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xiaozi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职业理论的指导下,就业教育不断拓展新的思路和渠道,其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拓展了就业渠道,而且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创业教育 存在问题 促进对策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基本目标。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等教育应从培养毕业生创业技能与创新精神着手,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业者。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创业教育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这些实践做法还存在某些不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文化知识层次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但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社会的了解认知程度远远不够。现在许多高校毕业生欠缺的恰恰是创业欲望和自主意识。除创业意识之外,高校毕业生本身的素质也制约他们自主创业,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理财技能、推销意识和沟通技巧。
  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在摸索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所缺失,但是也有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自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顺利开展,我国创业教育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2年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随后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全面展开。创业教育“在于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操作行动能力为核心的,激发行动能力、能够行动能力、继续行动能力系统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成才的重要模式。高校鼓励大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教育。
  二、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取得较大的发展。然而,创业教育在大踏步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1.创业教育的目标设定具有功利性。我国推动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解决国家近十几年社会发展中所急需解决的就业问题。总体上看,中国的创业教育多少带有现实性和针对性,面对我国高校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严重的就业岗位缺口凸显,所以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就业拓展新的输出渠道。
  2.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具有片面性。我国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方面表现在陈旧的专业培养方式上,高校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就业教育,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一个重要的关节点。另一方面表现在行为简单化上,高校仅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在学校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应的创业园区,学生创立自己的公司,就算是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完成了创业教育。但是在他们功利化的目标背后,忽视了创业教育所渗透的观念教育和思想教育。
  3.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具有局限性。高校创业实践不足主要是因为资金、硬件的欠缺和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之前的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该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入手,共同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政府和高校要大力支持毕业生创业。一方面,引导毕业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高校除开设传统的专业课外,还应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与课程设置。通过开设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并建立相关配套帮扶政策;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通过建立大学生模拟创业基地、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要在税费减免、金融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激发毕业生积极、主动创业的热情。各级政府应开辟快捷有效的绿色通道,各相关部门应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简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高校毕业生设立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和就业工作的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创造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千方百计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目标,最终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余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12).
  [2]潘石,吕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思考.经济纵横,2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教师修养、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师修养 例证法 时政性 多媒体  在许多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和乏味的。不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有关,更与授课教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和深入实施,为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政治课重新
摘 要: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自由教育,是一种博雅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都存在问题,为了加强通识教育,有必要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改善课程设置,并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通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通识教育的产生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liberal educ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迅速崛起,技师学院中的汽车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引进更科学的汽车实习装备,更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种。  汽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把教学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汽修实验室的功能
摘 要: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而游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够适应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全面应用。本文就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游戏教学
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摘 要: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中,生存教育以成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主线,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局势,因此高职院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这个平台,注重对社团成员生存理念的教育,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生存理念 高职院 社团 就业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语文教师就是研究这门艺术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门艺术,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提问,把握好“提问”这门艺术。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方式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入初中以后,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审视问题所在:除了学生自尊心增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语感为轴,语用为本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是相吻合的。有好的语感,瞬间就能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有时甚至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审美趋向。语用是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语感是语用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没有明晰的语感支撑,语用必定是盲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作为农村学校教研组长,从本校社会组实际出发,总结了农村学校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社会学科教师专业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以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为契机,以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研读结合、网络教研、教学反思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旨在探索一条可行有效的提升农村社会学科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真正促
摘 要: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健康儿童是国家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生活节奏紧张,独门独户的小家庭增多,社会行为不良,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不当等问题都威胁着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师不能把保育工作狭义地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保护、关心、照顾、营养及锻炼,还要注意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