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形成的基础。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工作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能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力地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将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生的心灵 心理素质 评价
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其它素质形成的基础和中介,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为了判断和衡量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必须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条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这就是心理素质评价。心理素质教育评价能够系统地收集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并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这样教师便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地防止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中特殊发展领域,充分地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如果老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搞不清楚他们所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对学生心理素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思想多变,我们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差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比如,有的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最佳点,这时我们就要充分的了解到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学生智力较好,但学习时焦虑、紧张,所以,造成学习未达到最佳点。再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在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低落,而下课时却生龙活虎,判若两人,作业勉强应付,不愿努力思考;有的甚至厌学,厌恶老师,不愿进学校,渴望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等。
二、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心理诊断
这里所说的诊断属于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我们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随着教师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尽量要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要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一个教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是决不可能了解学生心理感受的,当然也无法理解学生的行为举动。我在每次交谈中,都把自己角色替换成当事人,与之同乐,与之同悲。不只用耳朵去认真听,更用心去细细体会,理解归因后,再与他们共同进行分析,并达成共识,从而平抚学生的激动情绪。通过心理诊断,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缺乏学习动力,势必造成学习的冷漠态度,造成心理上的疲劳。
2.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等。
3.老师方面的因素。对学生持否定态度,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难免产生厌恶情绪;老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心理需要不能满足。
三、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
恰当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并得到恰当的肯定,这是他成长过程中成功的体验,这会大大增强和坚定他使自己发展完善的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在对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时要体现其科学性和艺术性。
1.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是“未完成的,有待发展的人”,作为学生必然有缺点,要尊重善待学生的缺点,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要学会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相信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学生得到一种“我能行”的暗示,这种暗示越强烈,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带给孩子的,应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先天的学习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就会释放出来。适宜的环境靠什么来创造呢?我认为教师的积极评价无疑会促使这种环境的出现。而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激励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教师要迎合这种心理需求,使其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教师在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发现学生细小的进步和变化,及时鼓励和赞扬,使每个学生都生活在教师的欣赏和尊重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者外,更要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孩子,运用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协助孩子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改变自我。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在困难挫折面前犹豫不决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以及针对出现的困难给予具体的帮助,这样能使其具有敢于迎难而进的意志品质,从而加强学习动机的发动和维持的力量,这种品质的发展、形成,集中表现出来后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展学生。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要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并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积极主动的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进而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有发展性,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要以一定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各项素质得以发展提高的过程离不开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助推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就是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发挥这个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心理素质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把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产生“核聚变”,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的心灵 心理素质 评价
在当今以“素质教育”为主体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其它素质形成的基础和中介,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认为,“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自卑等良好的品质。”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为了判断和衡量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必须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条件、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这就是心理素质评价。心理素质教育评价能够系统地收集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并进而作出更为精细的分析,这样教师便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地防止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发现学生心理素质中特殊发展领域,充分地因材施教。那么如何发挥学生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了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如果老师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搞不清楚他们所出现的问题,就不能对学生心理素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思想多变,我们必须有个坚定态度,对学生,尤其对一些思想转化比较慢的差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必须要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方能见到成效。比如,有的学生偏离了学习的最佳点,这时我们就要充分的了解到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学生智力较好,但学习时焦虑、紧张,所以,造成学习未达到最佳点。再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表现在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低落,而下课时却生龙活虎,判若两人,作业勉强应付,不愿努力思考;有的甚至厌学,厌恶老师,不愿进学校,渴望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等。
二、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心理诊断
这里所说的诊断属于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我们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随着教师与学生接触了解的增加,学生的错误、问题也就会自然地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应有一颗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尽量要看到学生的闪光之处,要更多地从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一个教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是决不可能了解学生心理感受的,当然也无法理解学生的行为举动。我在每次交谈中,都把自己角色替换成当事人,与之同乐,与之同悲。不只用耳朵去认真听,更用心去细细体会,理解归因后,再与他们共同进行分析,并达成共识,从而平抚学生的激动情绪。通过心理诊断,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部动力,缺乏学习动力,势必造成学习的冷漠态度,造成心理上的疲劳。
2.缺乏某些良好的性格特點。如有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没有坚强的意志等。
3.老师方面的因素。对学生持否定态度,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难免产生厌恶情绪;老师在课堂上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学生的心理需要不能满足。
三、发挥心理素质评价的积极作用
恰当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并得到恰当的肯定,这是他成长过程中成功的体验,这会大大增强和坚定他使自己发展完善的信心,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在对学生心理素质评价时要体现其科学性和艺术性。
1.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理解,是师生彼此沟通的桥梁。老师信任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是“未完成的,有待发展的人”,作为学生必然有缺点,要尊重善待学生的缺点,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要学会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相信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学生得到一种“我能行”的暗示,这种暗示越强烈,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带给孩子的,应是暖意、亲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这样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鼓励学生。心理学认为,人类有先天的学习潜能。在适宜的环境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潜能就会释放出来。适宜的环境靠什么来创造呢?我认为教师的积极评价无疑会促使这种环境的出现。而教师的评价方式可以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充满激励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手势都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教师要迎合这种心理需求,使其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特别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的赞扬,教师在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发现学生细小的进步和变化,及时鼓励和赞扬,使每个学生都生活在教师的欣赏和尊重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者外,更要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孩子,运用学生心理素质评价,协助孩子认识自我、突破自我、改变自我。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在困难挫折面前犹豫不决时,给予热情的鼓励,以及针对出现的困难给予具体的帮助,这样能使其具有敢于迎难而进的意志品质,从而加强学习动机的发动和维持的力量,这种品质的发展、形成,集中表现出来后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发展学生。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要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并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积极主动的确定新的奋斗目标进而主动、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有发展性,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要以一定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各项素质得以发展提高的过程离不开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助推作用。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质就是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充分发挥这个评价体系的积极作用,才能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心理素质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把学习潜能激发出来,产生“核聚变”,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