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谈了自己对有效的第一课时的疑惑、探索及思考,并结合《争论的故事》一课,从课前导入、课文教学(关于字词、关于理清文章脉络、关于朗读)、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自己对于炫起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炫起;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魅力;疑惑;探索;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24-02
一点疑惑
笔者多次参加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一些所谓的展示课上,很难发现第一课时的身影,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无论文章的长短如何,执教者上第二课时的现象较多,纵然上的是第一课时,也总是选择一课时教完整篇课文。
随堂课上,老师们又是如何上第一课时的呢?他们大多是这么教的: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脉络及大意。
为什么老师们那么怕上第一课时?笔者曾经与很多老师交谈过,多数人的反应是:“第一课时有什么可讲的?太简单了!”“上第一课时无非就是学习字词,没有分析文章那么精彩。”那么,第一课时真的就太简单,没什么可学了吗?第一课时就真不精彩吗?我们又该如何炫起第一课时的魅力呢?
一点探索
于是,我们进行了有效的第一课时研究。在研究中,有一老师执教了《争论的故事》。
1 课前导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基石。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堂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对你的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吸引力的导入,使我们的语文课在开头就有激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争论的故事》是一篇笑话故事。怎样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呢?老师在导入部分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上课伊始,老师直接以故事导入:
(1)师:谈话导入:喜欢听笑话吗?初次见面,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当作见面礼,好吗?(多媒体显示:书)这个故事出自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
要让孩子走入文本,首先就是要唤起了学生阅读的期待。唤起阅读期待的方式很多,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并辅以多媒体(《笑林广记》的翻页设计)让孩子们在期待中走近文本,在期待中逐步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2)师:揭题质疑。题目叫——生齐读题:争论的故事。“争论”是什么意思呢?
生:双方意见不同,发生争执;争辩;争吵;辩论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相机板书:几个“问号” 原因经过结果)
(3)师:小结过渡:读读课题,想想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人会越来越聪明。下面就听老师讲这个笑话故事。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与理解文本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教学。
2 课文教学——山光悦鸟鸣,潭影空人心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让他焕发异彩呢?
首先,目标要定位准确。第一课时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确定准确而务实的教学目标。总体上就是围绕“识字、写字;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换言之,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文章“写什么”,并进行基本的字词训练。
就不同文体而言,目标定位时也应该有所侧重。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框架、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千万不要既要让孩子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又要有感情朗读、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主旨……结果是贪多而嚼不烂。
2.1 关于字词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离不开生字词的教学,那么,怎样的学习方式孩子才最为喜欢,最容易接受呢?于是老师在《争论的故事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在讲故事导入时,老师就随故事出示了词语:充饥 煮 烤 不以为然 争辩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争论不休
然后,在讲述上半集故事(老师把故事上下两集)——兄弟两的争论时,结合图片,对“烤”“煮”进行了指导,并理解了“烟熏火燎”的意思。
煮:“灬”,把大雁放在有水的锅里烧,又能吃肉,又能喝汤,美味又营养;
烤:“火”,把大雁搁在火上,皮香肉嫩,诱人极了!
小结:“烤”和“煮”,都跟“火”有关,但“火”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要注意区分。
理解“烟熏火燎”。“熏”:物体接触烟而变色或沾上烟气,“燎”:挨近火而烧焦。正音“燎”。
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让孩子们望图生意,生动形象地记住了生字的字形。
接着,在讲述故事的下半集时,适时提出“剖”字,进行了教学。由于“剖”的读音很难,老师重点进行了正音。
2.2 关于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课时的设计离不开理清文章的脉络,那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又这样设计:
初读课文时,先让孩子自己编号小节号,然后交流:
(1)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知识点:“同学们对到底有几个自然段意见不同,我想问题就出在”…………这个标点符号上。让我们来认识它。屏显:自然段的省略。部分学 生订正序号编排。
(2)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
知识点:请同学们看书。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段开头都用上了——上引号,下引号在哪里呢?(第五自然段),为什么不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下引号呢?(故事全部讲完才用上后引号)这是双引号的另一种用法。
(3)师:课文除了写盛老师讲故事外,还写了什么?是哪几自然段写的?
(4)师:小结:看来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屏显:课文前半部分(1~5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故事。后半部分(6~12自然段)写了同学们谈感想。
省节号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第一次遇到,怎样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省节号的作用呢,如果光讲概念的话,那么孩子是不能够理解的,唯有在运用中才能促进理解。于是老师故意设计了编自然段号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疑问,然后及时引入了新知识:省节号的作用。这样就让孩子学会一个新知识。
2.3 关于朗读:本文在写故事时,大量运用了人物的对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读好对话呢?老师首先让孩子明白人物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于是先分句出示了人物语言,并指导读好。
(1)屏显:“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指读。
哥哥的意见是——煮,所以“煮”要突出,亮明观点。再指读。
(2)屏显:“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指读。弟弟的意见是——烤,为了强调自己的意见,弟弟是如何表达的?(弟弟不仅观点鲜明,而且表达观点的语气很有争论的味道。否定了哥哥的说法“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且认为“烤”是唯一的吃法,从哪里看出来?(只有……才……)再指读。
(3)过渡:第一次对话,双方各执一词。第二次对话就更是争锋相对了。
(4)听了弟弟的话,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屏显:“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指读)哥哥不赞成烤,理由是——言之有理,烟熏火燎,没什么好味道。还是煮着吃好。(凸显“?”烟熏火燎的,就没什么好味道了。)再指读。
……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要重视读,强调初读,要求有层次的读。在整个对话朗读的训练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整个环节的设计由扶到放的。老师先一句一句出示兄弟两的话,分句读好人物语言;然后同桌练读,在练读中进行个别指导,榜样示范,读好对话,最后全班共同参与,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感情。这样的朗读设计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扎实而有效。
3 课后作业——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音
一节课结束了,那么是不是就此为止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应布置作业,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呢?如《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大概孩子们已经了解了,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要告诉孩子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于是,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师:想一想: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下节课咱们接着讨论。
一个简单的作业,却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让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期待下节课的教学。
其实,第一课时的作业布置也是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的,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写一写词语。作业的布置要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要重视基础训练,但又要注重拓展,为下课时的学习服务。
一点感想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繁杂的手段,她在做的无非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接触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走近、走进了课文。
看来,要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也焕发异彩,那么就让我们从孩子出发。
多一点思考: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学?
多一点方法:故事的讲述、多媒体的运用……
多一点训练:立足语文能力的训练,抓实听说读写训练。
相信,当孩子们喜欢上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充满了期待,当它们在充满魅力的祖国语言中收获学习的成果和快乐时,那么第一课时定是充满魅力的!
【关键词】炫起;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魅力;疑惑;探索;感想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124-02
一点疑惑
笔者多次参加阅读教学研讨活动,在一些所谓的展示课上,很难发现第一课时的身影,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无论文章的长短如何,执教者上第二课时的现象较多,纵然上的是第一课时,也总是选择一课时教完整篇课文。
随堂课上,老师们又是如何上第一课时的呢?他们大多是这么教的: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读顺;了解文章脉络及大意。
为什么老师们那么怕上第一课时?笔者曾经与很多老师交谈过,多数人的反应是:“第一课时有什么可讲的?太简单了!”“上第一课时无非就是学习字词,没有分析文章那么精彩。”那么,第一课时真的就太简单,没什么可学了吗?第一课时就真不精彩吗?我们又该如何炫起第一课时的魅力呢?
一点探索
于是,我们进行了有效的第一课时研究。在研究中,有一老师执教了《争论的故事》。
1 课前导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基石。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堂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对你的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吸引力的导入,使我们的语文课在开头就有激情。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5、争论的故事》是一篇笑话故事。怎样让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呢?老师在导入部分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课前没有要求学生预习)上课伊始,老师直接以故事导入:
(1)师:谈话导入:喜欢听笑话吗?初次见面,我给大家讲个笑话当作见面礼,好吗?(多媒体显示:书)这个故事出自清代笑话集《笑林广记》。
要让孩子走入文本,首先就是要唤起了学生阅读的期待。唤起阅读期待的方式很多,而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并辅以多媒体(《笑林广记》的翻页设计)让孩子们在期待中走近文本,在期待中逐步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2)师:揭题质疑。题目叫——生齐读题:争论的故事。“争论”是什么意思呢?
生:双方意见不同,发生争执;争辩;争吵;辩论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相机板书:几个“问号” 原因经过结果)
(3)师:小结过渡:读读课题,想想问题,带着问题听故事,人会越来越聪明。下面就听老师讲这个笑话故事。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与理解文本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教学。
2 课文教学——山光悦鸟鸣,潭影空人心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第一课时我们又应该怎样让他焕发异彩呢?
首先,目标要定位准确。第一课时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确定准确而务实的教学目标。总体上就是围绕“识字、写字;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要表达的基本情感”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换言之,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文章“写什么”,并进行基本的字词训练。
就不同文体而言,目标定位时也应该有所侧重。识字、写字量大的一般记叙文要偏重字词教学,感情强烈的诗歌、散文要偏重朗读训练。简单的说明小品文、历史故事,可以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基本框架、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千万不要既要让孩子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又要有感情朗读、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主旨……结果是贪多而嚼不烂。
2.1 关于字词教学:第一课时的学习离不开生字词的教学,那么,怎样的学习方式孩子才最为喜欢,最容易接受呢?于是老师在《争论的故事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在讲故事导入时,老师就随故事出示了词语:充饥 煮 烤 不以为然 争辩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争论不休
然后,在讲述上半集故事(老师把故事上下两集)——兄弟两的争论时,结合图片,对“烤”“煮”进行了指导,并理解了“烟熏火燎”的意思。
煮:“灬”,把大雁放在有水的锅里烧,又能吃肉,又能喝汤,美味又营养;
烤:“火”,把大雁搁在火上,皮香肉嫩,诱人极了!
小结:“烤”和“煮”,都跟“火”有关,但“火”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同,要注意区分。
理解“烟熏火燎”。“熏”:物体接触烟而变色或沾上烟气,“燎”:挨近火而烧焦。正音“燎”。
图文对照学习生字词,让孩子们望图生意,生动形象地记住了生字的字形。
接着,在讲述故事的下半集时,适时提出“剖”字,进行了教学。由于“剖”的读音很难,老师重点进行了正音。
2.2 关于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课时的设计离不开理清文章的脉络,那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又这样设计:
初读课文时,先让孩子自己编号小节号,然后交流:
(1)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知识点:“同学们对到底有几个自然段意见不同,我想问题就出在”…………这个标点符号上。让我们来认识它。屏显:自然段的省略。部分学 生订正序号编排。
(2)师:刚才老师讲的故事是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的?
知识点:请同学们看书。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段开头都用上了——上引号,下引号在哪里呢?(第五自然段),为什么不每一自然段都有一个下引号呢?(故事全部讲完才用上后引号)这是双引号的另一种用法。
(3)师:课文除了写盛老师讲故事外,还写了什么?是哪几自然段写的?
(4)师:小结:看来课文写了两部分内容。屏显:课文前半部分(1~5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故事。后半部分(6~12自然段)写了同学们谈感想。
省节号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第一次遇到,怎样让孩子更加容易理解省节号的作用呢,如果光讲概念的话,那么孩子是不能够理解的,唯有在运用中才能促进理解。于是老师故意设计了编自然段号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疑问,然后及时引入了新知识:省节号的作用。这样就让孩子学会一个新知识。
2.3 关于朗读:本文在写故事时,大量运用了人物的对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读好对话呢?老师首先让孩子明白人物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于是先分句出示了人物语言,并指导读好。
(1)屏显:“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指读。
哥哥的意见是——煮,所以“煮”要突出,亮明观点。再指读。
(2)屏显:“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指读。弟弟的意见是——烤,为了强调自己的意见,弟弟是如何表达的?(弟弟不仅观点鲜明,而且表达观点的语气很有争论的味道。否定了哥哥的说法“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且认为“烤”是唯一的吃法,从哪里看出来?(只有……才……)再指读。
(3)过渡:第一次对话,双方各执一词。第二次对话就更是争锋相对了。
(4)听了弟弟的话,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
屏显:“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指读)哥哥不赞成烤,理由是——言之有理,烟熏火燎,没什么好味道。还是煮着吃好。(凸显“?”烟熏火燎的,就没什么好味道了。)再指读。
……
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我们要重视读,强调初读,要求有层次的读。在整个对话朗读的训练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整个环节的设计由扶到放的。老师先一句一句出示兄弟两的话,分句读好人物语言;然后同桌练读,在练读中进行个别指导,榜样示范,读好对话,最后全班共同参与,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感情。这样的朗读设计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扎实而有效。
3 课后作业——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音
一节课结束了,那么是不是就此为止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应布置作业,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呢?如《争论的故事》中故事的大概孩子们已经了解了,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要告诉孩子什么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于是,老师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师:想一想: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板书“?”下节课咱们接着讨论。
一个简单的作业,却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让孩子们带着新的问题期待下节课的教学。
其实,第一课时的作业布置也是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的,它不仅仅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写一写词语。作业的布置要从课时教学目标出发,要重视基础训练,但又要注重拓展,为下课时的学习服务。
一点感想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繁杂的手段,她在做的无非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接触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走近、走进了课文。
看来,要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也焕发异彩,那么就让我们从孩子出发。
多一点思考: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教学?
多一点方法:故事的讲述、多媒体的运用……
多一点训练:立足语文能力的训练,抓实听说读写训练。
相信,当孩子们喜欢上了第一课时,对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充满了期待,当它们在充满魅力的祖国语言中收获学习的成果和快乐时,那么第一课时定是充满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