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甘薯品种红香蕉为试材, 在地下害虫危害较重地块,
关键词:甘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315+.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07-03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虫害,其活动能力强、范围大、危害时期长,控制时机较难掌握[1,2]。危害甘薯薯块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可造成薯块表面明显的虫咬痕迹和伤口,影响甘薯观感和商品率,并容易引起细菌侵染,造成烂薯。目前,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具有防效的农药多为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符合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要求[3]。由于缺乏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药剂,盲目频繁过量施药或者使用毒性高的农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又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本试验采用地蚜灵、70%吡虫啉粉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和白僵菌1号4种低毒药剂,在甘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进行了药剂防治效果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甘薯田大面积防治地下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材料
地蚜灵: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70%吡虫啉粉剂:青岛翰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毒死蜱微胶囊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白僵菌1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提供。
供试甘薯品种为红香蕉。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地块地势平整,土质为平原壤土,有机质含量1.3%,碱解氮100 mg/kg,速效磷50 mg/kg,速效钾 110 mg/kg。供试地块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666.7m2产量为500 kg。甘薯起垄栽培,垄距85 cm,株距25 cm。于2012年6月13日栽植,10月22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①地蚜灵(666.7m2用量,下同):50 g,拌细土穴施;②地蚜灵:100 g,拌细土穴施;③70%吡虫啉粉剂:100 g,拌细土穴施;④30%毒死蜱微胶囊剂:0.5 kg,对水稀释后穴施;⑤30%毒死蜱微胶囊剂:1㎏,对水稀释后穴施; ⑥白僵菌1号:1 kg,拌细土穴施;⑦空白对照:不施药。药剂均在栽种时施用,施药后按常规方法栽种。试验小区为5行区,长5 m,小区面积21.25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试验结果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收获调查
收获时每小区调查中间3行,逐块调查,并按以下分级标准,记载各级别薯块数,计算虫咬率,综合评价各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每小区取中间2行计产,探讨不同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甘薯鲜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的影响。
薯块受害分级标准[4]:
0级:无虫咬,薯块表面光滑;1级:虫咬孔只有1~2个,虫咬深度浅,薯块表面较光滑,不影响薯块商品率;2级:虫咬孔只有3~4个,虫咬深度中等,薯块表面可见明显虫咬痕迹,影响薯块商品率;3级:虫咬孔在5个以上,虫咬深度深,严重影响薯块商品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薯块商品率及鲜薯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对红香蕉鲜薯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薯块商品率影响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本地块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其危害主要在中后期啃食薯块表面,影响薯块外观,因此对鲜薯产量影响较小,对薯块商品率影响较大。
由于地下害虫活动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广,一次施药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甘薯生长中期加施药剂能否更好地防治地下害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等. 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16(6):389-394.
[2] 刘顺通, 段爱菊, 刘长营,等. 马铃薯田地下害虫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8):12324- 12325.
[3] 郭小丁, 谢一芝, 贾赵东,等.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1:115-116.
[4] 秦素研, 王俊岭, 刘志坚,等. 四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研究[J]. 杂粮作物, 2010, 30(4):297-298.
[5] 郭小丁, 谢一芝, 马佩勇,等. 鲜食甘薯生产施用“地蚜灵”防治蛴螬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1, 39(3):146-147.
关键词:甘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315+.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07-03
地下害虫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虫害,其活动能力强、范围大、危害时期长,控制时机较难掌握[1,2]。危害甘薯薯块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可造成薯块表面明显的虫咬痕迹和伤口,影响甘薯观感和商品率,并容易引起细菌侵染,造成烂薯。目前,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是使用化学农药,然而具有防效的农药多为高毒高残留农药,不符合农产品无公害生产要求[3]。由于缺乏高效低毒、持效期长的药剂,盲目频繁过量施药或者使用毒性高的农药,既不利于环境保护,又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本试验采用地蚜灵、70%吡虫啉粉剂、30%毒死蜱微胶囊剂和白僵菌1号4种低毒药剂,在甘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进行了药剂防治效果试验,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的药剂,为甘薯田大面积防治地下害虫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与材料
地蚜灵: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发;70%吡虫啉粉剂:青岛翰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毒死蜱微胶囊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白僵菌1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提供。
供试甘薯品种为红香蕉。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2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地块地势平整,土质为平原壤土,有机质含量1.3%,碱解氮100 mg/kg,速效磷50 mg/kg,速效钾 110 mg/kg。供试地块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前茬作物为小麦,小麦666.7m2产量为500 kg。甘薯起垄栽培,垄距85 cm,株距25 cm。于2012年6月13日栽植,10月22日收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①地蚜灵(666.7m2用量,下同):50 g,拌细土穴施;②地蚜灵:100 g,拌细土穴施;③70%吡虫啉粉剂:100 g,拌细土穴施;④30%毒死蜱微胶囊剂:0.5 kg,对水稀释后穴施;⑤30%毒死蜱微胶囊剂:1㎏,对水稀释后穴施; ⑥白僵菌1号:1 kg,拌细土穴施;⑦空白对照:不施药。药剂均在栽种时施用,施药后按常规方法栽种。试验小区为5行区,长5 m,小区面积21.25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试验结果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4 收获调查
收获时每小区调查中间3行,逐块调查,并按以下分级标准,记载各级别薯块数,计算虫咬率,综合评价各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每小区取中间2行计产,探讨不同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对甘薯鲜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的影响。
薯块受害分级标准[4]:
0级:无虫咬,薯块表面光滑;1级:虫咬孔只有1~2个,虫咬深度浅,薯块表面较光滑,不影响薯块商品率;2级:虫咬孔只有3~4个,虫咬深度中等,薯块表面可见明显虫咬痕迹,影响薯块商品率;3级:虫咬孔在5个以上,虫咬深度深,严重影响薯块商品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3.2 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薯薯块商品率及鲜薯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对红香蕉鲜薯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薯块商品率影响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本地块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其危害主要在中后期啃食薯块表面,影响薯块外观,因此对鲜薯产量影响较小,对薯块商品率影响较大。
由于地下害虫活动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广,一次施药可能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甘薯生长中期加施药剂能否更好地防治地下害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陈建明, 俞晓平, 陈列忠,等. 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J]. 浙江农业学报, 2004, 16(6):389-394.
[2] 刘顺通, 段爱菊, 刘长营,等. 马铃薯田地下害虫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28):12324- 12325.
[3] 郭小丁, 谢一芝, 贾赵东,等. 江苏省鲜食甘薯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1:115-116.
[4] 秦素研, 王俊岭, 刘志坚,等. 四种药剂对甘薯地下害虫的防治研究[J]. 杂粮作物, 2010, 30(4):297-298.
[5] 郭小丁, 谢一芝, 马佩勇,等. 鲜食甘薯生产施用“地蚜灵”防治蛴螬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1, 39(3):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