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把“情感教学”引入课堂,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愉快教学,注入情感,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学; 重要作用; 有效手段
  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通过实际的教学,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将“情感教学”引入课堂,才会使同学们从枯燥地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心得,就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点粗浅体会。
  1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指为再现文学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激情。因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一堂课当作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能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培养语文能力。这样授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品,同时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素质,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火一样的激情。
  众所周知,绘声绘色的小品,往往会迎来人们阵阵的掌声;声情并茂的娓娓动听的故事更能受中学生的广泛青睐。探其魅力就在于讲究情感艺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语文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学科,也是情与理,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喜于听,乐于学。
  如果教师每上一篇新课文,都能以情激情,以情引情,导入新课,这样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饱含激情的声音诵读课文,进行形象而逼真的描绘,辅之以轻重缓急的语调,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师讲课中显露出激与缓的情感,使得课堂更富有弹性和磁性,学生在听觉效果上便能产生一种音韵美,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对美的内容的追求。
  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实施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行有着极大的作用。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比痛苦的情绪对学习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适合认知加工。而在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情绪的作用表现为干扰,破坏认知活动的进行。”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情绪导向愉悦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一堂课下来,面无表情,絮絮叨叨,犹如漫墙刷浆,重复罗嗦。台下的学生只能机械地被动地去学,反应不灵活,感情如白开水一样平淡,索然乏味。这样,教师讲的内容似乎很多,可学生接受很少。如此一来,教师还一味责怪学生的基础太差,这其实就是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恶果,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
  2情感教学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都将变得软弱无力。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实施情感教学,从而丰富、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2.1作品的类型不同选用的“传情”手段也不同。 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有个特点,就是它可以用生动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向学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这也是实施情感教学作用的重要的特点。
  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我们的语文教材共有文章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里面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情感因素。这些文章文风不同,格调各异。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要准确地再现课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如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就应当扣住父子亲情,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父爱,体会这一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上《羚羊木雕》一课,则应当从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向入手,体会“我”和万芳之间的友谊的真挚深厚和童心的纯洁美好,作为父母和长辈,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要知道,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更加贵重。就是一些说明文,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如《苏州园林》,写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洋溢着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这些带着明显感情色彩的文章,在课本中为数不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品味。
  总之,教师在讲课时,应根据不同作品类型的不同情感因素,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学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2.2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应充分发挥。 当然,教师“传情”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应是语言。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富有情感,对生活充满热爱、激情和幻想。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容易产生“共鸣”,容易在语言的激发下积极开展表象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段的激情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语文教师从事的是汉民族语言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无疑会影响学生,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课堂上的讲析,还是课文的朗读,都要饱含情感,不仅要干净利落无杂质,还应当简洁优美有磁性。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拿起语文书就磕睡,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我想,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而要从自身找原因,看自己是否具备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自己的语言是否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语文不可能,但我们至少可以让他们不觉得语文面目可憎,令人讨厌,至少可以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愿学、乐学语文。要做到这点,我们不妨用几节课作示范,由教师充分地、滔滔不绝地讲,投入地、声情并茂地讲,将教师的水平发挥到极至,让学生佩服,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十分独特,不同凡响,从而永久性地记住你。要使学生感受到,有这样的语文教师上课,他们的语文学习有希望、有奔头。教师朗读课文,讲解作品,都要用语言,当然这些语言是带有浓郁的情感因素的,即要以情发声,以情带语。又要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调,“因情制宜”,该亢奋时要亢奋,当低沉时要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浸入学生的心田。   总之,不管朗读哪种风格的文章,教师必须首先融之以情,然后,才能读出感情。只有教师的语言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感情,他们才能进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达到教学的目的。
  2.3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 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表情、目光、手势、身势等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这些非语言的手段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形象性,使语言更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激情的爆发。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为一体,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教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说声“上课”时,学生会觉得这个教师十分亲切,这无疑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当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若能面带微笑,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总是客客气气地示意学生坐下。这样简单的举动可以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对于缓解课堂紧张气氛是很有帮助的;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决时,教师用鼓励、关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学生会觉得这个老师很慈祥,对自己特别关心;当学生上课调皮、做小动作时,教师不是大声斥责,而是轻轻摇一摇头,学生会想到:老师已经很给自己面子了,我不能再这样做;当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时,教师以热烈的掌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需要借助教师的态势语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个动作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此,作者完成了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塑造,使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分析这部分时,如果能够辅以传神的动作,将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思考、理解。
  2.4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离开了情和境,知识只能是处于游离状态的“散沙”,能力训练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抓住情境这根主线将所有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串成一体,让学生进入艺术境界中去,达到“物我同一”,才能使学生接受情感教学,从而引起共鸣。因此,教师要借助生活和情感经历,创设情境,虚拟和亲临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机会,指导学生随机观察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生活感受力。
  总之,我们应当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认知目标,也要重视情感目标。现行的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语文教师不能只是不苟言笑、不动声色地读书念教案,进行知识的填充、“发售”,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能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能以沉郁凄凉的心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将教材的情感沉淀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美好情感。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当教师的感情与课文交融的时候,学生还会无动于衷吗?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即主动,要求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的学习法宝,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
期刊
【摘要】面对当下初中多数学生“不授不会,新题不会”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没有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从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营造创新氛围等角度深入剖析数学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育; 新的思想和方法; 解题技能; 创新思维能力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
期刊
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1994年毕业于朔州师范学校,同年,我被分配到白头里乡这个右玉县较偏僻的地方任教。在这里,我一待就是六年,直到2000年调入右玉三中。参加工作十几年以来,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山里娃,钻研教学业务,无私奉献,为改变右玉教育落后的面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曾多次受到乡党委、政府、学校、县教育局、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我取得的成绩背后,流下的是一滴滴
期刊
(云南省富宁县第一中学663400)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由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问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
期刊
化学学科的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有效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正如郑长龙教授在《化学教学的新视野》中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化学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从化学教学角度来看,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也是重中之重。吴运来主编的《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中也认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最自主能动的
期刊
协商课程是(negotiating the curriculum)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于澳大利亚、美国的一种课程研制思潮,主要倡导者是澳大利亚的布莫(Garth Boomer)、库克(Jon Cook)和美国的莱斯特(Nancy Lester)等人。布莫认为,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随着协商课程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灵魂,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入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努力提高科技教育创新能力,是建设新型国家的必要条件。教育创应从课本课堂学生抓起,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写作教学方面也要与时俱进。如何实现作文教学全程创新呢?我想应从教学目标、策略的创新两方面去考虑。  1作文教学目标的创新  作文教学目标的改革对实现作文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是作文教学的
期刊
作者简介:陈燕(1976-),女,汉族,山东青岛人,青岛市湖南路幼儿园教师。  【摘要】爱孩子是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的素质,特别是幼儿教师。为了满足孩子们不断的发展需要,在工作中,我力求做孩子们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他们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做孩子们的知心好朋友。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情,作为教师,爱的意义更为广泛。教师的爱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发展空间。  【关键
期刊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
期刊
目前,许多农村教师都感困惑,低年级学生在上口语交际课时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现自己,如林的小手,嘴里还伴有“我来,我来”的伴奏声。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高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却表现得不冷不热——教师望眼欲穿,学生却一语不发,无人问津,回答者都是声音小,态度不自然;口齿不清,缺乏条理性;人云亦云,无主见。  如何才能改变目前口语交际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呢?  1创设“敢说”的氛围,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