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微”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微时代”下,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教育领域中,“微课”也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逐步被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微课”为视角,探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微课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3-01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学科知识要点,以及实验、任务等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情景化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方式更加丰富,这为“微课”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微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微时代”下,知识信息碎片化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有余、分析批判不足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是一种具备片段化设计、情景化教学的新型授课方式,并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符合高校学生在“微时代”下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性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微课”中包含着趣味性、故事性的教学内容,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微课”是深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具备高度理论化、体系化的特点,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文本的难度。而“微课”可以将情景化微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材的关键内容,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师可自主制作“微课”,阐述相应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微课”,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微课”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微课”集中了传统讲授与数字化视频教学的优势,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并利用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辩论题目、讨论观点融入到视频教学中,引导学生消化巩固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学习“微课”教学视频,利用网络平台下载视频资源,或进行上传作业、发表意见、交流学习心得等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微时代”下教学改革创新的产物之一。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重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为此,高校必须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大力宣传“微课”教学的优势,鼓励教师尝试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传统授课观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定期举办“微课”教学比赛,调动起思政课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同时将这些“微课”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高校还要提高学生对“微课”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增长见闻的学习目的。
(二)合理选择“微课”内容
高校思政课的“微课”内容要以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为主线,通过分析梳理教材,选择教学中的重点理论、现实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微课”覆盖每章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合理的课程展现形式阐述思政课的核心思想。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微课”要抓住关键知识点选取制作主题,可包括“马克思生平”、“世界辩证图景”、“何为真理”、“剥削的奥秘”、“社会主义的实践”等内容,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摸清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主线。
(三)构建“微课”教学长效机制
高校要在“微课”建设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起长效的“微课”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思政课的“微课”教学改革。首先,高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优选思政课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网络中心人员以及教务处领导组建起“微课”研究小组,负责“微课”网站建设,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精细制作,从而提高“微课”质量。其次,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政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网页制作、视频制作等,为“微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再次,高校要加大对“微课”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规范“微课”资源建设,使高校主动适应“微时代”下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四)建设和维护“微课”资源平台
高校要重视“微课”资源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以供教学之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选定课题,之后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制作授课录像等。“微课”视频制作要短小精悍,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高校还要定期维护更新“微课”资源平台,根据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以及教师的意见,不断丰富“微课”内容,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提高“微课”资源利用效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微课”教学,是顺应“微时代”下的教学改革需要,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学具备“微”的特征,即精致、简短、灵动,更加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特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微课”资源建设,在思政课教学中大胆引入“微课”教学,并将其这种新型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教学优势,为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爱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9):82-83.
[2]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1):98-99.
[3]王爱军.信息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9):74-75.
[4]孙佩瑜.探析网络时代的思政教学改革[J].赤子(中旬),2013(9):106-107.
【关键词】微时代 高校 微课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3-01
一、“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学科知识要点,以及实验、任务等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一种情景化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在“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手段更加灵活,教学方式更加丰富,这为“微课”的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利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微课”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微时代”下,知识信息碎片化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使得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元有余、分析批判不足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微课”是一种具备片段化设计、情景化教学的新型授课方式,并且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符合高校学生在“微时代”下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性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同时,“微课”中包含着趣味性、故事性的教学内容,能够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微课”是深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方法
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具备高度理论化、体系化的特点,增加了学生理解教材文本的难度。而“微课”可以将情景化微视频作为课堂导入,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材的关键内容,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微课”的教学方式灵活,教师可自主制作“微课”,阐述相应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制作“微课”,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微课”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微课”集中了传统讲授与数字化视频教学的优势,在学习“微课”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并利用视频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辩论题目、讨论观点融入到视频教学中,引导学生消化巩固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学习“微课”教学视频,利用网络平台下载视频资源,或进行上传作业、发表意见、交流学习心得等活动,从而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微时代”下教学改革创新的产物之一。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直沿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重理论知识灌输,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所有知识点。为此,高校必须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大力宣传“微课”教学的优势,鼓励教师尝试应用“微课”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传统授课观念。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定期举办“微课”教学比赛,调动起思政课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同时将这些“微课”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高校还要提高学生对“微课”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增长见闻的学习目的。
(二)合理选择“微课”内容
高校思政课的“微课”内容要以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为主线,通过分析梳理教材,选择教学中的重点理论、现实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微课”覆盖每章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合理的课程展现形式阐述思政课的核心思想。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微课”要抓住关键知识点选取制作主题,可包括“马克思生平”、“世界辩证图景”、“何为真理”、“剥削的奥秘”、“社会主义的实践”等内容,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摸清该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主线。
(三)构建“微课”教学长效机制
高校要在“微课”建设上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起长效的“微课”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思政课的“微课”教学改革。首先,高校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优选思政课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网络中心人员以及教务处领导组建起“微课”研究小组,负责“微课”网站建设,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精细制作,从而提高“微课”质量。其次,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政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网页制作、视频制作等,为“微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再次,高校要加大对“微课”教学改革的资金投入,规范“微课”资源建设,使高校主动适应“微时代”下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四)建设和维护“微课”资源平台
高校要重视“微课”资源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以供教学之用。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需要选定课题,之后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制作授课录像等。“微课”视频制作要短小精悍,能够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便于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高校还要定期维护更新“微课”资源平台,根据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以及教师的意见,不断丰富“微课”内容,并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及时在线解答学生的学习疑问,提高“微课”资源利用效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微课”教学,是顺应“微时代”下的教学改革需要,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学具备“微”的特征,即精致、简短、灵动,更加符合新时期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特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微课”资源建设,在思政课教学中大胆引入“微课”教学,并将其这种新型授课方式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教学优势,为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爱华.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9):82-83.
[2]王守兰.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5(1):98-99.
[3]王爱军.信息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9):74-75.
[4]孙佩瑜.探析网络时代的思政教学改革[J].赤子(中旬),2013(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