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一直都是时代的主题,也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改革,而对于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来说,除了在教学的方法中加入了一系列的科学手段以外,在教学的理念方面也更加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即实践性,而且教学的方法也从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基础”的科学方法,将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而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其目标除了掌握数学的知识和理念以外,还需要体现出其中的应用性,而研究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将对我国数学教学带来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苏教版;培养途径
0. 引 言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和理念也是数学学习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 特别是对于小学时期而言,很多数学的知识理念都来源于生活,而数学学习的本质也应当是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和探讨.
1. 培养小学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对于目前诸多的小学学生来说,虽然逻辑思维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远远高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所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运用方向和方法,对于他们数学的学习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即是将“学以致用”的科学理念完全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仅能够学会运用,不断巩固,同时也能不断通过运用思考过程不断发掘新的拓展知识,进而发展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价值.
2. 小学数学学习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2.1 分析实际问题,同时联系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其中也不乏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如果学生自身就具有应用意识,就会进行主动收集和了解这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代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理念. 例如:在“体积的计算”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算法,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然后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即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土豆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而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则总结出了两种方法,其一,将实验展示用的土豆完全浸入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中,同时水会因为过满而导致溢出,然后教师通过计算排出水的体积,进而算出土豆的体积;其二,将展示的土豆按照标准规格切割为一个个大小和体积相同的小立方体,为保证准确性,可以首先规定小立方体的边长为1 cm,最后需要计算土豆体积时,只需要将所有的小立方体进行体积叠加,就可以大概估算出土豆的体积,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即如果要保证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该如何入手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而一些学生则通过思考很快可以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即若切割的立方体越小,测量的准确度就越来越高.
2.2 仔细观察生活,联系相关问题发现数学知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相应的应用意识,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自我创设相关的问题,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特别是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中,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算法十分丰富,足以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学习,例如药物的使用说明就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即通过可以看到一些药物用法中包含的大量的数学信息,即具体用法:口服,每日200至400毫克,分5次服用,药物总量为:50 颗 × 200 毫克,创设问题可以是药物的总量是多少,一瓶药可以服用几次,每日需要服用多少颗药物. 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这些问题采用混合四则运算,然后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一方面体验出数学本身的运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善于运用数学.
2.3 学会联系生活,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新的知识影响,造成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具备了应用的意识,则可以通过应用意识联系生活,然后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具体价值. 例如在“百分数”的新课程教学前,采用相应的启发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联系,例如“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百分数”、“为什么要采用百分数”、“如果计算结果不含有百分数应该如何表示”,而学生则会根据这些例子联系生活熟悉的内容,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银行存款,对于存款利息的计算就会采用到百分率,还有生活中购物的“打折”促销等等,而学生可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联系,了解到百分率对于现代生活的作用和价值意义.
2.4 掌握数学知识,完成有效运用与相关拓展
虽然小学数学处于入门阶段,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但是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以及理念就必须要形成定式. 相反,则可以通过数学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完成有效的拓展学习. 例如最典型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生活常见的运用来表现三角形的特性. 例如自行车的大梁形成的支撑,高压电线杆的支架,部分房屋的屋顶支架的形状都是什么形状,而学生可以根据记忆很快得出形状,即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探索拓展问题,即为什么这些地方采用的是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图形. 这时学生则可以通过自主的思考,推断这些与三角形的特性有关,而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的道具,即一个由四根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架子和一个三根木条订成的三角形架子,随机抽取学生上台,同时提出实验要求,即在保证架子的完整性的条件下,手动晃动架子,我们可以发现怎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则可以提出,通过各种任意晃动和调整,我们可以清楚发现长方形架子可以随意变换,特别是在形状方面,与之前的形状具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对于三角形架子而言,变换的方向和形状都具有太大的局限性,而且不易发生变形. 通过对于教学知识向生活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利用和理解,即充分理解,诸多生活实践中采用三角形,都与其特性,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
3. 结 语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但并不代表小学数学学习是局限的,相反,只要我们具有应用的意识,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就可以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苏教版;培养途径
0. 引 言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和理念也是数学学习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 特别是对于小学时期而言,很多数学的知识理念都来源于生活,而数学学习的本质也应当是服务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途径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和探讨.
1. 培养小学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对于目前诸多的小学学生来说,虽然逻辑思维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远远高于其他阶段的学生,所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知识的运用方向和方法,对于他们数学的学习将会是一个极大的突破,即是将“学以致用”的科学理念完全融入其中,让学生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仅能够学会运用,不断巩固,同时也能不断通过运用思考过程不断发掘新的拓展知识,进而发展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价值.
2. 小学数学学习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
2.1 分析实际问题,同时联系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将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其中也不乏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如果学生自身就具有应用意识,就会进行主动收集和了解这些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代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理念. 例如:在“体积的计算”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体积算法,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等,然后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即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一个土豆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而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则总结出了两种方法,其一,将实验展示用的土豆完全浸入一个装满水的水桶中,同时水会因为过满而导致溢出,然后教师通过计算排出水的体积,进而算出土豆的体积;其二,将展示的土豆按照标准规格切割为一个个大小和体积相同的小立方体,为保证准确性,可以首先规定小立方体的边长为1 cm,最后需要计算土豆体积时,只需要将所有的小立方体进行体积叠加,就可以大概估算出土豆的体积,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即如果要保证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该如何入手对操作步骤进行改进,而一些学生则通过思考很快可以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即若切割的立方体越小,测量的准确度就越来越高.
2.2 仔细观察生活,联系相关问题发现数学知识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相应的应用意识,首先需要教会他们仔细观察生活,善于自我创设相关的问题,发现其中的数学知识. 特别是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中,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算法十分丰富,足以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学习,例如药物的使用说明就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即通过可以看到一些药物用法中包含的大量的数学信息,即具体用法:口服,每日200至400毫克,分5次服用,药物总量为:50 颗 × 200 毫克,创设问题可以是药物的总量是多少,一瓶药可以服用几次,每日需要服用多少颗药物. 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这些问题采用混合四则运算,然后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一方面体验出数学本身的运用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善于运用数学.
2.3 学会联系生活,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会因为新的知识影响,造成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具备了应用的意识,则可以通过应用意识联系生活,然后了解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具体价值. 例如在“百分数”的新课程教学前,采用相应的启发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联系,例如“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百分数”、“为什么要采用百分数”、“如果计算结果不含有百分数应该如何表示”,而学生则会根据这些例子联系生活熟悉的内容,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银行存款,对于存款利息的计算就会采用到百分率,还有生活中购物的“打折”促销等等,而学生可以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联系,了解到百分率对于现代生活的作用和价值意义.
2.4 掌握数学知识,完成有效运用与相关拓展
虽然小学数学处于入门阶段,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但是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以及理念就必须要形成定式. 相反,则可以通过数学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完成有效的拓展学习. 例如最典型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生活常见的运用来表现三角形的特性. 例如自行车的大梁形成的支撑,高压电线杆的支架,部分房屋的屋顶支架的形状都是什么形状,而学生可以根据记忆很快得出形状,即三角形,这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探索拓展问题,即为什么这些地方采用的是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图形. 这时学生则可以通过自主的思考,推断这些与三角形的特性有关,而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的道具,即一个由四根木条订成的长方形架子和一个三根木条订成的三角形架子,随机抽取学生上台,同时提出实验要求,即在保证架子的完整性的条件下,手动晃动架子,我们可以发现怎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则可以提出,通过各种任意晃动和调整,我们可以清楚发现长方形架子可以随意变换,特别是在形状方面,与之前的形状具有本质的差别,但是对于三角形架子而言,变换的方向和形状都具有太大的局限性,而且不易发生变形. 通过对于教学知识向生活的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利用和理解,即充分理解,诸多生活实践中采用三角形,都与其特性,稳定性有一定的联系.
3. 结 语
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的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但并不代表小学数学学习是局限的,相反,只要我们具有应用的意识,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就可以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