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馆员制度作为图书馆领域一种较为先进的办馆理念以及服务模式,将其引进高校图书馆建设中,既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以及专业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同时又能大大提升图书馆内学科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却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对此,需要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图书馆成功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经验,从中探寻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方法。
【关键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高校图书馆;措施
学科馆员制度自1981年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而这一制度在我国也已发展了多年。但是在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1]。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服务的完善性,相关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综合分析,针对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采取和落实可行性改进措施,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面临的困难
所谓的学科馆员制度,就是指图书馆选拔一批具有某学科专业背景,并熟悉馆藏业务的、拥有较强信息咨询以及检索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科馆员,就某学科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对口读者服务的制度。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国内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图书馆取得了成功,其他院校学科馆员的工作依然停留在送资料、做培训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层面上,这是因为:
(一)能胜任学科馆员的人员少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图书馆常被作为辅助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机构,有时还会被看做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学术型机构,甚至于有的高校领导层会将图书馆作为安置家属就业的场所。再加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尚未建立科学的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同时极为缺乏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2]。另外,高校图书馆缺乏复合型人才,有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的馆员不具备其他专业的学科背景,而有的具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却又没有图书馆专业的科学背景,这就导致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
(二)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较差
高校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服务需求。就目前来看,虽然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效率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与相关院校、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联系并不紧密,工作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较差,信息服务依然流于表面。
(三)制度体系不完善
有些高校图书馆现行的学科馆员制度体系并不健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职责不明确。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征,对图书馆采用不同的格局划分。然而现实是,有些高校图书馆因学科信息化建设不足,而导致学科馆员难以真正为专业学科提供有效服务。有的学科馆员还会因缺乏对专业学科深层次的了解,而难以发挥学科分工的优势,进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整体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组建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其是否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学科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应对当前人才短缺问题:第一,积极构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放体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第二,制定和实施学科馆员的选拔与培训机制,并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与激励制度,鼓励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充实自我。具体来说,可以从本馆现有的借阅、采编以及参考咨询等业务部门中挑选专业素质过硬、热爱图书馆事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基础扎实的馆员,将其作为学科馆员的后备军。之后组织这些馆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比如基础性的岗位培训、阶梯式的进修培训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图书馆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为馆员提供接触前沿理论与经验的机会,更新其知识库存,调动起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全员整体素質;第三,想要更好的为学校科研、教学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就此建立学科馆员与各专业院系的沟通机制;第四,对现有的服务模式与工作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切实提升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质量[3]。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
为真正落实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需要确立系统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在应用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随时根据情况对现行考核内容及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然后确立一个科学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各项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在进行阶段性考核时,需要组织各学科馆员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考核需要遵循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定向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一个由馆级领导牵头,部门主任、参考咨询部学科馆员以及用户代表共同构成的评价小组,确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以确保整个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进馆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服务态度,进而实现其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引进图书馆管理体系中,可以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更为便捷、专业化的服务,让广大师生真正的受惠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对此,应加强人员培训,组建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以此来达到推动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洋.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及建议[J].决策与信息,2016.
[2]李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探析[J].山西青年,2017(9).
[3]张芳娟."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J].丝路视野,2017.
【关键词】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高校图书馆;措施
学科馆员制度自1981年被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而这一制度在我国也已发展了多年。但是在实际建设发展过程中却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少问题[1]。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应用的有效性以及服务的完善性,相关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综合分析,针对学科馆员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采取和落实可行性改进措施,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稳定发展。
一、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面临的困难
所谓的学科馆员制度,就是指图书馆选拔一批具有某学科专业背景,并熟悉馆藏业务的、拥有较强信息咨询以及检索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科馆员,就某学科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对口读者服务的制度。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国内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却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图书馆取得了成功,其他院校学科馆员的工作依然停留在送资料、做培训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层面上,这是因为:
(一)能胜任学科馆员的人员少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图书馆常被作为辅助教学与科研的服务机构,有时还会被看做是具有研究性质的学术型机构,甚至于有的高校领导层会将图书馆作为安置家属就业的场所。再加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尚未建立科学的图书馆职业准入制度,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学历与职称结构不合理,同时极为缺乏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2]。另外,高校图书馆缺乏复合型人才,有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的馆员不具备其他专业的学科背景,而有的具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却又没有图书馆专业的科学背景,这就导致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
(二)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较差
高校图书馆建设学科馆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服务需求。就目前来看,虽然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但是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效率却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与相关院校、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联系并不紧密,工作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较差,信息服务依然流于表面。
(三)制度体系不完善
有些高校图书馆现行的学科馆员制度体系并不健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职责不明确。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征,对图书馆采用不同的格局划分。然而现实是,有些高校图书馆因学科信息化建设不足,而导致学科馆员难以真正为专业学科提供有效服务。有的学科馆员还会因缺乏对专业学科深层次的了解,而难以发挥学科分工的优势,进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整体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组建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关键在于其是否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水平学科馆员队伍。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应对当前人才短缺问题:第一,积极构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放体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第二,制定和实施学科馆员的选拔与培训机制,并建立科学的人才竞争与激励制度,鼓励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充实自我。具体来说,可以从本馆现有的借阅、采编以及参考咨询等业务部门中挑选专业素质过硬、热爱图书馆事业、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基础扎实的馆员,将其作为学科馆员的后备军。之后组织这些馆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比如基础性的岗位培训、阶梯式的进修培训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图书馆领域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为馆员提供接触前沿理论与经验的机会,更新其知识库存,调动起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热情,提升全员整体素質;第三,想要更好的为学校科研、教学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就此建立学科馆员与各专业院系的沟通机制;第四,对现有的服务模式与工作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切实提升学科馆员的信息服务质量[3]。
(二)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
为真正落实学科馆员制度,高校图书馆需要确立系统有效的考核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在应用过程中,高校图书馆需要随时根据情况对现行考核内容及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然后确立一个科学公正的奖惩制度,将各项责任机制落到实处。在进行阶段性考核时,需要组织各学科馆员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科馆员制度。考核需要遵循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定向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组建一个由馆级领导牵头,部门主任、参考咨询部学科馆员以及用户代表共同构成的评价小组,确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指标,以确保整个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进馆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服务态度,进而实现其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引进图书馆管理体系中,可以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更为便捷、专业化的服务,让广大师生真正的受惠于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对此,应加强人员培训,组建高水平的学科馆员队伍,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以此来达到推动高校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洋.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及建议[J].决策与信息,2016.
[2]李文娟.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探析[J].山西青年,2017(9).
[3]张芳娟."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的实施[J].丝路视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