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自我发展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绘画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发展这一话题在20世纪时引发了很多学者的讨论,当时的学者对这一问题主要持两种态度,其一是国画改良和中西融合派,主要主张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或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其二为弘扬国光或坚守传统派,主张传统中进行自我变革,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到21世纪,这两种态度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绘画;中西文化;自我发展
  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绘画要发展,首先要提高画家自身的修养。张璪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学主张,辩证的论述了绘画中主客观相统一的问题。
  意境的不同是中国画与西画的一个区别,宗白华曾在《中国意境之诞生》这篇文章中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意境创造的基本条件,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产生的。
  “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在艺术创作中缺一不可,因此在创作时艺术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艺术家往往是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再加以整理、加工、修改等过程,最终才能创作出完整的作品。如果说只凭现实生活进行创作,只是照抄,那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但是,如果只是凭空想象,也不能成为艺术家与观者的共鸣。
  一件好的艺术作品正是因为融进了艺术家的情感,才使得它具有生命力,才能打动观众。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双层意义,它不仅能够以物质媒介转化成艺术形象,而且也能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艺术家的情感,更能与观者产生共鸣。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观点是艺术创作中“造化”与“心源”必须要完美结合”。
  二、借古开今
  “借古以开今”出自于《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具古以化,未见夫人也。尝憾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
  “借古”就是学习古代画家创造的某种一般法则,但是对这些法则不能盲目的否定,而应当批判地、有选择的吸收、借鉴,以更好的为我所用。“开今”就是画家在借鉴、继承古代画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新的创新,也就是主张画家本人应当“我自有我在”,创造代表自己思想情感特点的新的技法语言。简单说就是,“开今”是以“借古”为前提,“借古”的目的是“开今”,开一个画家的新的艺术面貌,开个时代的新的审美风尚。正如钱穆先生所言:“然新得亦非凭空自创,乃从旧闻中开悟新知,使内外新旧融会成一,如是始可谓之学”。
  黄宾虹先生对中国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说的明确:“创新离不开中国画的传统和特点,国画讲究笔墨技法,讲究气韵和线的运用。只强调创新,不重视传统是片面的;只讲传统,而忽视创新,是守旧复古,也是片面的。创新应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点,保持中国民族特色。不是要我们走古人走过的老路而一成不变,陈陈相因。甘为古人的奴隶,绘画就永远没有进步。”我们要在古人创造的经典上创新,不只是单纯地临摹,也不是凭空的创造。学习的也不只是古人创造的笔墨、构图等法则,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开拓自己的眼界,开阔自己的心胸,开展自己的绘画创作平台。当然我们要学习的是经典文化经典绘画。正如既要传统又要创新一样,对我们所要学习的对象,我们要分清他们的优点与缺点,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盲目地否定。
  三、洋为中用
  洋为中用的观点在20世纪就已经被提出,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例:
  徐悲鸿的绘画理论立足于写实,反复强调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他在艺术上的思考主要是解决解剖、比例、明暗、色调和空间关系等问题,他的色彩忠于对象,他不曾刻意逾越形体表达的限度,在形与色的关系上,他更注重造型上素描关系的展现与强调,对传统画的审美旨趣并未做重起炉灶式的革命,而是完善了“再现主题”的革新,使国画在形式感上获得全新的审美维度,加之他的作品题材多根植于社会现状和人民疾苦,其创作立场是“社会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内涵上更具传统中国画“成教化,助人伦”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
  刘海粟经过了系统的西画学习,从浩瀚的西方美术中攫取与自己绘画相通并能化为己用的形式,并使之大放异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刘海粟深受“五四”进步思潮的影响,并得到蔡元培等“新文化主将”的提携,因此其艺术视角更为开放,自我更新包袱更轻。于是有分析、有选择的接受西方美术观念,实现中国画改革的拿来主义更为有效。但他并不是单一的接纳西方,而是建立在对中西绘画史谙熟的深刻对比研究和精辟了解的前提之下,融合中西。看刘海粟的画,油画里有中国画的意境,而中国画里有油画的现实感。
  林风眠的“中西沟通”的艺术实践观认为要融合中西绘画,大胆的将原始彩陶、夏商周青铜、汉画像石、敦煌莫高窟等中国传统美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与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绘画融合。林风眠认为绘画应有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以线条为主的装饰化时期;其次是以明暗和色彩为主的表现体积和空间的写实化时期;最后是单纯的表现时间变化中的各種现象的时期。他的“中西融合”主张带有包容性将西画中长于表现的色彩观注入到传统中国画中,改变中国画以水墨变化代替色彩表达的表现结构。将蕴积于“意境”中的文人情况,可视化地呈现出来,其在某些特定的作品中,突破材质的局限,使用水粉颜色在生宣纸上作画,使画面不但在西画光感中透着水墨笔意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在水墨画韵中有着浓艳色彩的厚重感。既有西方绘画特有的饱满沉着,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保有着中国绘画千年传承的文人底蕴。
  综上所述,中国绘画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中西融合。在中国画的表现上,依然要具有意境,画家要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于中国画传统的内容,以及西方绘画的内容,我们都要批判的继承与吸收,做到借古以开今,化洋为中。
  参考文献
  [1]陈池瑜,现代中国画的传统与变革[A],2009,01,03.
  [2]邵大箴,传统体系与多元发展趋势[J],美术研究,1999,02,15.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8,11.
  [5]张桐瑀,对中西绘画融合的反思[J],荣宝斋,2009,7,15.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任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治水,创建奇功,随着时间推移也产生了许多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了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本文将通过几个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分析其体现的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  关键词:李冰;神话传说;蜀地;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据《华阳国
期刊
摘 要:色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合理的使用可以给空间增添很多活力和生命力,而北欧风格软装设计中的色彩更完美的印证了这一句话,北欧风格软装设计中明快的色彩,带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温和又不失自然。正是因为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北欧风格的软装设计。  关键词:北欧风格;软装设计;色彩应用  在现在的室内装修行业,北欧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受大众追捧的装修风格,简洁的设计,明快的色彩,舒适的家居氛围,木色
期刊
[教学目标]  1.交流《朝花夕拾》的相关故事和人物。  2.结合具体文段分析“阿长”的“母爱”和“藤野先生”的“父爱”般的温暖。  3.体悟《朝花夕拾》的写作目的:在精神家园里取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反馈  师:一首歌中唱道: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生命中的那些花儿,聊一聊《朝花夕拾》。  读完《朝花夕拾》,你从书中读出了……  
期刊
摘 要:从古至今人就是群居动物,不是孤立的个体,他是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员,家庭是社会文明的基本单位,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以家庭为基础建立,这也是中国人家庭观念较重的原因之一。但随着人类进步,一些激进的年轻人提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封建社会毒瘤、对“门当户对”的爱情更是嗤之以鼻,但是抛开现实的理想化的爱情真的存在吗?  关键词:门当户
期刊
摘 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大量的民间美术作品,其中蕴含着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当代油画立足于传统文化,借鉴和运用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探寻创作的灵感。本文将结合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分析民间美术对中国油画的重要性,浅谈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对民间美术的借鉴与运用。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民间美术;借鉴;运用  民间美术作品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一种重要体现。中国当代油画创
期刊
爱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话题,文学作品中的女人是爱情的主角,他们追求婚姻自由与爱情平等。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作《雷雨》中的蘩漪与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她们都是美丽端庄、高贵典雅、自然真诚的上流社会的妇人,都有着看起来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然而在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她们为爱留下的足迹,是那样的令人为之扼腕、叹息……安娜与蘩漪都是传统文化作品中可歌可泣的悲剧人物,坎坷
期刊
摘 要:在20世纪5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提出的关于对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笔者结合在美国为期半年的音乐教育课堂引发对中国中学音乐教育的思考:1、课堂上师生关系在教学机制上的重要性;2、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在寓教于乐上的重要性;3、大力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在教学结构上的重要性;4、提倡多种乐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科趣味性;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强调在教育结构上的平等性。
期刊
摘 要:熟悉各种材料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掌握绘画的各种技巧,只有充分掌握了必要的绘画材料与技法,才能奠定个人作品风格,才能保证其作品的永久魅力以及艺术价值。作品风格的形成是与绘画材料和技法的创新进步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材料;技巧;作品风格;忻东旺  从乔托、波提切利、提香、达·芬奇、伦勃朗、鲁本斯到安格尔,我们不难发现,大师作品中显露出那种珍珠绸缎般的质地,富于柔润、典雅、高贵的神秘气质,其特有
期刊
摘 要:风景油画是一种油画的艺术形式,随着近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本文介绍了我国风景油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风景油画中意境的作用以及影响绘画中意境构成的因素,并阐述了绘画中意境的表达途径,以期提升我国风景油画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油画艺术;风景油画;意境美  在中国的绘画发展史中风景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绘画形式,占据了一类单独的艺术形式。我国的风景油画发展较晚,更加重视绘画
期刊
摘 要:书法鉴赏教育是书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丰富学生书法艺术知识、提升学生书法艺术素养、激发学生书法艺术兴趣具有促进意义。素质教育推广的今天,书法鉴赏教育在各大院校中备受歡迎。然而,在书法鉴赏教育开展过程中去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书法鉴赏教育质量不高。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书法鉴赏教育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书法鉴赏教育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书法鉴赏教育;书法教学;艺术  引言  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