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点分析和发展前景展望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钢琴协奏曲是钢琴作品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方的钢琴协奏曲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钢琴创作者就开始了对中国钢琴协奏曲的探索,五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本文结合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中国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中国钢琴协奏曲 艺术特点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 钢琴协奏曲的含义和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回顾
  所谓协奏曲,是指主奏乐器和交响乐队协作演出的套曲。钢琴协奏曲,就是指钢琴和交响乐队共同演奏的钢琴作品,也称为钢琴主奏曲。这种钢琴曲形式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伴随着主调音乐的确立,在钢琴演奏主旋律的同时,常常会有一些其它乐器辅助演奏,目的是获得更好的声响效果,后来逐步形成了当今的协奏曲形式。一般来说,钢琴协奏曲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奏鸣曲部分、浪漫曲部分和回旋变奏曲部分,中间还可以加入一些独奏或华彩。
  中国最早的协奏曲并不是钢琴协奏曲,而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作品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中国的传统音乐素材相结合,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为后来钢琴协奏曲的出现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文革”时期,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诞生,这部作品取材于著名的《黄河大合唱》,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等人集体创作而成,让其他创作者和观众们看到了创作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可能性,这种成功的尝试,为中国钢琴协奏曲指明了民族化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当时特殊的年代中,大大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此后,又诞生了《红色娘子军》《南海女儿》等。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艺术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一大批优秀的创作者重新激起了创作热情,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杜鸣心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许常惠的《钢琴与国乐队的协奏曲》、丁善德的《bB大调钢琴协奏曲》、罗京京的《钢琴与乐队》、谭盾的《钢琴协奏曲》、黄安伦的《g小调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都在不同方向上对钢琴协奏曲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同时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为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 中国钢琴协奏曲的艺术特点分析
  1 民族化创作原则的坚持
  钢琴是一门外来的艺术,而任何一门外来的艺术传入中国,都必须经历一个民族化的过程,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获得中国观众的认可。中国钢琴创作者对此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也一直都在身体力行。中国第一部在世界舞台上产生影响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一部民族风格十分鲜明的作品,贺绿汀先生将西方的作曲技法和钢琴创作的一般规律,和中国传统的音乐素材相结合,使得作品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味。钢琴协奏曲《黄河》,更是民族化的典范作品,在原有合唱素材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对作品进行了恰到好处地改变,使之不但符合一般钢琴协奏曲的程式特征,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刘敦南创作的《山林》,实现了中国苗族的“飞歌”与西方钢琴奏曲的有机融合,作品以“飞歌”的音调为基础,采用“包含调式调性在内的一个八声音阶”的调式,表现出了很强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韵味。此外,还有谭盾的《钢琴协奏曲》、黄安伦的《g小调钢琴协奏曲》等作品,都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性因素。可以说,在钢琴协奏曲中体现民族元素,融入民族精神,已不再是一种创作技法和创作追求,而是创作者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他们身上流淌着的中华民族血液,让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激发出一种民族责任感,而作品中民族性的表达,则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2 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中国钢琴协奏曲中,很多作品都是集体创作而成。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钢琴奏协奏曲的创作难度很大,一个钢琴创作者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乐器都十分熟悉,特别是钢琴之外的部分,往往是钢琴创作者们所不精通的,这就需要其他作曲家的帮助;另一方面,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当时的音乐创作往往被赋予很强的政治色彩,原本单纯的艺术创作被当做了政治任务来对待,这就要在上级的要求下成立创作班子,进行集体创作,完成任务或献礼。例如,《黄河》的创作,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典型。在“文革”时期,殷承宗等人,在有了创作想法之后,通过种种渠道得到了上级的同意,然后成立了殷承宗、储望华、盛洪礼等人的创作班子,他们深入黄河延安体验生活,获得第一手创作资料,回到北京之后,上级为他们提供了一套公寓,开始了同吃同住的集体创作生活,据储望华当时的回忆说,创作中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每人负责创作一部分,然后将自己的创作拿出来讨论,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则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经过一年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作品的初稿已经形成,最终作品于1970年1月创作完成。还有很多作品,也都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如《山林》《红色娘子军》等,因为钢琴创作者不可能对所有的乐器都十分熟悉,更不用说予以有机的运用。可以说,集体创作是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反映出了发展之路的艰辛,但是也正是在集体的力量下,才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作品。
  3 作品类型多为改编作品
  不仅是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所有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都有着二度创作的特点,即改编的作品较多,无论是在建国初期、“文革”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改编作品的数量都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方面,钢琴是一门外来的艺术,要想让中国观众尽快地接受它,采用观众们所熟悉的民间歌曲、民族器乐素材,可以说是一个捷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十分丰富,创作者没有理由对它们视而不见,作曲家采用民间音乐的曲调或素材,以此为核心进行各种发展和改编,使之有机地融入到钢琴协奏曲中去,能够将中国本土化的民族元素和西方的传统钢琴协奏曲相结合。例如,王建中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浏阳河》,《浏阳河》是一首湖北地区的流传很广的民歌,其旋律几乎是家喻户晓,王建中在改编中,充分尊重了原曲的旋律风格,运用了钢琴的性能和表现手法,并注重伴奏部分实用性,引子、主奏、变奏、华彩、尾声部分一应俱全,使得观众们欣赏的时候,既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有一种新奇的感受,因为之前没有人听到过钢琴版本《浏阳河》,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还有《三十里铺》《黄河》等作品,都是改编曲目中的典范作品。   三 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前景展望
  1 坚持民族化和全球化融合的道路
  在民族性的坚持和表达方面,我们的前辈们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垂范,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也是唯一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已然来临,一体化的世界已经形成。要想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下站稳脚跟,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唯一的道路的就是民族化。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同时,这种民族化并不意味着是一种保守和闭门造车,而是一种多元融合的姿态,用世界的眼光来珍惜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民族音乐财富,同时也积极吸收西方音乐的精髓,使之和民族音乐形成有机的融合。具体到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就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深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将其作为重要的素材宝库,这将是中国钢琴作品保持其民族性风格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钢琴创作的一般规律,积极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和地区优秀的创作经验,使之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最后创作出来的作品,既符合钢琴创作的一般规律,又能够被全世界的观众所认可。要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狭隘,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们期待的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沟通与融合,这也是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的必经之路。
  2 尝试对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新
  21世纪,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生活,而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同样需要创新。例如,在作品的形式上,钢琴和交响乐队的配合,只是一个历史的传统,而不是意味着唯一,音乐创作不同于科学实验,本来就没有是非对错,我们的创作者经就曾将钢琴和民族乐器相融合,创造出了钢琴和民族乐器之间相互竞奏和协奏的全新形式,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然民族器乐可以运用,同样,我们还可以大胆尝试将钢琴和流行音乐中的电声乐器进行些协奏,如双排键电子琴、架子鼓等,或者是选取和钢琴共同组成的主奏乐器,或者是作为辅助演奏,让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更加新颖。在今天看来,我们所做出的很多尝试,很有可能为当时所不解,但是几百年前,钢琴协奏曲诞生之初,不也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吗,我们今天的尝试,若干年之后,也是一种历史。所以要有一种创新的精神,这将是中国钢琴协奏曲发展的源泉之所在。
  3 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
  中国钢琴协奏曲中有很多都是改编作品,要用一种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这一现象。一方面,由民族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钢琴协奏曲在群众中的普及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一方面,伴随着多元化文化发展的形式,中国钢琴协奏曲也不能只局限于改编曲这一个单一的圈子里,而是应该追求一种全面的发展,以防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走进误区。所以,新时期下,我们期待着有更多原创作品的出现,这就需要创作者要将创作的眼光重新投放到生活中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者要用心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之所在,然后,再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作品,既能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能为大多数的观众所接受。
  4 体现钢琴协奏曲的时代特征
  我们今天对钢琴艺术史进行回顾,会觉得之前的很多钢琴协奏曲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是和当时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生活的洗礼之后,反而更加的历久弥新。拿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就是浪漫主义创作者们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然后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当时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并且用自己个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在今天的创作中,也要注重这种时代性特征,不能停留在前人的成绩之上,也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应当能够展示出当今这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更多地融入当今时代的气息。同时,在创作中也要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因素,让这种自我想法的认可和坚持,成为我们这一个时代人们的标志,或许若干年后,我们这代人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也会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作品。
  综上所述,任何一门外来的艺术传入中国,都需要经过一段长时期的适应和发展过程,然后才能逐渐为艺术创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钢琴协奏曲也不例外。然而,令我们欣慰的是,中国钢琴艺术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执着地走在不断探索和前进的道路上,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走出了一条既符合这门艺术一般的创作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之路,钢琴协奏曲已然成为了中国钢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钢琴创作的整体水平。
  本文简要总结了现当代中国钢琴协奏曲所共有的特点,并对中国钢琴协奏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还要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的传统,同时注重和时代的结合,和生活的结合,创作出更多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同时在国际乐坛上也有着较高影响力的作品。
  注: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2BYS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帆:《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之探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 李琪:《钢琴协奏曲〈山林〉和〈春之采〉之分析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3] 郑远:《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探》,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 周润静:《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特点与作品分析》,《阴山学刊》,2008年第4期。
  [5] 李宁:《对三部钢琴协奏曲创作风格的解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常丽文,女,1971—,河南郑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工作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从文艺美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审美标准和价值观,辨析内容真与形式美的关系一直是我国译论史上的一个传统命题。作为从美学视角出发的翻译理论标准,“化境”主张散文翻译的“形”、“神”再现,是散文翻译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指导作用。通过研读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名篇佳作原文和译文,能切身体会散文翻译的“化境”美,为散文翻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启迪。  关键词:化境 散文 翻译 美学价
期刊
摘要 春秋战国尽管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但儒家的伦理道德并没有消亡,它仍然对社会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且思想界十分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少思想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探讨治国之道、为人之道等,其中还有不少思想家从家庭视角探讨德育思想,如在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家庭伦理思想中,有关婚姻伦理、孝悌伦理、和谐伦理的论述就具有典型性的德育规范意义,对今天的人格修养与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摘要 朱载 的艺术成就非常丰厚,并且在研究的每个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研究精神则是后人学习的榜样。朱载 虽为皇家世子,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只有沉浸于学术研究。本文将对他取得伟大艺术成就的思想源流加以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挖掘其艺术作品内涵打下基础。  关键词:朱载 宋明理学 象数学 科学性 思想源流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朱载 (1536-161
期刊
摘要 体育文学是伴随着体育与文学的产生而发展的,它的发展始终以人的运动美为主题,同时外界的各种因素也影响着它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代体育文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梳理,并提出体育文学今后发展的策略,旨在为体育文学更好地发展探索新的出路。  关键词:体育文学 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文学堪称是“时代的典范”,它深刻反映了所属时代的生活风貌和社会变迁,多角度地表
期刊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主流的网络文化,出现了许多新词语、新说法,对几千年以来形成的汉民族共同语及教学活动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言一起发挥着影响力,共同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交际服务。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信息传播 语言变异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流行语成为语言世界中的新生力量,新词语、新说
期刊
摘要 美国著名导演蒂姆·伯顿执导的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叫“Big fish”,中文翻译成了《大鱼》。在这部影片中,擅长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蒂姆·伯顿有意混淆真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把许多童话元素穿插于影片的叙事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恐怖而妖艳的童话气息,其目的就是让童话与生活纠缠在一起,让男人在童话的气氛里成长,让生活的现实与童话的美好合并在一起。本文试从影片表现出的童话特征、影片出现的传统童话的影子、童话对
期刊
摘要 体育舞蹈的肢体语言文化,就是通过舞者神韵平衡的动作,描绘人们对健康与艺术的追求。舞者的身体是基础,给人带来美感与享受的舞蹈是语言,能传递、感染与提升的美就是文化。  关键词:体育舞蹈 肢体语言文化 创作 灵魂 追求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体育舞蹈无论是飘逸在国际舞池,还是被自我感觉良好的市民扭动在立交桥下,都以其从内而外的健美目标,招领着广大的爱美者。无论是哪
期刊
摘要 《致命魔术》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惯用的“复仇”电影母题基础上,显示出“二元对立”的认知结构。既有男主角之间和男主角自身的二元对立,也有魔术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二元对立。正是基于此,才构成了《致命魔术》最基本的矛盾冲突,而影片表现出的罪与罚、生与死、道德与失德、阴谋与爱情、成功与失败、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超现实、悲剧性与戏剧性等一系列二元对立因素不仅是推进影片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构成了电影巨大的情节与审
期刊
摘要 创造是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灵魂。它绝不是对景描摹的图谱,那种对景写生的花鸟画稿,只能说是创作的素材,创作还需要作者在大量写生素材中进行艺术加工整理后,才能创作成为完整的“新奇”作品。写意花鸟画强调的是“造境”“写心”,重视意境之美,启发观众的联想,从自然美的角度,展现抒发飘逸玄远美学思想内涵,潜移默化地对情操、情怀起到感化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意境 构图 激情 艺术格调  中图分类号:J222
期刊
摘要 《美丽的磨坊女》及《冬之旅》分别为弗朗茨·舒伯特第一部和最后一部声乐套曲。两部作品的词作者都是大诗人缪勒,由于完成年代不同,环境变化大,作者的心境也有着很大的反差,因此,作品表现的音乐之美也极为不同。作者从这两部声乐套曲的音乐审美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在音乐创作时的一个新视角,希望这个新视角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后来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艺术歌曲有所帮助。  关键词:弗朗茨·舒伯特 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