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神的抽象绘画:马克·罗斯科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任何符号可以解说我们的绘画,如果有任何诠释出现,也必然是来自于图画与观者之间的至高经验,艺术的观赏是一种心灵之间的真实结合,艺术一如婚姻,如果缺乏心灵的契合,也就什么都不存在了。”——马克·罗斯科
  马克·罗斯科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色域绘画风格的开创者之一。“色域绘画”与以杰克森·波拉克及德·库宁等人所倡导的“行动绘画”,共同构成了二战后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运动。色域绘画风格中含有巨大的漂浮色块,其边缘松散而未加限定,这就赋予了色块以运动感和明确的深度感。后者试图强调绘画本身的行为所带来的意义,然而前者并不是试图追寻运动势态的绘画,而是创造了一种纯粹通过色彩传达情感性力量的绘画。
  马克·罗斯科于1903年9月26日出生于俄国的德文斯克(Dvinsk),1913年他的父亲带着一家人移民美国波特兰,投奔亲戚并居住下来。罗斯科在年少时就表现出对艺术、音乐和希腊悲剧与神话等文学的浓厚兴趣。在1923年他决心从耶鲁大学退学来到纽约以后,开始师从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正式踏入了艺术生涯。
  在罗斯科最初的绘画生涯中,他的作品多以水彩风景画为主,其风格大多受到塞尚风景画的影响。自从三十年代左右开始,罗斯科的作品以暗色调的厚涂,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来描绘生活的都市中的人物和景色。其中有人物、肖像、集体像、裸体、静物和风景画等等题材,涉猎十分广泛。里面的人物充满了隔阂和疏离之感。
  罗斯科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的作品,虽然模仿表现主义的形式,但是罗斯科希望深入对象向内去探索,抓住对象的精神去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这样的探索呈现在画面之上的是一个个扭曲的形象。无论是压抑而封闭的都市景象还是那些无动于衷的庞大厚重的裸女,画面上反映出的是罗斯科带有警惕性的与人之间的隔阂。罗斯科一直以来强调一幅绘画的重点并不是其颜色、形式或者画面上的故事,而是画家有意要表现的观念。罗斯科渴望创造能表达抽象经验的抽象形式,使得绘画能够超越绘画本身,透过画面能与观众之间产生思想的传达。因此,画面中不必出现具体的形象,具体的形象只会束缚住观众的思维,引入故事性的歧途。
  1946年对于罗斯科来说是艺术生涯中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他抛弃了之前几个阶段所一直探讨的神话题材、象征以及风景人物等主题,开始倾向于无形式的图像传达。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绘画样式,这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在后来被称为“多重形式”(multiforms)。这些作品是一次大胆全新尝试,否定了罗斯科从前绘画中的神话、风景、人物形状等与自然世界有关的具体形象,超越了超现实主义和具体神话形象的描写。他使用了稀释之后的颜料并绘制成块的、有着朦胧和光泽的颜色创造出了一种近乎完全抽象的不确定形态。他不再试图将自己的象征具体化,而是以很薄的油彩试图去赋予这些色块以内在的生命力,并通过这些具有内在生命力的色块形状的自由运动传达出其中的画面精神。
  罗斯科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地对这些画面中的形状进行提炼和简化,形成了由大块彩色矩形组成的画面。这些矩形仿佛漂浮在彩色的底子上,罗斯科使用稀释的颜料以增加画面的色彩变化,呈现出一种连绵不断的视觉变幻效果。这是一种纯粹的色彩感官之美,它不存在任何的中心焦点,仿佛无限制地想外扩张着,仿佛能溢出画面并吞没观众,将他们同化进画面的色彩体验中去。
  罗斯科认为其简化的方块图形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抽象绘画,他说到:“我并不是一个抽象主义者,我对色彩与造型或者其他事物的关系不感兴趣,我只对表现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剧、欢悦和幻灭等感到兴趣,事实上曾有人在我的画作之前大哭,这显示了我可以传达人类的基本情感。而面对我作品流泪的人们,必定具有与我作画时相同的宗教体验,如果你说你是因为作品的色彩关系而感动,那么我想你没有抓住我的重点。”
  对于罗斯科而言,抽象形式尽管起源于个人的内在心理需要,但是其同样肩负着重建社会价值的重要责任,基于这样的社会使命,艺术家就必须超越自我表现的局限,在作品中呈现出永恒的普世价值。罗斯科相信,這样的普世价值存在于悲剧性精神之中。艺术家通过图画的结构能够承载有意义的内在理念,艺术的沟通就可以使得观者在作品之中经历与艺术家的创作时的神圣宗教体验,而艺术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将会是激起人类共鸣的关键性因素。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我国的民族舞蹈来说,它就是民族文化中较为出众的内容,并且也是各族人民经过了劳动与生活浓缩出来的内容,可以说民族舞蹈就是对民族文化的积淀,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内涵也是更加丰富。民族舞蹈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民族文化对于我国民族舞蹈有着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民族舞蹈深刻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內涵,因此其发展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民族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以及发展进行研究,望为相关工
期刊
PPP作为一种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收益性公共事务投资和运营的市场化机制,可以追溯到18世纪欧洲公路收费建设计划。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率先将私人部门引入公共项目建设运营,PPP逐渐成为一种各国普遍采用的多主体合作提供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PPP投资现状  1、投资区域分布  “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亚洲、中东欧、独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被我国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予以肯定,并且相关工作开展的意义得到认可,并且呼吁民众加以重视、政府加以注重。不单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单的保护,而是在相关工作里创新,创新过程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就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其进行保护也能够对文化中的内涵予以延伸,針对其中存在的诸多商业价值过分使用的状况进行处理。要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要深入对其中的内涵以
期刊
摘 要: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陪伴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演进。香文化能千年兴盛,除了人们对香气的喜爱,离不开将其融入文学作品并赋予丰富文化内涵的文人们。本文通过对香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经典文学作品中香意象的赏析,品味香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关键词:文学经典;香文化;香意象  中国的香文化,历史久远,远到与中华文明同源。近可溯及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鎏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丰富,精神世界有了更高的追求,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更加多彩。基于此,本文以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场舞蹈的特征進行分析,分别从广场舞蹈具有满足群众自娱自乐、促进社会和谐、强身健体、美化心灵等方面作用详细阐述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艺术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广场舞蹈;群众文化;艺术生活  引
期刊
摘 要:渔家锣鼓是山东荣成市渔民长期海上作业的习俗中形成的以锣鼓为表现形式的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艺术表现形式包括雄浑激昂的音响和刚劲矫捷的舞姿。对于渔家锣鼓的发展,本文建议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引入新时代元素,作为地方特色教育进行发展。  关键词:渔家锣鼓;李永喜;音乐风格;发展  一、渔家锣鼓概述  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南北东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0
期刊
摘 要:宁阳话从官话方言分区看,处于中原官话与暨鲁官话过渡地带;从山东方言分区看,处于东区和西区交接地带。宁阳话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宁阳话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自身学习普通话以及在宁阳方言区进行普通话推广的人员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关键词:宁阳话;普通话;差异比较;方言  宁阳县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一个下辖县,其方言是宁阳话。宁阳话与普通话在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自贡天车为例,调查分析了作为自贡地域文化重要代表元素之一的天车在地方特产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并针对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如何更好的运用于包装设计中提供了参考思路,以期能让包装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元素;包装设计;自贡天车  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或人文环境所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
期刊
摘 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以书信体内心独白的形式,讲述了一名陌生女子在临终前向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诉说她十几年来深深埋藏心底的那份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爱欲;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饱含一生的痴情向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作家R写了一封长达40多页的信,倾吐了她十几年来坚贞不渝、不求回报的单相思的
期刊
摘 要:移动端的发展以及4G网络的普及,2016年移动直播以近乎野蛮的态势生长起来,“直播热”现象里火热的不仅仅是一批批网红主播,还有一群狂热的粉丝观众。本文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社交直播受众的使用动机,窥私猎奇、参与交流、补偿共鸣、娱乐消遣为主要的观看动机。  关键词:社交直播;使用与满足;泛娱乐化  直播行业悄然兴起,各路网红直播风生水起,经过几年的试水,直播已经开始积累了一批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