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里坐过山车,6月权证也疯狂。广大投资者们被股市的风险“教育”得晕头转向,忙不迭地减仓、清仓、建仓、调仓、割肉、抢反弹,而监管部门忙着研究怎样的组合拳才能让股市不大涨大跌,职能部门出台每一项政策都要仔细斟酌,稍不留神,就会被投资者骂个狗血喷头。
整个市场都变得战战兢兢,首鼠两端。唯一能够笑看风云变幻的恐怕就是负责“教育”股民的券商了。潮起潮落都会有大笔的佣金进账,而权证市场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给券商们带来了意外惊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深沪两市股票基金成交额达5.9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交易日日均进账6000多万,若按照券商佣金2‰计算,券商们5月佣金收入约119.8亿元。
尤其是在5月30日,市场受印花税上调到3‰影响,成交量放大,当日两市合计成交4165.92亿元,创日交易额历史天量。
6月的前三个交易日,股指深幅下挫,与此同时,权证市场开始疯狂。券商们又成了大赢家。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5月创设4.7亿份招行CMP1的券商有14家。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宏源证券分别创设1.12亿份、0.37亿份和0.3亿份。这些权证到期后,会给3家券商分别带来3.66亿元、1.20亿元和0.98亿元收入,仅中信证券权证创设收益就将达到7.63亿元。
股市动荡的春夏之交,唯有券商们四平八稳。
6月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的全国并购公会年会上,招商、宏源等几大券商高层接受了《英才》记者采访。
找谁算账?
“提高交易印花税的政策完全可以接受,但这项政策出台的方式却很难接受”,这似乎已经成为印花税风波后,广大股市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宣布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由于是半夜发布,且之前还有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期不会提高印花税” 的辟谣,很多人都感到了突然袭击的味道。不仅是普通投资者们感到措手不及,即使是顶级券商们对此也是倍感突然。
“我是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尽管不意外,但也感到突然。”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说:“我想我是知道的比较晚的”。
而宏源证券的董事长汤世生是在凌晨一点半左右得知这一消息,他也没有感到太震惊,只是嘱咐员工对公司软件进行相应修改。
在2007年并购年会的现场,银河证券总裁朱利见到国务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第一句话就是:“股市都这样了,你还说要继续调控,我的客户都让我找你算账呢!”
夏斌连忙辟谣说:“那根本不是我说的,上海那家报纸的记者根本就没有采访过我。我在这里要郑重辟谣。”
上调印花税似乎让每个与股市相关的人都风声鹤唳,而对于这项政策的评价,券商们都是三缄其口,不敢妄言。唯有汤世生显得很高调的支持。“国家上调印花税,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投资者盲目的热情,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对于这项政策,他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坚决支持。”
的确,这项政策对券商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拓展创新业务,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危机。
谁让券商复活?
券商们都认为 “复活”绝不是依靠自己的创新力量独自完成的,归根结底,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政策市”。
毫无疑问,苦尽甘来的券商们是新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两年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券商之死;一年前,人们谈论的是券商复活;而现在,人们谈论的是券商的利润将会创出天价。三年里,他们的境遇可以用悲喜两重天来形容。
对于我国起伏不定的证券市场,券商们是感触最深的。
近些年,几家相当有名的券商相继倒下。朱利形容当时的券商处境时说:“整个市场都陷入危局充满了危机、不信任感、迷惑等情绪,对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信心。”
而早在2005年,汤世生就调侃地说:“作为在股市前面冲锋陷阵的士兵,我已经伤痕累累。”今天再回味当年的心情时,汤世生说:“感觉就像在黑夜里行走,不过,黎明总是会来的。”
大批券商的倾覆也让管理者痛定思痛,认为只有改革券商自身的模式才能救活券商。一场券商自救运动在2005年底悄然展开。
过去券商有几大硬伤:挪用客户保证金,委托理财,坐庄炒股,老鼠仓……如今,这些问题不能说完全杜绝了,但是由于广泛的开辟创新业务,让券商的生死不再完全系于股市的起伏了。
在这场以“创新”为主题的券商自救运动中,宫少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2006年,他出任国通证券董事长,国通证券也被列为国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
今年,更名后的招商证券通过并购、定向增发等手段,将自身规模膨胀到了32.7亿,而如果今年能够上市成功,其规模可能达到百亿。
谈到招商证券的创新业务,宫少林感慨良多:“2001年开始的大调整让整个市场出现了分化,注重品牌和诚信的券商得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然而,生存下来后,如果不创新,还会在未来的市场上被淘汰、吞并。不创新的券商在今后的资本市场上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他在出任招商证券董事长伊始,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并亲自撰书《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前沿》,让券商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自营业务,而是积极拓展相关的业务。
朱利同样认为重整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国内市场上首批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证券化,其推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汤世生则认为迈步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进行多种业务的创新,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增大,产品多元化加强,这是证券公司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各券商众多创新产品中,权证也是创新业务中亮丽的一笔,随着权证市场的火爆,他们今年的EPS也将大幅增厚。
然而,券商们都认为,“复活”绝不是依靠自己的创新力量独自完成的。归根结底,我们的证券市场还是“政策市”。
宫少林认为,牛市来临与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向好是分不开的,券商们的创新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对于券商的起死回生,汤世生的感激之心很诚恳:“走出低谷的券商应该正视其自身的地位,在建立持续竞争力的同时,政府其实给了券商最大的支持。”
预测后市
券商们顾左右而言他的背后,尽显库里有粮的超然与坐享大牛市的从容。
以往几次印花税风波对股市的刺激作用相当明显。而这次先辟谣再搞突然袭击的方式出台,从效果看更加有效,5天打掉近千点,蒸发几万亿,威力十分巨大。
风波过后,投资者更加小心,监管部门更加理性、慎重地考虑出台政策的方式,而唯有券商们显得轻松自如,对待后市也是普遍的乐观。
对于风波后的市场,招商证券是坚定看多,提出了“黄金十年”的乐观估计,并始终旗帜鲜明表态:下半年最看好的是食品饮料、钢铁和机械三大行业。
宏源证券同样看多,不过,问及下半年最看好哪些行业时,汤世生笑了笑,抛出一个诙谐的答案:“这个问题你得问写股评的人,我无法回答。”
在接受采访时,券商老总们总会不经意地戏里戏外切换自己的角色,跳跃性思维就随处可见。宫少林与《英才》记者聊起了房奴们的艰辛,汤世生把话题引到了民族责任,顾左右而言他的背后,尽显库里有粮的超然,坐享大牛市的从容。
正处于招商证券IPO冲刺阶段敏感期的宫少林,对印花税闭口不谈,对后市只有一句话:“绝不能简单的看空或者看多,资本市场应该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反映,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被全世界看好的。”
汤世生则总结了一句话:“市场的发展,政府意识的提高是一切的基础。”对于印花税风波后的市场,他预测道:牛市不变,这只是组合政策之一。
拔最多的鹅毛 听最少的鹅叫
印花税起源于证券市场的发源地荷兰。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入不敷出。为此,当时的荷兰执政者摩里斯准备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
由于害怕开征新税种会引起人民的反对,他便要求大臣们出谋献策。可是大臣们也想不出良策,于是,他们想出了公开招标的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种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
在众多的投标方案中,有一个印花税的设计独具匠心,最终被摩里斯采纳。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而对这些单据征税,一方面老百姓会认为凭证单据上有政府盖的印,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乐于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单据的普遍应用性,税源也将很大。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曾经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而印花税就成了“听最少鹅叫”的“良税”。
由于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接受,印花税开始迅速在欧洲乃至世界蔓延,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印花税的一种,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税种。1988年10月1日,我国开始恢复征收印花税。而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在深交所率先开征,当时是按成交金额的6‰对股票买卖双方双边开征。
之后,证券交易印花税不但成为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而且也成为政府调控股市收益的重要工具。在1991年以后,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股市需要,我国曾先后7次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
整个市场都变得战战兢兢,首鼠两端。唯一能够笑看风云变幻的恐怕就是负责“教育”股民的券商了。潮起潮落都会有大笔的佣金进账,而权证市场更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给券商们带来了意外惊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深沪两市股票基金成交额达5.9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交易日日均进账6000多万,若按照券商佣金2‰计算,券商们5月佣金收入约119.8亿元。
尤其是在5月30日,市场受印花税上调到3‰影响,成交量放大,当日两市合计成交4165.92亿元,创日交易额历史天量。
6月的前三个交易日,股指深幅下挫,与此同时,权证市场开始疯狂。券商们又成了大赢家。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5月创设4.7亿份招行CMP1的券商有14家。其中,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宏源证券分别创设1.12亿份、0.37亿份和0.3亿份。这些权证到期后,会给3家券商分别带来3.66亿元、1.20亿元和0.98亿元收入,仅中信证券权证创设收益就将达到7.63亿元。
股市动荡的春夏之交,唯有券商们四平八稳。
6月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的全国并购公会年会上,招商、宏源等几大券商高层接受了《英才》记者采访。
找谁算账?
“提高交易印花税的政策完全可以接受,但这项政策出台的方式却很难接受”,这似乎已经成为印花税风波后,广大股市投资者的普遍共识。
5月30日凌晨,财政部突然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宣布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由于是半夜发布,且之前还有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期不会提高印花税” 的辟谣,很多人都感到了突然袭击的味道。不仅是普通投资者们感到措手不及,即使是顶级券商们对此也是倍感突然。
“我是第二天早上才知道这个消息的,尽管不意外,但也感到突然。”招商证券董事长宫少林说:“我想我是知道的比较晚的”。
而宏源证券的董事长汤世生是在凌晨一点半左右得知这一消息,他也没有感到太震惊,只是嘱咐员工对公司软件进行相应修改。
在2007年并购年会的现场,银河证券总裁朱利见到国务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的第一句话就是:“股市都这样了,你还说要继续调控,我的客户都让我找你算账呢!”
夏斌连忙辟谣说:“那根本不是我说的,上海那家报纸的记者根本就没有采访过我。我在这里要郑重辟谣。”
上调印花税似乎让每个与股市相关的人都风声鹤唳,而对于这项政策的评价,券商们都是三缄其口,不敢妄言。唯有汤世生显得很高调的支持。“国家上调印花税,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投资者盲目的热情,是对投资者的保护。”对于这项政策,他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坚决支持。”
的确,这项政策对券商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如何拓展创新业务,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危机。
谁让券商复活?
券商们都认为 “复活”绝不是依靠自己的创新力量独自完成的,归根结底,中国的证券市场还是“政策市”。
毫无疑问,苦尽甘来的券商们是新牛市的最大受益者。两年前,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券商之死;一年前,人们谈论的是券商复活;而现在,人们谈论的是券商的利润将会创出天价。三年里,他们的境遇可以用悲喜两重天来形容。
对于我国起伏不定的证券市场,券商们是感触最深的。
近些年,几家相当有名的券商相继倒下。朱利形容当时的券商处境时说:“整个市场都陷入危局充满了危机、不信任感、迷惑等情绪,对能否解决这些问题没有信心。”
而早在2005年,汤世生就调侃地说:“作为在股市前面冲锋陷阵的士兵,我已经伤痕累累。”今天再回味当年的心情时,汤世生说:“感觉就像在黑夜里行走,不过,黎明总是会来的。”
大批券商的倾覆也让管理者痛定思痛,认为只有改革券商自身的模式才能救活券商。一场券商自救运动在2005年底悄然展开。
过去券商有几大硬伤:挪用客户保证金,委托理财,坐庄炒股,老鼠仓……如今,这些问题不能说完全杜绝了,但是由于广泛的开辟创新业务,让券商的生死不再完全系于股市的起伏了。
在这场以“创新”为主题的券商自救运动中,宫少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2006年,他出任国通证券董事长,国通证券也被列为国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
今年,更名后的招商证券通过并购、定向增发等手段,将自身规模膨胀到了32.7亿,而如果今年能够上市成功,其规模可能达到百亿。
谈到招商证券的创新业务,宫少林感慨良多:“2001年开始的大调整让整个市场出现了分化,注重品牌和诚信的券商得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然而,生存下来后,如果不创新,还会在未来的市场上被淘汰、吞并。不创新的券商在今后的资本市场上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他在出任招商证券董事长伊始,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并亲自撰书《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前沿》,让券商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自营业务,而是积极拓展相关的业务。
朱利同样认为重整资产证券化产品,使国内市场上首批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证券化,其推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汤世生则认为迈步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进行多种业务的创新,从而使得产品差异化增大,产品多元化加强,这是证券公司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各券商众多创新产品中,权证也是创新业务中亮丽的一笔,随着权证市场的火爆,他们今年的EPS也将大幅增厚。
然而,券商们都认为,“复活”绝不是依靠自己的创新力量独自完成的。归根结底,我们的证券市场还是“政策市”。
宫少林认为,牛市来临与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向好是分不开的,券商们的创新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对于券商的起死回生,汤世生的感激之心很诚恳:“走出低谷的券商应该正视其自身的地位,在建立持续竞争力的同时,政府其实给了券商最大的支持。”
预测后市
券商们顾左右而言他的背后,尽显库里有粮的超然与坐享大牛市的从容。
以往几次印花税风波对股市的刺激作用相当明显。而这次先辟谣再搞突然袭击的方式出台,从效果看更加有效,5天打掉近千点,蒸发几万亿,威力十分巨大。
风波过后,投资者更加小心,监管部门更加理性、慎重地考虑出台政策的方式,而唯有券商们显得轻松自如,对待后市也是普遍的乐观。
对于风波后的市场,招商证券是坚定看多,提出了“黄金十年”的乐观估计,并始终旗帜鲜明表态:下半年最看好的是食品饮料、钢铁和机械三大行业。
宏源证券同样看多,不过,问及下半年最看好哪些行业时,汤世生笑了笑,抛出一个诙谐的答案:“这个问题你得问写股评的人,我无法回答。”
在接受采访时,券商老总们总会不经意地戏里戏外切换自己的角色,跳跃性思维就随处可见。宫少林与《英才》记者聊起了房奴们的艰辛,汤世生把话题引到了民族责任,顾左右而言他的背后,尽显库里有粮的超然,坐享大牛市的从容。
正处于招商证券IPO冲刺阶段敏感期的宫少林,对印花税闭口不谈,对后市只有一句话:“绝不能简单的看空或者看多,资本市场应该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反映,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被全世界看好的。”
汤世生则总结了一句话:“市场的发展,政府意识的提高是一切的基础。”对于印花税风波后的市场,他预测道:牛市不变,这只是组合政策之一。
拔最多的鹅毛 听最少的鹅叫
印花税起源于证券市场的发源地荷兰。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入不敷出。为此,当时的荷兰执政者摩里斯准备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财政困难。
由于害怕开征新税种会引起人民的反对,他便要求大臣们出谋献策。可是大臣们也想不出良策,于是,他们想出了公开招标的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种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
在众多的投标方案中,有一个印花税的设计独具匠心,最终被摩里斯采纳。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而对这些单据征税,一方面老百姓会认为凭证单据上有政府盖的印,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乐于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单据的普遍应用性,税源也将很大。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曾经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而印花税就成了“听最少鹅叫”的“良税”。
由于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易于接受,印花税开始迅速在欧洲乃至世界蔓延,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
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印花税的一种,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的税种。1988年10月1日,我国开始恢复征收印花税。而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在深交所率先开征,当时是按成交金额的6‰对股票买卖双方双边开征。
之后,证券交易印花税不但成为政府增加税收收入的一个手段,而且也成为政府调控股市收益的重要工具。在1991年以后,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股市需要,我国曾先后7次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