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契合点
开发点 联系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5-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抓住重要认知点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环节落到实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要重点抓学生思维训练契合点、实践操作技能开发点和应用训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踩点”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找到学习的关键节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自主学习,找准思维训练契合点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探索、体验,找到打开教材理解感知的大门。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引导,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思维训练的契合点,进行预先的点拨和解读,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时,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对“毫米的认识”,难点是“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感知,笔者让学生对身边某个较短的物品进行长度估测,并规定过关标准:凡是误差在3毫米之内的算合格,不合格的继续估测,同桌之间互相监督。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安排兴致特别高,都迫不及待地主动进行估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估测过关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个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教材文本充分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规划。实践有力证明:这样的“踩点”非常有必要,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这也说明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把握比较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多赢局面。
二、实践操作,针对学生技能开发点
数学教材有众多动手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直观性强、操作目的明晰,自然能够给学生以实践感知体验,让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数理概念,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实践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实际接受特点。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数、摆、画、摸、拆等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大大提升其技能水平。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笔者专门准备了一个台秤,拟在班级内搞一次竞赛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估算下面几项内容:全班同学总体重、全部课桌凳子总重量、全部书包总重量。估算最接近的为优胜者。每个小组有三次称量机会。计量单位为吨和千克。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因为每个小组只有三次称量机会,所以在具体操作前,他们都要进行一番策划,每一个项目只能找一个“标准物”。在称量时,要看准具体数字,并做好记录。换算时要经过几个学生的验算,这样才能确保准确率。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操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为教师设定了条件,学生不仅要进行实际操作,还要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所以要进行相关的技术技巧策划研究。这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让操作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三、应用训练,把握数学生活联系点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教材和生活之间架设桥梁,用现实应用来感知数学概念,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学习体验。数学生活的实际应用,是学生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数学,学生亲身感知之后,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实际应用中对数学有了别样的感觉。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时,为让学生能够建立更多的生活认知,笔者在课堂内开展了一个虚拟商店,让学生来“买卖东西”,熟悉加减法的运算和验算。首先找两个学生做“售货员”(一个负责拿“商品”,一个负责“结账”),一部分学生做“顾客”。现场进行模拟“买卖”。“顾客”陆续来买东西,“售货员”要报价,“顾客”还要还价,最后达成一致成交价。其他学生进行价钱运算和验算。负责表演的学生开始还有点羞涩,但很快就进入角色,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被点爆,其他学生忙着计算、验算,现场性很强,学习效果相当好。
这个案例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学生通过模拟买卖,在运算和验算方面有更多的真实体验,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升了学生数学感知能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更多的感知。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研究,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切准教学时机,运用“踩点”工夫,在教学关键节点上做好预设调查,抓住教学契机,给出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的思维与教材、与生活都能够实现有效链接,促使认知的巩固和转化。
(责编 林 剑)
开发点 联系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15-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抓住重要认知点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教材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清晰把握。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环节落到实处,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要重点抓学生思维训练契合点、实践操作技能开发点和应用训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踩点”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找到学习的关键节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自主学习,找准思维训练契合点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恰当的方式,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探索、体验,找到打开教材理解感知的大门。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引导,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思维训练的契合点,进行预先的点拨和解读,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时,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是对“毫米的认识”,难点是“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让学生有更清晰的感知,笔者让学生对身边某个较短的物品进行长度估测,并规定过关标准:凡是误差在3毫米之内的算合格,不合格的继续估测,同桌之间互相监督。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安排兴致特别高,都迫不及待地主动进行估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采用估测过关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这个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对教材文本充分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学规划。实践有力证明:这样的“踩点”非常有必要,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这也说明教师对学生思维训练把握比较到位,实现课堂教学的多赢局面。
二、实践操作,针对学生技能开发点
数学教材有众多动手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直观性强、操作目的明晰,自然能够给学生以实践感知体验,让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数理概念,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实践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实际接受特点。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数、摆、画、摸、拆等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大大提升其技能水平。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时,笔者专门准备了一个台秤,拟在班级内搞一次竞赛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估算下面几项内容:全班同学总体重、全部课桌凳子总重量、全部书包总重量。估算最接近的为优胜者。每个小组有三次称量机会。计量单位为吨和千克。学生开始行动起来,因为每个小组只有三次称量机会,所以在具体操作前,他们都要进行一番策划,每一个项目只能找一个“标准物”。在称量时,要看准具体数字,并做好记录。换算时要经过几个学生的验算,这样才能确保准确率。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操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为教师设定了条件,学生不仅要进行实际操作,还要注意操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所以要进行相关的技术技巧策划研究。这也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验,让操作有了明确的目的性。
三、应用训练,把握数学生活联系点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注意在学生、教材和生活之间架设桥梁,用现实应用来感知数学概念,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学习体验。数学生活的实际应用,是学生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数学,学生亲身感知之后,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实际应用中对数学有了别样的感觉。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加减法的验算》时,为让学生能够建立更多的生活认知,笔者在课堂内开展了一个虚拟商店,让学生来“买卖东西”,熟悉加减法的运算和验算。首先找两个学生做“售货员”(一个负责拿“商品”,一个负责“结账”),一部分学生做“顾客”。现场进行模拟“买卖”。“顾客”陆续来买东西,“售货员”要报价,“顾客”还要还价,最后达成一致成交价。其他学生进行价钱运算和验算。负责表演的学生开始还有点羞涩,但很快就进入角色,买的东西越来越多,课堂气氛被点爆,其他学生忙着计算、验算,现场性很强,学习效果相当好。
这个案例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学生通过模拟买卖,在运算和验算方面有更多的真实体验,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升了学生数学感知能力,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有更多的感知。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全面的知识储备,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研究,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切准教学时机,运用“踩点”工夫,在教学关键节点上做好预设调查,抓住教学契机,给出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的思维与教材、与生活都能够实现有效链接,促使认知的巩固和转化。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