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市场的地位作用的定位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关键,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在市场运行的制度和体制上加以保障;在市场运行的环境上给予规范;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上加以转变,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原生主体的活力。
关键词: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发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①这一表述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有了新飞跃。现代市场经济体条件下,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是有机的统一、缺一不可。然而,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看,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作用的如何发挥、怎样发挥,依然至关重要。
一、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清晰、高效的制度机制是保证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因为从18世纪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开始,虽然期间经历了凯恩斯革命,并逐渐形成有政府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但在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来没有被怀疑和否定过。然而,在我国,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却历来是每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原因在于,我国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经济体制作为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资源配置方式,无限放大了政府的作用,彻底否定市场的功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不仅形成了政企不分的经济运行机制,而且固化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利益格局和行为模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逐渐推进市场化改革,但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对市场地位作用的定位也经历了“补充性——基础性——决定性”的渐进过程: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1992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和定位模式,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的渐进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所以把经济体制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因为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不仅不能保证市场地位的体现和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而且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地位和在阻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以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均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不适应有关系。因此,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体制,形成清晰、高效的运行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培育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作为市场主体活动的场所,必须真实有效,实实在在,既不能有场无市,更不能有市无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实有效的市场需要建立并不断培育。作为政府部门,承担着培育市场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并完善市场培育的一系列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促进市场运行的一系列规则,明确公开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第二,完善市场价格的机制,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解套。市场的优势就是用无形的手,实现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由市场交换形成的分工协作的社会生产机制、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由市场价格自动调节的供求机制等。
第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从制度安排上确保市场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的一系列体制安排,是所有制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加快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关键
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性作用平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改革在诸多方面还没有到位,由此暴露出市场体系方面的诸多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滞后,财政和价格体系改革的滞后以及我国立法建设的滞后,导致了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和调控主体行为失范以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首先,目前国内市场统一开放程度,与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放”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部门垄断市场、地区封锁市场、条块分割市场,阻碍了市场内在机制的发育和市场整体功能的生成,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另外,在国际市场的诸多领域,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风险能力的制约,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也面临诸多挑战。其次,不充分竞争、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尤其是在资本、劳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矛盾凸显,竞争机制在这些领域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市场垄断现象严重。再次,市场运行的无序化问题突出,信用缺失、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屡有发生,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诱骗欺诈经营屡禁不止。这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和信用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最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小型、分散、低效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摘要:市场的地位作用的定位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关键,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在市场运行的制度和体制上加以保障;在市场运行的环境上给予规范;在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上加以转变,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原生主体的活力。
关键词: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发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①这一表述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对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定位,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性的认识有了新飞跃。现代市场经济体条件下,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是有机的统一、缺一不可。然而,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看,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作用的如何发挥、怎样发挥,依然至关重要。
一、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清晰、高效的制度机制是保证
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应该成为讨论的话题,因为从18世纪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开始,虽然期间经历了凯恩斯革命,并逐渐形成有政府干预的现代市场经济,但在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来没有被怀疑和否定过。然而,在我国,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却历来是每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原因在于,我国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计划经济体制作为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资源配置方式,无限放大了政府的作用,彻底否定市场的功能,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不仅形成了政企不分的经济运行机制,而且固化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利益格局和行为模式。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逐渐推进市场化改革,但采取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对市场地位作用的定位也经历了“补充性——基础性——决定性”的渐进过程: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性作用”,1992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和定位模式,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的渐进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所以把经济体制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因为现有的经济运行机制不仅不能保证市场地位的体现和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而且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地位和在阻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以及办事效率低下的现象,均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不适应有关系。因此,要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必须改革现有的体制,形成清晰、高效的运行机制,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培育机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作为市场主体活动的场所,必须真实有效,实实在在,既不能有场无市,更不能有市无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真实有效的市场需要建立并不断培育。作为政府部门,承担着培育市场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求政府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并完善市场培育的一系列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促进市场运行的一系列规则,明确公开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第二,完善市场价格的机制,为企业松绑,给市场解套。市场的优势就是用无形的手,实现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杠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要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由市场交换形成的分工协作的社会生产机制、由市场竞争形成的优胜劣汰机制、由市场价格自动调节的供求机制等。
第三,“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从制度安排上确保市场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的一系列体制安排,是所有制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市场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加快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关键
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性作用平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然而,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改革在诸多方面还没有到位,由此暴露出市场体系方面的诸多问题:由于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滞后,财政和价格体系改革的滞后以及我国立法建设的滞后,导致了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和调控主体行为失范以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首先,目前国内市场统一开放程度,与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放”的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部门垄断市场、地区封锁市场、条块分割市场,阻碍了市场内在机制的发育和市场整体功能的生成,制约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另外,在国际市场的诸多领域,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风险能力的制约,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也面临诸多挑战。其次,不充分竞争、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问题突出。尤其是在资本、劳力、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矛盾凸显,竞争机制在这些领域还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市场垄断现象严重。再次,市场运行的无序化问题突出,信用缺失、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屡有发生,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各种形式的诱骗欺诈经营屡禁不止。这些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和信用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最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小型、分散、低效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