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看蜀地先民的思想审美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任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治水,创建奇功,随着时间推移也产生了许多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了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本文将通过几个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分析其体现的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
  关键词:李冰;神话传说;蜀地;都江堰
  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1]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老百姓怀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在都江堰修建二王庙加以纪念,关于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也流传得越来越广。这些神话传说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了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及其发展变化,本文选取几个关于李冰治水的神话传说,分析其中体现的蜀地先民的审美意识和思想感情。
  一、李冰降江神传说
  《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卢求《成都记》:“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已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志,水遂漂下,左绵梓潼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唯西蜀无害。”在李冰降江神传说中,江神是一条蛟,使成都水灾泛滥;而李冰则为龙,庇护西蜀使之风调雨顺。这两个形象跟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些形象和古时先民的某种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有关。詹鄞鑫曾考证:“夏人和他们的祖先仰韶文化古人之所以把龙作为人类感生的图腾动物来崇拜,可能跟夏人祖先所面临的黄河流域的洪水灾难有关。” [2]在中国神话中龙为众鳞虫之长,四灵之首,是一种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代表着神圣皇权,有统治四海之力,风调雨顺、求雨祈福这类活动通常与龙相联系。因此“冰神为龙”可见他身上寄托着蜀地居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也显示出他们对于李冰的敬重和热爱。而多数情况下蛟代表着兴风作浪,泽野千里,通常被称为恶蛟。因此,在这里以蛟龙来指示江神可见蜀地居民深受水灾之苦,江神是一个作恶的负面形象。人们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并赋予其不同情感这种方式,委婉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愿望和爱憎,留给后人无限想象与思考空间。
  二、李冰显圣传说
  据传,宋开宝五年八月,成都西北大雨倾盆,岷江黑浪滚滚,席卷而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也快被冲毁了。永康军(今灌县)知军文宝和许多百姓都忧心忡忡,正在万分焦虑之时,忽见江中一根木材一样的东西随着波涛漂了下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条大蠎蛇,身子横拦在都江堰上。第二天天刚亮,老百姓到都江堰一看,只见一条沙堤巍然屹立江中,那汹涌的洪水驯服地沿南江流入新津江口。再到祭祀李冰的“李公祠”一看,祠内插的彩色旗帜皆湿淋淋的。后来,百姓听说嘉州、眉州(今乐山、眉山)一带,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只有成都安然无恙,才知是李冰显圣,保祐平安。这个传说中,李冰并没有直接现身,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强大力量存在着,他并非处处、人人可见,却一直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保护百姓,庇护一方。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在此传说中,老百姓对暴雨洪水的到来忧心忡忡,这表现出人们对于暴雨洪水为代表的不可控制自然力的恐惧和敬畏,同时这也是人类因无法掌控自己命运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体现。此时,李冰显圣保护百姓免于灾难,他是人们为与不可控自然力相对抗而创造出的一个身负超自然力量的神的形象: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他可以做到;自然力原本是无法控制的,但他可以征服自然力。从这里可以见出蜀地居民对于治水英雄李冰的敬仰,以及对客观自然的美好期许。
  三、李二郎降恶龙传说
  相传古时岷江中恶龙为害,常搅得江水翻腾,蜀地百姓常受洪水困扰。李冰知道此事后,就让他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斗恶之后,七圣和哮天犬战死,恶龙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恶龙踪影,却遇到一位婆婆,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捉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婆婆的家乞求食物充饥。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恶龙,就煮了面条予它,面条到了恶龙的肚里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住,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此后,江中再无恶龙兴风作浪,蜀地风调雨顺,成为天府之国。
  在这则传说中出现了一个地名——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群峰环绕、林木葱茏,是我国的道教名山。李二郎是在此处遇到了婆婆,这位婆婆后来又在此处惩治了恶龙,这体现出了道教对于中国民间神话传说的渗透和影响。婆婆看穿了恶龙的真面目,并在青城山将其降服,一方面婆婆居于道教名山,身上带有道教仙风道骨的传奇色彩;另一方面,婆婆帮助李二郎制服了恶龙,帮助了老百姓,使蜀地风调雨顺,这是人们把自己对幸福生活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加在了婆婆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她的身上既有蜀地人们的愿望,同时,也分担了一些原本属于李冰父子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完全寄希望于神到自己融入保护家园的进程,以人自身的力量去与自然力抗争,这是“力的崇高”向“人的崇高”的轉变。
  李冰治水神话体现出蜀地先民想象力的充分发挥,通过以上三则不同的神话传说可以发现,人们在神话传说中寄予了对李冰父子的歌颂、赞扬,充分表达出了他们对治水英雄的敬仰和热爱。而由完全寄希望于神到人类自身的参与,由崇尚 “力”到崇尚“人”的审美观念的转变,也体现出蜀地先民自身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人本身的重视,这对后世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
  [2]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冯思刚,钱安靖,吴嘉陵:《成都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
  [4]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简介:
  查梦晓(1996~),女,重庆涪陵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内容由德国著名翻译学家威密尔提出,它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法则。本文主要用这三个原则对《长生殿》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许渊冲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此来证明目的论比其他译本更适合指导文学翻译。  关键词:目的论法则;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许渊冲译本  一、前言  《长生殿》 是我国清代时期戏曲大师洪昇的代表性作品,生动地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历经多年探索,已形成多种典型的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但当前我国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仍然存在创业实践活动形式化、创业实践活动覆盖面有限、创业实践平台不足、创业配套措施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创业教育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模式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拓宽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期刊
摘 要:在《大唐开元礼》撰写的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到开元二十年(732年),大射礼已经被废除,然而《开元礼》还是将其纳入。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对于古礼的因袭,更体现了《开元礼》试图以保存古礼的形式继承《礼记》的思想,反映了‘爱礼存羊’的撰写原则  关键词:礼记;开元礼;射礼;爱礼存羊  开元年间决定修撰礼典的时候,改撰《礼记》的建议被率先提出。虽然这一提议由于执行上的困难而没有被采纳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从语言要素方面对《你是人间四月天》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根据赵彦春教授和黄新渠教授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两个英译本综合翻译策略进行批评与赏析,并且试图通过分析找到译文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而使得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  关键词:翻译批评;语言要素;《你是人间四月天》  1 引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写作时间不详。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选取《牡丹亭》的第一出《标目》的英译本,对汪榕培英译本和许渊冲和许明英译本进行翻译批评与赏析,一次来探讨戏曲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牡丹亭》;《标目》;翻译批评与赏析  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极富魅力的艺术表演形式历来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牡丹亭》是16世纪中国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戏曲共五十五出,描写了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生死之恋,热情歌颂
期刊
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常常会出现用“透视”一词解释的。“透视”是西方绘画的概念,西学东渐,几十年来常用西方绘画概念解释中国画。但是“透视”是无法确切解释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的。中西方的艺术思维方式就有本质的差异,西方是二分思维,中国是综合思维。西方的艺术概念多数只可以用来分析中国艺术而解释不了中国艺术。  “透视”是用眼睛看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在平面上表现三度空间。中国山水画家不仅需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从《元嵩墓志》的形制、志文的内容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北魏时期的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对该墓志进行专项研究。此碑结体形态方健浑朴。圆朗恣肆,笔饱意浓,柔和含蓄,笔致刀法和谐一致,仿若墨迹原稿的再现。通过对该墓志的创作实践以及书风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学习墓志书法、研究北魏楷书、开阔楷书技法创作视野,同时也为今后的楷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北魏;元嵩;墓志;书法风格  
期刊
摘 要:《李济墓志并盖》是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出土的一方墓志,石现藏西安市长安区文物管理处,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藏拓。本论文从《李济墓志并盖》的形制、题铭、志文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文化、丧葬礼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李济家族世系、生平的研究;墓志的形制、纹饰及墓志文体的分析;墓志书法风格的分析。此碑楷法成熟,章法俊逸疏朗,用笔笔潇洒飘逸,笔画方润整齐,结体扁方含动势,笔势舒展。通过创作实践以及
期刊
摘 要:文化艺术展馆这一高级艺术形态,必须有强劲的硬件设备进行支撑,另外更需要有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展示地域性文化。苏州地区经济发达,但是其文化艺术展馆却无法与当地优秀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更满足不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严重缺乏地域性的特色。本文探讨了苏州文化艺术展馆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要素以及设计手法,可以为未来文化艺术展馆的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文化艺术展馆;空间设计;地域性  引言  苏州是一
期刊
摘 要:在荒诞意识的关照下,略萨采用变形的方式来表现社会困境,用文学作武器去揭露和批判现实中的丑陋现像,同小说的内容相辅相成,进一步展现了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略萨;荒诞意识;变形  略萨的小说创作多以近现代拉丁美洲的秘鲁为故事背景,他用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笔触,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专制腐朽、荒谬怪诞的非理性世界。为了多角度的表现荒诞主题,略萨用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挖掘现实背后更深刻的东西。其中变形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