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的小陈,在校内的不良行为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与人交往关系紧张及自律性差。通过了解,小陈的行为是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管教方法、放任自流缺乏引导引起。在家校多次沟通和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言行发生了一定转变。
关键词:不良行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辅导
学生背景
小陈,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祖籍广东普宁。
问题行为概述
小陈同学是一年级新生,但他很不适应新环境。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发现他很好动,坐不住,经常骚扰同学,影响老师上课。他每天都跟同学发生纠纷、打架事件,因为经常欺负同学,开学不到半个学期,全班同学都被他打遍了。他在班里成了“恶霸”,其他同学都躲着他,不跟他玩。有一些也比较顽皮的男孩子就经常跟他发生摩擦、打架,还有一些起哄凑热闹的,班里打架成风。
每天都有同学投诉他,小陈的妈妈为此也不知道跑多少遍学校来了,每一次告状,他爸爸都是回家对小陈一番揍打,但隔两天又故态复萌。这样的事发生多了,引起班里的其他家长的强烈不满。直到有一天,有部分家长集中在校门口挡住放学的小陈,当着接他放学的母亲一起叱骂、恐吓小陈,说他再欺负同学就不饶过他。事后小陈的妈妈很无助的找班主任帮助。
我被这个小男孩搞到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作为班主任,经常批评教育他,跟他说道理,可他总是很倔强,不服气。每次发生纠纷总是认为别人不对,出了问题就是其他同学的错误。他行为偏激,自制力差。
每当我看见他愤怒而流泪的样子,我感到心痛。他还是一个孩子,才6岁,难道就让他一直这样吗?不,不能。教师的责任提醒我,我要帮助他。于是我去到他家家访,深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
三、成因分析
1、家庭背景分析
他父母和几兄弟姐妹合伙开饮食大排档,妈妈负责白天班,爸爸宵夜班,忙得根本没什么时间管他。他是家里几个堂兄妹的老大,家里的叔叔婶婶都喜欢在他小的时候就是故意戏弄他、惹他生气为逗乐,养成他认为这就是与人相处的之道。经常去戏弄其他同学,还觉得很好玩,很正常。他大一点,就是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在档口附近疯玩,根本坐不住。什么事情都得听他指挥,不听他话就欺负弟弟妹妹。
2、家长管教方式不对
他把这种跟弟弟妹妹相处的方式也带到幼儿园,读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打架很出名,上课扰乱课堂,经常被老师罚,老师跟家长投诉,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男孩子好动、打打闹闹很正常,所以就不是很上心,一直放任他的行为。老师投诉多了,他爸爸就是将孩子痛打一顿解决问题,但这样的办法并没有效,反而使他也学会什么事情都用武力解决。他妈妈就比较有耐心,但是大排档的生意很忙,还有两个很小的弟弟妹妹要照顾,平时基本很少时间管他,都是放任他到处疯跑,对他的教育无能为力。
四、辅导策略
经验告诉我,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惩罚。这样做只能使他越加变本加厉,而且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会越来越难管理。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用心、用情去感动他,处理事情一定要宽大为怀,公平公正,不偏颇,他才会心服口服。
1、用爱包容,改善人际关系
当校门口警告事情发生后,我去跟这些家长沟通。了解到部分
孩子幼儿园已经在同一个班,也是经常一起玩耍的朋友,有些家长说他在幼儿园已经是打架出名了。不过现在长大了打得越来越凶。 后来我在班里的Q群发表了公开信,我说希望家长以后有事情首先要跟班主任沟通,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事情。小陈是有犯错,行为不友好,但老师一直在教育他,帮助他,他的家长也很配合。希望家长和同学给时间他慢慢改正,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不要把他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一直跟同学作对,这样对大家都不好。希望家长们相信老师。小陈妈妈也在群里道歉和希望得到家长们的谅解,他们一定会好好管教儿子。
这件事后,我不再是以前批评几句或者简单“惩罚”一下就算了,而是推心置腹跟他谈话,我说:“现在其他家长对你有很大意见,同学都不愿跟你玩了,你想不想没有朋友”,小陈摇摇头说不想。“你看妈妈每次丢下生意跑来学校,还要受其他家长的奚落,你不心疼妈妈吗?做错事回家又给爸爸打,相信你也很难受。”他不吭声了,面露惭愧之色。不再像平时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看到他有悔改的意思,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我给他安排为同学服务的机会,例如派发本子、打扫卫生等,劳动他最积极了。他矮小还经常第一个抢着跳起来开关灯和刷黑板,身手可敏捷了。但是他派作业本是把本子飞到同学的面前,老师及时指出这样是不礼貌的,他不好意思伸伸舌头,然后把本子重新捡起放到同学桌面。他开始学着怎样跟同学相处,有什么事情先讲清楚,尽量不惹别人生气,不动手打人。
2、通过与家长商讨,改进家教方式
我们多次跟他爸爸沟通教育,希望爸爸不是一昧地打孩子,对孩子要有耐性,多了解,少批评、责骂。多创造机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例如孩子很爱劳动,创造机会让他多分担家务,教育他爱护帮助弟弟妹妹,树立他在家里正面的大哥哥形象,使他受到肯定。同时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不能什么事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妈妈也尽量抽出多点时间教育小陈,多关心他,不再对他放任不管,还请了家教给他课后辅导作业,不让他放学就到处疯跑。
3、公平公正,获得信任
有一次,小陈在刷黑板,我看到黑板上有乱写乱画的东西,就问是谁写的,全班众口一词地指向小陈,小陈立刻满脸委屈说不是他写的,他只是主动刷黑板而已。我问那谁亲眼看见他写的?没人回答,我说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不能乱说!做了的同学只要诚实的承认错误并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时有个男孩子站起來承认自己写的。我用双手搭在小陈的肩膀上,对着全班同学说,就算一个同学平常表现不好,也不能把所有坏事都认定是他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只盯别人不好的一面,要学会发觉别人的优点。同样平时表现好的同学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想想你们谁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呢!这时小陈感激地看着我,我知道他受到很大的触动,觉得老师理解他,相信他。
4、发掘亮点,增强信心:
有一次早读时,有一个同学不舒服呕吐了,其他同学都捏着鼻子厌恶地扭过头不敢看,小陈第一个拿出纸巾递给不舒服的同学,并且立刻去拿扫把和垃圾铲打扫呕吐物 。老师为此大力的表扬他帮助同学以及不怕脏的精神,要同学向他学习。他脸上露出了害羞的微笑。
他上课开始学会听老师要求,腰板挺得直直,老师表扬他后还能坚持很久,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虽然还会忍不住讲话和搞小动作,但老师提醒后就能立刻改正。上课也非常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经常就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提问他,表扬他积极举手,认真听课。他纪律慢慢进步,他自己也自信多了。
五、实施效果
他的不良行为慢慢减少了,投诉他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他不再故意戏弄同学。跟同学发生矛盾时,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用拳头解决问题,而是向别人解释或了解他人的想法了,学着跟同学友好的沟通相处、玩耍。而同学们看到了小陈的改变,也开始接纳他了。
一个学期后,小陈的进步非常大,违反纪律的行为大大减少,打架的次数少了,他很少跟同学闹矛盾了,跟同学相处融洽多了,脾气也没有以前那么倔强了。
反思与建议
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行为异常孩子的转变,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利用合力,事半功倍。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学们的理解使小陈重新融入集体。教育学生,更需要教育家长。因为家长的改变,才有了明显教育效果。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循循善诱,绝不可以简单粗暴。多关心,多鼓励,使他正确地评价自己。师爱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最容易被学生心灵接受的“暖阳”。用心浇灌问题孩子,使他的心灵之花绽放光彩。
关键词:不良行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辅导
学生背景
小陈,男,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祖籍广东普宁。
问题行为概述
小陈同学是一年级新生,但他很不适应新环境。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发现他很好动,坐不住,经常骚扰同学,影响老师上课。他每天都跟同学发生纠纷、打架事件,因为经常欺负同学,开学不到半个学期,全班同学都被他打遍了。他在班里成了“恶霸”,其他同学都躲着他,不跟他玩。有一些也比较顽皮的男孩子就经常跟他发生摩擦、打架,还有一些起哄凑热闹的,班里打架成风。
每天都有同学投诉他,小陈的妈妈为此也不知道跑多少遍学校来了,每一次告状,他爸爸都是回家对小陈一番揍打,但隔两天又故态复萌。这样的事发生多了,引起班里的其他家长的强烈不满。直到有一天,有部分家长集中在校门口挡住放学的小陈,当着接他放学的母亲一起叱骂、恐吓小陈,说他再欺负同学就不饶过他。事后小陈的妈妈很无助的找班主任帮助。
我被这个小男孩搞到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作为班主任,经常批评教育他,跟他说道理,可他总是很倔强,不服气。每次发生纠纷总是认为别人不对,出了问题就是其他同学的错误。他行为偏激,自制力差。
每当我看见他愤怒而流泪的样子,我感到心痛。他还是一个孩子,才6岁,难道就让他一直这样吗?不,不能。教师的责任提醒我,我要帮助他。于是我去到他家家访,深入了解他的家庭状况。
三、成因分析
1、家庭背景分析
他父母和几兄弟姐妹合伙开饮食大排档,妈妈负责白天班,爸爸宵夜班,忙得根本没什么时间管他。他是家里几个堂兄妹的老大,家里的叔叔婶婶都喜欢在他小的时候就是故意戏弄他、惹他生气为逗乐,养成他认为这就是与人相处的之道。经常去戏弄其他同学,还觉得很好玩,很正常。他大一点,就是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在档口附近疯玩,根本坐不住。什么事情都得听他指挥,不听他话就欺负弟弟妹妹。
2、家长管教方式不对
他把这种跟弟弟妹妹相处的方式也带到幼儿园,读幼儿园的时候已经打架很出名,上课扰乱课堂,经常被老师罚,老师跟家长投诉,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男孩子好动、打打闹闹很正常,所以就不是很上心,一直放任他的行为。老师投诉多了,他爸爸就是将孩子痛打一顿解决问题,但这样的办法并没有效,反而使他也学会什么事情都用武力解决。他妈妈就比较有耐心,但是大排档的生意很忙,还有两个很小的弟弟妹妹要照顾,平时基本很少时间管他,都是放任他到处疯跑,对他的教育无能为力。
四、辅导策略
经验告诉我,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一味的批评,惩罚。这样做只能使他越加变本加厉,而且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会越来越难管理。对这样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用心、用情去感动他,处理事情一定要宽大为怀,公平公正,不偏颇,他才会心服口服。
1、用爱包容,改善人际关系
当校门口警告事情发生后,我去跟这些家长沟通。了解到部分
孩子幼儿园已经在同一个班,也是经常一起玩耍的朋友,有些家长说他在幼儿园已经是打架出名了。不过现在长大了打得越来越凶。 后来我在班里的Q群发表了公开信,我说希望家长以后有事情首先要跟班主任沟通,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事情。小陈是有犯错,行为不友好,但老师一直在教育他,帮助他,他的家长也很配合。希望家长和同学给时间他慢慢改正,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不要把他推到我们的对立面,一直跟同学作对,这样对大家都不好。希望家长们相信老师。小陈妈妈也在群里道歉和希望得到家长们的谅解,他们一定会好好管教儿子。
这件事后,我不再是以前批评几句或者简单“惩罚”一下就算了,而是推心置腹跟他谈话,我说:“现在其他家长对你有很大意见,同学都不愿跟你玩了,你想不想没有朋友”,小陈摇摇头说不想。“你看妈妈每次丢下生意跑来学校,还要受其他家长的奚落,你不心疼妈妈吗?做错事回家又给爸爸打,相信你也很难受。”他不吭声了,面露惭愧之色。不再像平时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看到他有悔改的意思,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班集体,我给他安排为同学服务的机会,例如派发本子、打扫卫生等,劳动他最积极了。他矮小还经常第一个抢着跳起来开关灯和刷黑板,身手可敏捷了。但是他派作业本是把本子飞到同学的面前,老师及时指出这样是不礼貌的,他不好意思伸伸舌头,然后把本子重新捡起放到同学桌面。他开始学着怎样跟同学相处,有什么事情先讲清楚,尽量不惹别人生气,不动手打人。
2、通过与家长商讨,改进家教方式
我们多次跟他爸爸沟通教育,希望爸爸不是一昧地打孩子,对孩子要有耐性,多了解,少批评、责骂。多创造机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例如孩子很爱劳动,创造机会让他多分担家务,教育他爱护帮助弟弟妹妹,树立他在家里正面的大哥哥形象,使他受到肯定。同时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不能什么事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打。妈妈也尽量抽出多点时间教育小陈,多关心他,不再对他放任不管,还请了家教给他课后辅导作业,不让他放学就到处疯跑。
3、公平公正,获得信任
有一次,小陈在刷黑板,我看到黑板上有乱写乱画的东西,就问是谁写的,全班众口一词地指向小陈,小陈立刻满脸委屈说不是他写的,他只是主动刷黑板而已。我问那谁亲眼看见他写的?没人回答,我说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事实不能乱说!做了的同学只要诚实的承认错误并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时有个男孩子站起來承认自己写的。我用双手搭在小陈的肩膀上,对着全班同学说,就算一个同学平常表现不好,也不能把所有坏事都认定是他干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只盯别人不好的一面,要学会发觉别人的优点。同样平时表现好的同学也有犯错的时候,我们都应该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想想你们谁没有做错事的时候呢!这时小陈感激地看着我,我知道他受到很大的触动,觉得老师理解他,相信他。
4、发掘亮点,增强信心:
有一次早读时,有一个同学不舒服呕吐了,其他同学都捏着鼻子厌恶地扭过头不敢看,小陈第一个拿出纸巾递给不舒服的同学,并且立刻去拿扫把和垃圾铲打扫呕吐物 。老师为此大力的表扬他帮助同学以及不怕脏的精神,要同学向他学习。他脸上露出了害羞的微笑。
他上课开始学会听老师要求,腰板挺得直直,老师表扬他后还能坚持很久,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虽然还会忍不住讲话和搞小动作,但老师提醒后就能立刻改正。上课也非常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经常就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提问他,表扬他积极举手,认真听课。他纪律慢慢进步,他自己也自信多了。
五、实施效果
他的不良行为慢慢减少了,投诉他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他不再故意戏弄同学。跟同学发生矛盾时,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用拳头解决问题,而是向别人解释或了解他人的想法了,学着跟同学友好的沟通相处、玩耍。而同学们看到了小陈的改变,也开始接纳他了。
一个学期后,小陈的进步非常大,违反纪律的行为大大减少,打架的次数少了,他很少跟同学闹矛盾了,跟同学相处融洽多了,脾气也没有以前那么倔强了。
反思与建议
通过这个案例,我意识到行为异常孩子的转变,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利用合力,事半功倍。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学们的理解使小陈重新融入集体。教育学生,更需要教育家长。因为家长的改变,才有了明显教育效果。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
作为德育工作者,在处理这些问题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爱心、耐心,循循善诱,绝不可以简单粗暴。多关心,多鼓励,使他正确地评价自己。师爱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最容易被学生心灵接受的“暖阳”。用心浇灌问题孩子,使他的心灵之花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