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仁和,薪火相传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源远流长,如一棵古老的大树,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使亿万华夏儿女,得以承荫其下,永享福泽。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正是因为她是有生命的,她是一棵树,一直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不断吸收营养,适应环境,自我生长。中医,就是中华文化这棵千年古树上一枝千年虬枝。她因中华文化而生,吮吸着中华文化之养分而长,千百年来,她的浓荫庇佑着炎黄子孙,给他们以健康的体魄、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智慧的哲学思想。虽然,近百年来,这虬枝曾被刀砍、虫食、火烧,但只要中华文化的根还在,中医的枝与中华文化的主干还紧密相连,中医就不会死。随着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复兴越来越重视,中医一定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
  中医的基本理论是祖辈们经过漫长的生存实践,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出来的规律。在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先人们不断汲取当时社会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的营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从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中医有了文字的传承。从《难经》《神农本草经》到《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等,历代医家努力学习继承、探索实践、发展整理,代代传承,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理所应当要由我们继续传承给后人,将中医发扬光大是我辈中医人的责任与使命。
  中医理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传承中医理论首先就必须传承中医文化中所蕴含的震古烁今的中华文化理念。
  《道德经》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守住了源头才能生生不息、永生不灭。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母体的。无论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还是具体理法技艺,甚至生活起居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中医学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已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因此,中医学的传承也应该建立在中华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对文化本源和精华思想的复归、守护和传承必将成为中医文化传承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说中华文化是最兼容并蓄的文化,是“和”的文化,那么,中医就是“致中和”的医学,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中医正是在这种理念中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医学的。中医文化的传承绝不仅仅是医理医术,更重要的传承应该是医德。药王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他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
  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行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大医精诚”可谓对医者仁心仁术的最好诠释。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应该一生都在学习,向经典学习、向恩师学习、向疾病学习。同时,医者父母心,对病人要有一颗如病人父母一般的仁爱之心。只有拥有了精湛的医术、诚挚的德行、仁慈的心与“和”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医。传承中医文化就是要引千道清泉汇医者仁术,开万吨富矿铸医者慈心。
  传承中医文化就是要传承中医文化的精诚仁和的人文精神。
  现代人的许多疾病是由心理原因或精神原因导致的,或者因心理、精神因素而加重的。美国医师E.L.Trudeau的墓志铭镌刻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这些都说明了安慰、鼓励性的语言在医学服务中的重要性。以医生权威的身份用积极的语言去安慰病患,不仅能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也能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最终战胜疾病。可以说,人文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
  而人文属性正是中医的一大特点,这不仅体现在理论建构和医疗思维上,也体现在诊疗方式上。中医的诊疗方式,无论是望闻问切还是导引按跷、针灸推拿,都通过医患之间的紧密接触,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中医看病不是针对病,而是针对人。不是只看化验结果,根据“病”来决定开什么药打什么针做什么手术,而是看人的阳阴表里虚实寒热,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甚至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来决定用什么治疗方法。这种通过对人的关注了解患者罹患疾病的过程渗透了医生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医生逐渐建立起来的信任和信服,对治疗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一颗医者仁心也显得格外重要。我刚从医时,曾经师从我的恩师抄方学习,通过跟师学习基本上掌握了治疗某些疾病的规律。但是,当我独立去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即便遇到了同样的病例,却仍然难以很好地医治病人。按理说,我已经学会了相应的知识,但为何老师的治愈率比我的治愈率要高?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患者对于恩师的信赖。患者面对我的老师这样一位慈祥和善、关心病人的名老中医,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治疗药品和治疗手段,他们对老师的崇拜和信任,使他們不仅会按照老师的嘱咐按时、按方吃药,更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强大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从这里也能看出,中医的人文属性是其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的学医路上,要感谢我的众多授业恩师的指引。他们不仅仅为我授业解惑,更用他们对精诚仁和的身体力行,教给我什么是中医最宝贵的传承。现在的我,也有了很多信赖我的患者,很多时候他们更像是我的亲友。在我给他们诊疗的过程中,有时候,一席话的开解安慰、一句充满信心的“没事,不用担心,很快就会好的”,比针灸、汤剂的效果来得还要快、还要好。这就是“诚”的力量、“仁”的力量,这就是身为中医的正能量。
  现在的我也是一名中医学院的老师,也有很多可爱的学生。他们是中医未来的希望,面对他们,我肩负着中医文化传承的责任。如何把中医的德与术、理与技、精诚与仁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我辈中医人应该长期思考的课题,也是中医这一神圣的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
其他文献
孔海钦, 生于1963年, 福建福州人。孔子第七十五世孙。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儒书院山长。讲学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有《论语课本》《三千孝弟学庸》等。  称孔海钦教授为儒者,并不是我的发明,去年冬天听王亮说一位孔子后人来讲学,实验中学礼堂爆满,过道都已坐满了人,让他深受触动和感染,称先生举手投足间尽是君子之风,儒者之范。今年四月,先生不远千里来做公益讲座,在刚刚落成的文儒书院里,终于亲见。
期刊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物转星移,周而复始,大自然用它美丽的四季打扮世间每一个角落,使春山含翠,夏木阴阴,秋水明净,冬雪皑皑,在这四季中,又蕴含二十四个节气,年年年尾接年头,依时来去,不弃不离。  充满巧思与智慧的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便是取节气和候应中各一字而成。  早在西周时代的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说法,用以反映四季、气
期刊
福建省出产的茶叶种类繁多,主要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永春佛手、黄金桂、闽北水仙、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政和工夫、正山小种等。  1.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唐代已产茶,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两百余年历史。  铁观音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为“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地。 铁观音树
期刊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翻译成白话文则是说,任用人才不能够刻薄冷酷,如果你刻薄冷酷,那些想为你效力卖命的人就会离开你。 更深一层理解,说明为人处事不仅要宽以待人,更要知人善任,打破僵化思维,与时俱进,慧眼识人。  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领导者们,对此能否予以全面准确的把握,往往是判断其领导艺术高下的标准之一,也是事业成败乃至关系到当事者身家性命的一项主要依据。  “鸡
期刊
背景资料:立秋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申的方向,就是西南方。农历七月,又叫申月。  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之后还有一伏,农谚有“秋后一伏晒死老牛”之说,但一早一晚,已能感觉到阵阵凉风了。  立秋后五日,“白露降”,此“白露”非节气之“白露”。三伏天之尾,白天阳光强烈,地面温度高,夜晚凉风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室外的庄稼,凝结成颗颗露珠,莹白剔透。  再五日,“寒蝉鸣”。寒蝉
期刊
尺八,竹制,外切口,五孔(前四后一),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隋唐时,尺八成为宫廷中的主要乐器。宋代普化尺八传入日本,在普化宗里作为吹禅修行的法器,现在称“明暗尺八”。明暗尺八最早发源于唐代真定府临济寺的居士张伯。张伯有感于普化禅师的铃铎声,削竹为笛,作一曲“虚铃”,传奏至今。  作为中国的古老乐器,东渡日本后,在它的故乡中国,已
期刊
近几十年来,从中国两岸三地到世界各国,兴起了一门显赫的学问——成功学,一时间,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趋之若鹜。成功学的书籍连连登上畅销书榜,成功学大师更是炙手可热。然而成功学是教人如何成功的,那么成功之后该做什么呢?似乎没听人讲过。  老子应该是成功学的大师,一部《道德经》,把成功的要领都说绝了,而老子的卓异之处不在这里,他还有教了后人一种更别致的学问,应该叫“后成功学”,就是指导人们成功之后该做什么
期刊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源远流长、丰富深厚,培养熏陶了无数仁人志士。例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注重气节与操守,强调人的道德責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倡导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等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探寻其时代意义,使其精华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观照下实现新的发展、发挥更大
期刊
“肌”和“肉”是近义词,不是同义词。《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有这么一段话:“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既然说“肌肉若一”,说明“肌”和“肉”非一。  道家的哲学不仅注重物质本身,更关心物质的运动状态。因为本质相同的物质,会因为运动速度、方向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结构。所以古人造出不同的字来描述处在不同
期刊
说起“北京大学与昆曲”,应是渊源甚早,亦甚深。北京大学可算是中国最早接触昆曲,并施以昆曲教育的大学之一。1917年9月,吴梅应蔡元培之聘,以上海一中学教员之身份,至北京大学教授“古乐曲”,吴梅于国文研究所教授“文学史”“词曲”等课程,也在学生社团音乐研究会中授曲。后蔡元培有意改组音乐研究会,为其施行美育之实验,并由校方聘任导师,遂聘客居京城的曲家赵子敬为音乐研究会昆曲组之导师,再加上时任北大校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