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家庭治学教育思想述评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A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训是中国历代先哲在立身、处事、为学等方面训诫后辈儿孙的家庭教育的实录,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家训能够伴随结构复杂、礼节繁琐的古代家庭历经几千年风风雨雨,仅从这一点就显示出它的合理性。家训中凝结了我国最鲜明、最突出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特质是家族精神。”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集大成之作,它成书于隋文帝杨坚时期。全书共七卷十篇。《颜氏家训》为家训的开山之作,被后人称为“家训之祖”。“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以至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而已”。而颜氏后代颜真卿、颜师古等所取得的不同凡响的成就,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其家训效用卓著。
  颜之推一生的经历曲折多变,三度沦为亡国之人,他在自己深厚的学识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家教经验,对世事进行了分析,所著家训显示出一种在乱世中的处世哲学,有着深刻的思想性。《颜氏家训》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并与佛教相结合,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同时,《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涉及范围很广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宋代朱熹编《小学》、清代陈宏谋编《养止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其家庭治学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的与态度
  
  生于乱世的颜之推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对学习极为重视。他指出学习包含两层目的:首先是“为己”,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我修养,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他感慨乱世的人生变幻,他告诫子女:“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父亲、兄长不能长期依赖,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也不能长久依靠。一旦颠沛流离,应当求助于自己,求助自己只有依靠才学和本领。其次是“利世”,这是学习的最高目的,指的是通过学习推行儒道,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从而有利于社会。
  颜之推非常重视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颜之推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谦虚勤奋
  《颜氏家训》在《勉学》的开篇就指出自古以来贤明的君王,尚需刻苦学习,更何况平常的人,他以梁元帝为例,又列举了古人以锥刺股、投斧求学、映雪夜读、聚萤集光、锄则带经、牧羊编简的例子。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谦虚勤奋。颜之推认为研习学问就像琢磨金石,雕刻木石,不辛苦努力是成不了才的,勤奋好学,就能丰富知识。
  2、求真务实
  颜之推指出,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随遇而安,具有生存的能力。他批评了梁朝极盛时期大多数贵族子弟不学无术的情况:考试雇人考,请人替他们做诗,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然而,战乱之后,改朝换代,掌权的不再是自己的亲戚和同党,想跻身社会竟毫无本事,一无是处。颜之推还十分重视学习的实用性,主张学习要落到实处,要派得上用场。学习要有塌塌实实的态度,要追根究底,了解原委。
  
  二、学习内容
  
  颜之推认为“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打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之间都有贤明通达之人,可以作为表率,要广泛地向他们学习。他强调一个人要博学广闻,要尽可能扩大知识范围,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汲取营养。我们已经进入学习时代,生存学习是学习的基本层次,但从人的多种需要,从不同角度、多种价值取向出发,进行跨行业的甚至不问贵贱、广学博取的广度学习,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需要。《颜氏家训》中所包含的学习内容极其广泛,一改以往家教内容的单一的弊端,具有时代的进步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文学知识教育
  颜之推十分强调文字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字是典籍的根本,进行文字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研究字音,还要研究词义。字音是枝节,词义是根本。同时颜之推指出文字是随时代而发展变化的,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对词义的解释有所增删,也要顾及社会生活需要采用社会已接受的字。可见他对文字的教学采取的是开明通变的态度。
  关于写文章,颜之推认为要有所约束,不能放任自流,不守规矩,一味的纵意而行,不能过于浮艳,而忘掉了文章的本旨。而且文章中引用的典故要避免出差错,有关地理位置的记述也在力求准确恰当。颜之推关于写文章时的求真务实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他主张对于写文章要有所约束,在今天看来未必适宜。我们在教育子女写作文时也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怎样怎样,不应该怎样怎样,按照一个模式下来,从而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我们要给孩子留有他们自己思考的空间。
  另外,颜之推是语言音韵学的专家,他积极主张对子女语言的矫正和言语能力的早期培养,认为语言文字能力是人们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能力,他说颜家的儿女,即使在幼年,一句话出现语法错误,都认为自己像犯罪一样,对某一物品,未经考正,不敢轻易就命名。颜之推的后代有好几位语言文学家,如颜师古,颜昭甫等,绝不是偶然的,他的这一主张已经注意到了儿童语言能力的训练和阶段特点。他还强调儿童对通用语言的学习,不应注重使用方言,以利于日后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
  2、杂艺技能教育
  颜之推所说的杂艺主要是指书法,绘画、射箭、占卜、算术、医学、音乐、博弈、投壶等技艺。颜之推认为,作为仕宦和文人学士,杂艺虽是他们学好儒业和为官任仕之余的休闲活动,但如果合理利用也可以增进思想修养。他对书法,绘画、射箭、占卜、算术、医学、音乐、博弈、投壶等这些技艺逐个进行了分析,具体指出有的兼学可以利国利家;有的可以抒发雅兴或为人欣赏;有的可以休息健身、保身养性;有的则弊多利少,应当坚决摒弃。颜之推提倡广泛学习各种“艺”,但也认为,学习技艺应以有益无害为原则,不可专精,以免身受其累,而荒废了正业。
  现在的家长都喜欢让孩子学东学西的,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满满的,学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等。我们当然不反对全面涉及,兴趣应当广泛,让孩子诗赋文章,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然而,也要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和可承受度。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所以,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精习各种技艺,贪人求多,四处出击,势必分散精力,最终学无所长,全面平庸。如果孩子确有某些才艺的天赋,又有这方面的持久的兴趣,倒也可以让他精熟于一种。但也只是作为业余的爱好,不能让他作为专业,而放弃了文化学习。
  3、农事生产教育
  颜之推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他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意思是说百姓生存的根本,关键在于种植五谷桑麻,获取衣食。蔬菜果品的积蓄来源于果园菜圃的种植,鸡肉、猪肉等佳肴来源于鸡窝猪圈的蓄养。至于房屋器具,柴火蜡烛,这些东西没有一样不是种植生产出来的。因此,他主张要体验务农的艰苦,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他批评了当时的士大夫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土发)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如果士大夫也有田产也是交给仆人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插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它事务呢?颜之推从自己曲折艰难的生活经历体会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扦教育子女懂得农事知识,很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习原则和方法
  
  l、提倡眼学力行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当时的士大夫既不重视学习典籍,又无社会实践经验,只依靠道听途说。他认为耳闻未实,眼见为真,重视亲自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间里闲,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言谈,写文章,在援引古今的例证的时候,必须是从书中亲眼所见,不要相信耳闻,江南民间有的士大夫既不勤学好问,又羞于当粗汉鄙夫,就捡拾些道听途说,生搬硬套地修饰自己的语言。但他并不是主张一切都要依靠“眼学”,并不完全排斥“耳受”。他认为听闻也能扩大知识,也是需要的。他排斥的是不问缘由的“耳受”,对于听闻,要采取保留的态度,而且不能轻易地加以转述。
  颜之推还指出“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世上有些读书人,只知道谈论,却不会身体力行,只会高谈阔论,吟诗作赋,悠闲自在,无所事事,更不具备经国济事的本领。只有将学习到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2、要求博览群书
  颜之推认为读书是不仅可以启发智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修炼个人德行,进而改变社会风气。颜之推非常重视读书,把读书看作是最值得崇尚的。他教育子女要用功读书,掌握一门学问,可以靠它自谋生路。他说:“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同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世上的人不论是聪明还是愚蠢,都希望认识很多人见识很多事,却不肯用功读书,这就好像想吃得饱,又懒得做饭,想穿得暖和,义懒得做衣服。自从伏羲、神农以来,喜欢读书的人,认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人,见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事,看到了人类的成败和好恶,这些就不用说了,就连天地万物的道理,鬼神之事,也都能通晓。
  颜之推还主张要博览群书,除了儒家经术的著作,还要读老庄著作等,了解多方面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免在与别人交谈中出丑。颜之推还提出了要爱护书籍,如果书有破损,就予于修补,如果书还没有读完就突然遇到急事,也要将书卷整理妥当再起身。
  读书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净化孩子们灵魂、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渗透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尤其是人类文化中的名著,更是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因此父母要注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习惯,并引导子女读适合他们各自年龄阶段的图书,获得各种知识,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热爱读书的氛围。
  3、主张相互切磋
  《颜氏家训》中引用《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来说明学友之间相互切磋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自己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之间的互相切磋,就会变得孤陋寡闻。颜之推也说到:“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学习必须互相切磋,互相启发。闭门读书的人,容易自以为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就会经常出错。
  写文章也要注重相互切磋,颜之推说:“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师心自任,取笑旁人也。”学写文章,先得请教亲朋好友,得到他们的肯定后,然后再拿出来,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让别人笑话。他还说,如果有人指出来错误,就要马上改正。
  在学习上不管是读书还是写文章,重视好问求教,与亲朋好友的相互切磋,才能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也是颜之推所主张的谦虚学习的一种表现。
  4、强调终身学习
  颜之推说:“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人的一生有许多坎坷,要是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他又引用孔子的话来加以说明,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人过矣。”意思是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就可以避免大的过错。他认为圣人、贤人、硕儒中有从很小时就开始,直到晚年更加勤奋者,也有早年沉迷,晚年醒悟者,以此说明,即使早年沉迷壮年受挫,只要有信心,坚持学习,一定会有所成就,即便不如早学,也胜过那些到死也处于无知状态的人。
  随着现代社会步入知识社会,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研究积极报告《学会生存》中,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把教育看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需要的时刻学习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颜之推的上述分析与这些提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也是《颜氏家训》生命力的又一体现。
  
  四、小结
  
  《颜氏家训》家庭治学教育思想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颜之推在教育子女时,善于运用大量生动真实的事例,用历史上模范人物的事例来加以说明。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使说教不再枯燥无味。
  其次,颜之推用真挚感情和亲身经历教育子女,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整篇家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谆谆教诲的苦心,其真诚感人至深。
  再次,颜之推在重视传统的基础上,其道德教育和有关学习的教育都体现了求实的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
  《颜氏家训》也有其局限性,如男尊女卑的观念、等级有别的观念,颜之推歧视妇女,他认为妻子能危害兄弟之间的感情,而且不能让妇人参与国家大事,不能让妇人干预家中人事;同时颜之推还指出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颜之推还认为鞭打惩罚是教育子女的主要的有效手段,可以使他们害怕而不敢犯错误,所以不能废除鞭打和惩罚。这是封建专制主义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我们现在提倡民主型的家庭关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手段应以坦诚的对话交流为主,一些简单而轻微的精神性质的惩罚是需要的,但是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的体罚是我们必须抛弃的。其局限性是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造成的,我们不必苛求古人,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光辉,曾风,评析本白话世说新语·颜氏家训〔C〕,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2、孙培青,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C〕,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李宗长,由《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心态〔J〕,东岳论丛,1999(1).
  4、曾永胜,《颜氏家训》思想研究〔J〕,2001.
  5、卢万成,《颜氏家训》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J〕,2005.
  6、钱国旗,在礼和情之间〔J〕,孔子研究,2004(5).
  7、王玲莉,《颜氏家训》的人生智慧及其现代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
  8、袁北星,《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U〕,汉江论坛,2004(12)
  9、邵海燕,《颜氏家训》的儿童早教论〔J〕,浙江师大学报,1996(5)
其他文献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传统的智商理论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无论是在智能测验领域,还是在教育以及其他领域,传统智商理论的指导地位一直不可撼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智商理论在认识人的除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对人的多方面潜能的忽视乃至对人的终身发展的无能为力,业已引起教育家和心
期刊
中国有个很特别的词叫“家长”,泛指家庭中的长辈,通常指的是父母亲,但汉语里“家长”一词还蕴涵着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意义,这种含义在英文里也有一个词差不多可以与之相对应,就是“patriarch”,但它并不是父母或监护人,而是早期基督教的主教,被借用为族长、家长。  中国家长和西方父母都负有养育和监护子女的责任,但在对待子女的态度和方式上的区别,显示出了“家长”和“父母”的差别。看起来好像是一些教育观
期刊
家长期望理论是当前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研究关注的焦点。适度的家长期望值对青少年儿童成长及其一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基础教育如要做到适应新世纪挑战与教育发展的趋势, 家庭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而且是尤为关键的一部分,然而当今我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多问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就是其中之一。  我国家长的期望水平常常和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不相符合。不合理的家长期望
期刊
家庭治疗在中国内地学界还是一个出现频率颇低的术语,而中小学生的偏差行为则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字眼。当我们把两者联系起来,在实践中尝试去解决困扰教师和家长的各种偏差行为时,我们看到了某些神奇的变化和效果。这些变化和效果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专业帮助,为家长们排忧解难,更为我们增添了信心。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家庭治疗的理论框架里,中小学学生偏差行为的成因变得十分清晰和透彻。在我们看来,家庭治疗理论对孩子的问题
期刊
一、 引言    心理理论最早源于Premack和Woodruff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至于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和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认知的新范式。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1]目
期刊
一、“感恩父母”班级辅导活动的背景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报德,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发现,由于一直缺少感恩教育,目前许多大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恩,不会说“谢谢”,没有感恩之心,令人忧虑。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很有必要。  为了探索如何有效开展感恩教育,我们学校于2005年11月起选取低、中、高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尝试开
期刊
2007年1月6日,是2007年新年的第—个周末。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个普通的周末,人们利用周末走亲访友、聚会、休闲娱乐。而这个周末对海门来说意义大不一样,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以后每一年这一天,都将成为海门的“家庭教育日”,它倡议父母们与孩子共同生活,以共同阅读、共同做事、共同运动、共同计划、共同创造为内容,与孩子共同度过难忘而有意义的一天。在海门这是首创,在国内,也是一件绝无仅有的创举。  此次活
期刊
金秋十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06年年会沐浴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于2006年10月25—28日在美丽而又充满发展活力的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召开。这是自2001年以来第二次在天津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的年会,有3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4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由天津市教育学研究院承办,天津市教育考试院协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顾问夏宝堂先生到
期刊
隔代教育主要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它与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家庭教育的两种主要教育形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作为学校教育有力补充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子女的教育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能力更好地胜任独自教育子女的重任,因此隔代教育越来越在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彰显其积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30个省市的3080个老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一种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良好的亲子沟通是与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相联系的,而不良的亲子沟通是与青少年不良的社会适应甚至是严重的问题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进入中学后,学生要求独立的愿望和倾向日益明显,而父母还没有能够从“儿童时期的父母角色”——比较单纯的保护和控制中转变过来。青少年也还没有学会如何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这就容易产生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