小组;学生
1、我校数学教师通过研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这本书,体会和把握六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根据对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导与自己的理解。随着教师对核心素养知识的理解不斷加深,教研实践的探索有效性逐步提高,我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关注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性,对数学核心培养的本质有了更准确的认识:第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有效地改进,让它更符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更有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也是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积累与沉淀是在课堂上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的,小组活动是数学课堂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的重要活动,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境。
学——备——研——讲——评——思是一条很好的教研实施路径,但它对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事实上,真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是课堂中的“关键事件”,分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关键事件”,并进行打磨改进,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两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突破思维难点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往往表现为课堂中的关键点或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推动着教学的发展过程,成为影响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重要节点。
越是学生不会、越是重点、难点的问题,越是学生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生成点,更是教师能力的提升点,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更关注教师在这个过程的表现,对这个关键点或事件的打磨、反思、再设计,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节点,因此抓住“关键事件”这个“牛鼻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对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是教学改进的着力点,围绕关键事件在促进数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关键事件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是什么,这些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和知识点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显性化。2、如何才能更好地驱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猜想探究的能力,同时注重师生、生生评价,激发学生质疑、反思等批判思维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3、如何结合数学学科能力进行有效教学反思,教师结合关键事件进行分析,关键事件中处理方式是否得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课后测试反映出的问题,下次课该如何调整等。因此,根据关键事件可以形成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聚焦数学学科能力的教学改进评估教与学的过程。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中,评价与考核很重要,以上是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与改进,而我们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在载体完成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设想。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对于小组合作任务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
3、我们重置了班级里各小组的结构,让每个小组人员构成为A、B、C个层次,以A类学生的活动带动另外两个层次的小组成员。教学任务设置体现小组间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进行小组间的评价,关注整个小组的组织与活动情况,小组长和学生个人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和问题根据难度等级分为A、B、C三类,小组长和学生个人通过评价记录单对别人和自己进行量化评价,其中c类学生回答A类问题得3分,回答B类问题得2分,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学互助。同时每节课设置关键事件表现奖励分,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小组活动之中。这样,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每节课最后教师收集整理评价记录单,能够通过评价记录单的量化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聚焦关键事件中学生的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模式。因此抓住“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牛鼻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思考形式往往是“无声”的,但思维活动及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和复杂,教学中,让学生“出声想”、“做数学”是独立思考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但我们决不能仅停留在这些操作的层面上,而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作进一步“反省抽象”,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境界迈进。
总结对于教师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努力把它融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无限可能的接近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测评的十大要点[J].杨向东.人民教育.2017(Z1)
[2]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智慧课程”构建[J].周春柳,匡莉,范燕荣.基础教育研究.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