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带犀猎蝽形态特征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黄带犀猎蝽,利用体视镜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卵粒为长圆桶形,褐色,顶端卵盖喇叭口状,底部附着片状胶质物,卵块蜂窝状。1~2龄若虫橘红色,无翅芽或不明显;3~4龄若虫橘红色或深橘红色,前翅芽黑色,后翅芽暗红色;5龄若虫深褐色,前后翅芽均黑褐色。成虫黑色,体被黑色微绒毛,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白色绒毛圆斑;足黑色,多细毛。黄带犀猎蝽雄虫腹面节间前凸,呈钝角脊状,腹部末端呈圆钝凸起,而雌虫腹部腹面节间较平缓,腹部末端平滑。通过描述该天敌的形态特征,可为该天敌的保护和扩繁提供参考,并为利用该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带犀猎蝽; 形态特征; 天敌; 草地贪夜蛾
  中圖分类号: S 433.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20322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
  WANG Yanan1,2#, WU Zhibin3#, ZHAO Shengyuan4, HE Yunzhuan2, HUANG Jianrong1,
  TIAN Caihong1, LI Guoping1*, FENG Hongqiang1*
  (1. Hena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est Control,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3. Soil and Fertilizer Station of xinxiang, Henan Province, Xinxiang 450003, China;
  4.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and use the predatory natural enemie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Sycanus croceovittatus, we used stereoscopes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roceovitt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gg is cylindrical in shape, brown, and the operculum in apical potion is bell-shaped, attached to the sheet of colloid on the bottom, and the egg mass is in the shape of honeycomb. The 1-2 instar nymphs are orange-red with no wing bud or not obvious. The 3-4 instar nymphs are orange-red or deeply orange-red with the black forewing bud and darkly red the hind wing bud. The 5th instar nymphs are deeply dark brown with the darkly brown wing bud. The adult of S.croceovittatus is black, and the body is covered with black setae, and the apical half of forewing corium and the base of the diaphragm are yellowish or yellow white. There is a furcate spine on the scutellum. The abdomen stigmata is yellowish or brown with white patches of setae, and legs are black with thick setae. The male internodes of S.croceovittatus are convex with obtuse ridge, and the ends of the abdomen are blunt, while those of the female are flat. By describ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ural enemies, the result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protection of this nature enemy,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better control against S.frugiperda.   Key words
  Sycanus croceovittat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enemy; Spodoptera frugiperda
  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又称中黄猎蝽,隶属半翅目Hemiptera,猎蝽科Reduviidae,是农林业中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黄带犀猎蝽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南方地区[1],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 Cramer、细皮夜蛾Selepa celtis Moore、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等林业害虫均有捕食作用[2]。2019年我們在云南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玉米田调查中发现,黄带犀猎蝽在田间捕食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幼虫,且在玉米田间种群数量较大,推测该猎蝽在云南地区是草地贪夜蛾的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随后,我们将黄带犀猎蝽带回室内饲养,进一步明确了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潜力[3]。由于过去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该天敌,有必要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便在田间调查和防治害虫过程中更好地做到保益控害。
  关于黄带犀猎蝽的形态特征,周鼎英[1]、黄增和等[2]和Hoffmann[4]曾进行简要文字描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关于该天敌的形态特征的中文系统描述,因此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对黄带犀猎蝽各虫态进行拍摄,获得了清晰的形态图片,直观准确地记述了黄带犀猎蝽卵以及各龄若虫的形态特征,总结出雌雄成虫特征差异,为该天敌昆虫的扩繁、自然种群的保护和利用及其他生物学、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黄带犀猎蝽2019年采自云南省江城县宝藏镇水城村玉米田(22°41′16″N,101°38′34″E),在室内用草地贪夜蛾幼虫饲喂并建立稳定种群。草地贪夜蛾2019年采自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玉米田,在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繁殖多代。黄带犀猎蝽与草地贪夜蛾饲养于人工气候箱(莱福PQX型),温度(26±1)℃、光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65±5)%。
  1.2 试验方法
  通过体视显微镜和超景深三维显微镜(VHX200,KEYENCE)观察、测量并拍照记录黄带犀猎蝽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将成虫放置4℃中冷藏5 min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带犀猎蝽形态特征
  黄带犀猎蝽为不完全变态,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各阶段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2.1.1 卵
  黄带犀猎蝽产卵方式为块产,卵粒紧密排列似蜂窝状(图1a),基部胶状物呈片状粘在附着物上(图1b~c),每块卵粒数约为30~80粒不等,甚至上百粒;卵粒长2.5~3.0 mm,宽0.4~0.8 mm, 长圆桶形,微弯曲,底端略膨大,褐色,初产卵粒为淡褐色, 孵化前为深褐色或黑褐色(图1d)。卵粒顶端具淡褐色卵盖,卵盖喇叭状(图1e),卵粒顶端边缘呈锯齿状(图1d);卵粒底部及外周附有褐色胶状物(图1a~c)。
  2.1.2 若虫
  若虫共5龄,体长2.5~18.6 mm,各龄期蜕皮后虫体明显增大,足变长,复眼黑色,初孵时为浅黄色或淡橘色,刚完成蜕皮时体色鲜亮,后逐渐变深。足灰黑色,腿节和胫节具黑色不规则斑纹,腿节和胫节之间为黑色,足长3.1~15.7 mm。腹部背面从第一臭腺口处开始至近腹末止为黑色,上有3个黑色圆形凸起,腹部侧缘及腹面具黑色条纹及白斑,3龄若虫后出现暗红色翅芽,逐渐变为黑褐色(图2和表1)。
  2.1.3 成虫
  体长22.3~27.4 mm,体黑色,稍光亮,体壁附着细密黑色绒毛,头细长, 约为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之和;复眼黑色,眼后区明显长于眼前区;触角黑色细长,共4节,第1节与前股节约等长,第1节密被较长的刚毛,第2~4 节密被很短的细毛,第4节褐色;喙细长,弯曲向后,端部栗色,第2~3节黑色,基节长于头的眼前部分,短于第2节,除第1节基部和第3节末端外光滑无毛;前胸背板后叶长于前叶, 前叶甚至狭于后叶,前侧角有小突起,前叶小,具印纹,后部中央浅凹;后叶圆鼓,有橘皮状褶纹,侧角圆钝,侧缘稍翘起;小盾片具竖立状粗刺,刺基部较粗,顶部稍向后弯曲且左右二分叉;前翅革片端半部除端角外及膜片基部呈淡褐色、淡草黄色或白色,被褐色弯曲短毛。腹部膨大,侧缘甚扩张,第3、4节特宽, 第2~3节后角稍尖, 第2~5节下面的节缝隆起呈脊状;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圆形白色绒毛块;足黑色多细毛,近等粗,足长18.6~22.8 mm(图3)。
  2.2 黄带犀猎蝽雌雄成虫区别特征
  黄带犀猎蝽雌雄成虫在形态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雌虫较雄虫个体略大且粗壮,雌虫体长约24.3~27.4 mm, 雄虫体长约22.3~26.3 mm。雌虫前翅将近腹末,有时超过腹末(图4a),雄虫前翅明显超过腹末(图4b)。雌雄成虫腹部形态特征差异最明显。雌虫腹部末端平滑(图4c),雄虫腹部末端中央圆钝凸起(图4b),雌虫腹面腹节节间未前凸,较平滑饱满(图4c),而雄虫腹面腹节节间向前凸出,呈钝角脊状(图4d)。从虫体后方观察,雄虫腹部棱角比雌虫明显(图4e~f),用镊子将成虫腹部向内轻压,雌虫生殖节可见产卵瓣,雄虫生殖器暴露,前端褐色、末端黑色(图4g~h)。雌虫腹部最宽长度平均为933 mm, 雄虫为8.16 mm(表2)。   2.3 成虫鉴定结果验证
  根据上述方法观察黄带犀猎蝽腹部特征,将区分后的黄带犀猎蝽雌雄成虫进行解剖鉴定,雌虫腹腔内有1对卵巢(图5a-1),卵粒发育成熟后为黄褐色,下端与侧输卵管相连(图5a-2)。受精囊膨大可储存精子(图5a-4)。分泌胶质的附腺为褐色(图5a-5)。雄虫抱握器黑色(图5b和5c-9),阳茎黄褐色(图5d), 鉴别准确率为100%,表明黄带犀猎蝽成虫的腹部形态特征可作为雌雄鉴别标准。
  3 讨论
  在害虫生物防治的实践中,天敌生境保护、增强本地天敌种群、引入天敌是以自然天敌为核心的3个主要措施。因此,准确识别天敌昆虫的形态特征,是开展自然天敌控害的基础。前期研究表明,黄带犀猎蝽可捕食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一定防控潜力,可应用于入侵性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但是黄带犀猎蝽若虫在田间不易与其他猎蝽区分,通过本研究,发现该天敌若虫至成虫体长随发育逐渐递增,发育至成虫时体长可达1龄若虫的10倍以上。若虫取食后,腹部膨大,在饥饿和饱食状态下腹部长度有明显差异,因此可根据足长和体色的变化来准确区分龄期。本试验结果与周鼎英[1]、黄增和等[2]和黄霞等[5]关于黄带犀猎蝽形态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补充了黄带犀猎蝽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图,更直观地展示了黄带犀猎蝽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中黄带犀猎蝽成虫革片端半部为淡草黄色或白色,并非金黄色,推测黄带犀猎蝽形态特征存在地域差异。
  大部分半翅目猎蝽科昆虫雌虫个体较雄虫大[6-12],而关于猎蝽如何鉴别雌雄的具体方法描述较少。
  本研究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发现黄带犀猎蝽成虫可以通过观察腹部腹面特征快速并准确鉴别雌雄。雄虫腹面节间前凸呈钝角脊状,且腹部末端呈圆钝凸起,而雌虫腹部腹面节间不前凸、较平缓,且腹部末端平滑。这一典型特征可为后续开展猎蝽科其他成虫的雌雄鉴别提供方法。猎蝽科作为半翅目中最大的捕食性类群,可捕食多种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3, 7, 11, 13-16],对靶标害虫具有广谱性。研究发现黄带犀猎蝽对入侵性草地贪夜蛾具有一定捕食潜力,可应用于开发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产品。通过研究该天敌昆虫的形态特征和雌雄鉴别技术,为基层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识别黄带犀猎蝽的不同虫态以及鉴别雌雄个体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识别方法,以便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提高对此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也可为黄带犀猎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鼎英. 中黄猎蝽的初步研究[J]. 广西林业科技, 1986(1): 16-19.
  [2] 黄增和, 伍建芬, 张宗强. 黄带犀猎蝽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1(1): 57-64.
  [3] 王亚楠, 赵胜园, 何运转, 等. 黄带犀猎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 36(4): 525-529.
  [4] HOFFMANN W E. The life history and economic status of Sycanus croceovittatus Dohrn (Hemiptera, Reduviidae) [J]. Lingnan Science Journal, 1934, 13(3): 505-515.
  [5] 黄霞. 广西猎蝽科昆虫分类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6] 姚德富, 严静君, 李广武, 等. 暴猎蝽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1995(4): 442-446.
  [7] 邓海滨, 吕永华, 邱妙文, 等. 捕食性天敌红彩真猎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14, 35(2): 109-112.
  [8] 黄科瑞, 商辉, 周琼, 等. 齿缘刺猎蝽生活史及其生物学特性[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39(6): 1350-1355.
  [9] 姚德富, 严静君, 刘后平. 褐菱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林业科学, 1993(6): 497-502.
  [10]肖丽贞, 陈朱云, 欧阳榕, 等. 红带锥蝽各发育阶段形态特征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 36(6): 605-610.
  [11]田静.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捕食功能研究[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7.
  [12]LIU Hui, LI Hu, YU Chengcheng, et al. Taxonomic and bionomic notes on Sycanus sichuanensis Hsiao (Hemiptera: Reduviidae: Harpactorinae) [J].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2012, 57(1): 73-77.
  [13]王缉健, 张永坚, 陆燕燕, 等. 广西林业害虫天敌昆虫名录[J]. 广西植保, 2017, 30(1): 17-21.
  [14]张鑫. 红彩真猎蝽的饲养及其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研究[D]. 广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
  [15]苏湘宁, 邓海滨, 蔡青年, 等. 红彩真猎蝽对烟草重要害虫捕食选择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6): 43-47.
  [16]邓海滨, 吕永华, 田明义, 等. 红彩真猎蝽对烟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J]. 中国烟草学报, 2015, 21(5): 74-78.
  (責任编辑:田 喆)
其他文献
清明节前夕,一趟由北向南的列车,在细雨中疾驰。从河北唐山到广西玉林,2000多公里的路途,30多个小时的旅程,55岁的梁瑞素无心欣赏沿途风景,不时掏出手机凝视……  手机屏幕显示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年轻男子穿着崭新的军装,嘴角微微上扬,眼睛炯炯有神,浑身散发着英武之气。  这是梁瑞素的哥哥梁瑞聪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40年前,哥哥随部队去了南疆前线。后来,边境传来哥哥牺牲的消息。但哥哥
于慎行是明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天资聪颖、才气逼人,《明史》中评价他“学有原委,淹贯百家,博而核,核而精”。然而,他更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厚道。  于慎行23岁中进士,25岁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四年(1576年),年仅27岁的他便成为明神宗朱翊钧的老师,负责讲授四书和《资治通鉴》。有一次,于慎行等人授完课,明神宗情绪不错,让人拿出许多宫中珍藏的历代字画,叫他们在上面赋诗题字。这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
某日,A、B、C、D、E五位老人在咖啡店聚会,他们都饱经世故,而“沧桑”的版本各异;但有一共同处——喝黑咖啡,即奶、糖、代糖之类统统不加。今天,话题是“遗憾”。  对此,他们是有共识的,那就是:缺憾乃人生的原汁原味,所以诗人勃朗宁称“全圆只在天上”。然而,少一些遗憾是应该的。老到这个火候,被诸多不如意、不满足困扰,徒然伤害身心。于是,努力从缺找圆,从乱找序,从贫找富,从贱找贵,殊为必要。而且,这种
摘要: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物体适应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关键蛋白。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HSP家族的重要成员。本试验以苜蓿夜蛾为材料提取虫体总RNA,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hsp90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Hvhsp90(GenBank登录号KF636495)。该序列含有2 472个碱基,包括一个2 154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
安玉兴 曹坳程 曹克强 曹学仁 曹雅忠 陈巨莲 陈君 陈林 程登發 程兆榜 褚栋 崔海兰  董金皋 樊美珍 范在丰 封洪强 冯俊涛 傅俊范 傅强 高书晶 高微微 高希武 高增贵 高智谋  宫亚军 郭建英 郭青云 郭荣君 韩宝瑜 何康来 何月秋 何自福 贺伟侯 茂林 胡白石 胡东维  华红霞 黄凤宽 黄贵修 黄红娟 黄建 黄世文 黄文坤 黄应昆 简桂良 简恒 江幸福 蒋红云  蒋细良 孔垂华 雷仲仁
摘要  红尾白禾螟Scirpophaga excerptalis (Walker)近年来在广西甘蔗产区为害严重,扩展迅速,造成枯心苗和死尾株,死尾率高达70%以上,为此本文通过室内饲养结合田间调查对甘蔗红尾白禾螟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尾白禾螟在南宁1年发生4~5代,世代明显,绘制了年生活史图。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58±0.27)d,幼虫期(36.54±0.28)d,蛹期
摘要:为了确定Cry9Aa3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最小活性区,根据NCBI BLAST比对结果与SWISSMODEL同源建模结果,设计了12对截短引物,以cry9Aa3全长序列为模板,扩增出了12种不同截短片段,与pEB载体重组后的阳性克隆,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Rosetta(D
摘要运用指数平滑法、自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1962-2003年期间海南农垦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进行预测,并对这4种方法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分析方法均能较好地预测橡胶白粉病的发生趋势,但自回归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橡胶白粉病。  关键词橡胶白粉病;病情指数;时间序列分析  中图分类号:S 435.76文献标识码:ADOI:10
张堪教民造田种稻  张堪,东汉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人,被光武帝任命为渔阳太守,就是今北京昌平、怀柔、密云一带,辖区面积很大,土地广阔。  据《后汉书·张堪传》记载:张堪到渔阳上任后,首先申明法纪,追捕打击奸猾之徒,对待官吏赏罚分明,使得官员百姓都乐意为他所用。渔阳地处边境地带,匈奴时来侵扰,张堪曾率数千骑兵,大败匈奴入侵漁阳的一万骑兵,渔阳境内从此安定无事。  在此基础上,张堪腾出手来抓农业生
摘要  双唑草腈(pyraclonil)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为明确其在水稻田的应用前景,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双唑草腈的除草活性及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安全性,通过大田试验作了进一步验证,并评价了双唑草腈对水稻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对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阔叶杂草鸭舌草均有很好的除草活性。在室内试验中,该药剂对稻田稗草和鸭舌草的ED50分别为11.50 g/hm2和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