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贸易之路、外交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中土与西域诸国间有强烈的文化碰撞和频繁的贸易往来,对两地产生深遠影响。纵横千古之间,中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西域诸地,中土的四大发明:造纸、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也经此路传到西域,而随之而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的传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对中土都有深远的影响。在这条路上,也有不少美丽的“举手之劳”,看似不经意,但也对当时的中土带来了丰硕的“果实”。而这些美味的“果实”就是那些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当中所传入中土的植物。
粮食作物——小麦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禾本科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粮食作物。虽然没有翔实的史料记载小麦来自于西域,但古学界普遍认为小麦的原产地在肥沃月湾(从地中海延伸到伊朗的广阔地区)或肥沃月湾的西部地区——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和土耳其等国家。在伊朗北部,考古学家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小麦,而中国发现最早的小麦遗址是河姆渡流域附近及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在楼兰的小河墓地出土了4000年前的炭化小麦,这也说明小麦是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原地区。
牧草之王——苜蓿
拥有“牧草之王”美誉的苜蓿也是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土,这种在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古老的优良牧草,根系发达、茎高尺余,开出紫色簇状小花,结出如螺旋般的果实和肾形的种子。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化的饲料作物,苜蓿起源于古代波斯,公元前500年由波斯传入希腊,公元前200年,传入意大利和北非,随后,向东方传播。在传播过程中,苜蓿主要作为饲料喂养战马和骆驼。公元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在乌弋、安息、大月氏、大宛等地(今中亚地区),见到大面积种植的苜蓿。但直到公元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才从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带回大宛马和苜蓿种子。苜蓿最初只给天子座驾所用之马匹作为饲料,有“天马常衔苜蓿花”之说,后期大面积广泛种植。据《史记·大宛传》记载:“大宛国左右……马嗜苜蓿。汉使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由此可见,汉武帝时期最早引入苜蓿。唐代颜师古为《汉书·西域传》作注:“今北道诸州,旧安定北地之境,往往有苜蓿者,皆汉时所种也。”北魏时期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苜蓿的栽培方法和利用价值:“土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如韭法。”《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之后各个朝代也有专门记载,这说明苜蓿的传播及驯化成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作为域外物种,能历经各个时期经久不衰,广泛传播,离不开苜蓿的自身特性,也离不开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在各个朝代,苜蓿是战马的重要饲料作物。
石榴酒,葡萄浆
“石榴酒,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由长安到罗马,漫漫丝路回荡的唐人歌声传唱着大唐的鼎盛。虽是唐人歌声,但石榴和葡萄的最早传入并非在唐朝,而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和苜蓿、大宛马一起带回了石榴和葡萄的种子。中土也有葡萄,但味道十分酸涩。
葡萄,原为“蒲陶”,《史记.大宛列传》描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石榴原产于古波斯到印度西北部的喜马拉雅一带(现中亚地区),古波斯人称石榴为“太阳的圣树”,是多子丰饶的象征。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北魏《齐民要术》均有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所以当时石榴也被称为“安石榴”,事实上,“安石国”是两个地方,即当时西域的“”安国”和“石国”。唐朝女子中盛行用石榴汁来染色,做成朱红色的石榴裙,这也是今天常说“拜倒在姑娘的石榴裙下”中石榴裙的由来。
石榴的引入及广泛传播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石榴引入之初,同苜蓿类似,作为外来稀奇物种,专为帝王享用,“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洛阳伽蓝记》也记载:“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浮屠前荼林、葡萄异于余处,枝叶繁衍,子实甚大,荼林实重七斤,蒲陶实伟于枣,味并殊美,冠于中京。帝至熟时,常诣取之,或复赐宫人,宫人得之转饷 亲戚,以为奇味。京师语云:白马甜榴,一实直牛。”文中“荼林”即石榴。一直到东汉魏晋时期,石榴大面积种植才使得石榴开始走出皇家宫苑,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开始形成本土化的优良品种。东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石榴的栽培得到快速扩展,石榴的栽培、采收、储藏和加工技术日趋精细,并得到全面推广,明代更是石榴种植业发展的高峰,时人谓:“凡家累千金,恒屋稍治,必欲营治一园。”在我国悠久的栽培历史中,石榴也形成了众多别名,如若榴、安石榴、榭榴、海榴、丹若、海石榴、金庞、金罂、天浆等。
“胡瓜”和黄瓜
已有4000年种植历史的黄瓜同样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土。黄瓜,原产于古印度,引入时间略晚于苜蓿、葡萄和石榴。传入之初,原名胡瓜,因古代称聚居于西北的民族为“胡人”,黄瓜原为“胡人”所种,故有胡瓜之名。“胡瓜”更名为黄瓜和隋炀帝有关。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中《慎所好》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另有唐代杜宝的《大业杂记》记载:“(大业四年)九月,(炀帝)自幕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可以看出,雖然隋炀帝有一半胡人血统,但从内心对胡人有所忌讳,所以把所有带“胡”字的物品一律更名。引入早期对黄瓜的种植栽培技术较少,到了唐明清时期才有广泛记录。唐代《本草拾遗》和宋代《嘉祐补注本草》皆著录了黄瓜。王象晋《群芳谱》对黄瓜的形态特征描述得更为详尽:黄瓜“蔓生,叶如木芙蓉叶,五尖而涩,有细白刺如针芒,茎五稜亦有细白刺,开黄花,结实青白二色,质脆嫩多汁,有长数寸者,有长一二尺者,遍体生刺如小粟粒。多‘谎花’,其结瓜者即随花并出。味清凉,解烦止渴,可生食”。这说明,古人对黄瓜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值得一提的是,从唐诗宋词中推测,唐人极有可能掌握了温室栽培技术,可能规模远远没有现如今的温室那么大。唐代诗人王建在《宫前早春》中云:“酒幔高楼一百家,宫前杨柳寺前花。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蔬》中也说道:“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入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二月即结小实。”
“雪底菠薐如铁甲”——菠菜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薐如铁甲”,其中“菠薐”,即为菠菜,又名波斯菜、菠斯草、赤根菜、鹦鹉草、角菜等,是藜科菠菜属的一二年生草本绿叶类蔬菜,含有大量的铁元素,以嫩茎叶及根供食用。菠菜原产于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最早在隋代传入中土,但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唐初传入我国为帝王所享用才使得菠菜推广开来。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记述:“菠薐种出自西国,有僧将其子来。”西国当指原产地伊朗,因其古称波斯,故菠菜又有波斯草和菠斯等别称。由《新唐书》中《西域传》可知,使得菠菜真正进入帝王眼中的事件是泥婆罗国国王的贡品中有菠菜,“叶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
值得一提的是,菠菜在较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一种草药。唐代医学家孟诜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中,论述了菠菜的药性:“冷,微毒。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服丹石人,食之佳。北人食肉面,即平。南人食鱼鳖水米,即冷。不可多食,冷大小肠。久食令人脚弱不能行,发腰痛。不与蛆鱼同食,发霍乱吐泻。”这也间接说明,唐人对菠菜有了十分充分的了解,《食疗本草》也是世界最早的食疗专著。
胡豆 :豌豆和蚕豆
“蚕豆花开映女桑,方茎碧叶吐芳芬”,蚕豆也是由西域传入中土,而“蚕豆”之名最早见于杨万里的七言诗《蚕豆》:“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事实上,传入之初,蚕豆被称为“胡豆”,但“胡豆”还包括另外一种豆科植物“豌豆,而且豌豆的传入时间要早于蚕豆。”《管子》有“山戎出荏菽,布之天下”之语,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戎菽”与胡豆同义,即是豌豆,因为“种出胡戎”而被称为胡豆。无论是蚕豆和豌豆都是非常小的作物,为什么还要专门介绍呢?这是因为这两种引入而来的豆科作物在以前有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农耕社会,实行小农经济,唯有风调雨顺才有可能有丰收,但饥饿仍然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问题,特别是在兵荒马乱的朝代,这一问题尤其突出。而蚕豆和豌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被视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农书》称其为“百谷之先,最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饭充饱”;《天工开物》记载在湖北,蚕豆充饥果腹的价值不逊于当时普遍的主食黄米和小米。
红蓝花和胭脂
红蓝花,又名胭脂花,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后可放在石钵中研磨,淘去黄汁后做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关于红蓝花的传入时期并不确定,但肯定晚于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而关于胭脂的记述相对较多,后唐马缟的《中华古今注》中有记载:“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燕支,西方土人以染红,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妇人面色。名燕支粉,亦作焉支。”由此可见,在商朝就出现了胭脂,但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具体是哪种植物,只是被称作红蓝花,因为在后期,人们也发现了如紫茉莉、杜鹃花也有染色的功效。而“胭脂”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唐代以前,均是胭脂的异名,如“撚支”、“烟肢”等。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妆品,胭脂在历史中占有重要的角色。中原女人使用胭脂化妆要晚于匈奴人。汉代民歌《匈奴歌》中词云:“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殖。失我阏氏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也就是说,在当时,祁连山是重要的牲畜基地,胭脂产地主要在阏氏山,胭脂与“阏氏”读音相似,这也很可能是传入中原后被称作胭脂的原因。胭脂的传入,引起很大轰动,特别是在大唐时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虽然妃子笑是为了荔枝,但她的脸上绝对涂了胭脂。女人对胭脂的喜爱,帝王对妃子的宠爱,大力推动了胭脂的发展。胭脂不但制作原料多样,而且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一般要经过采摘、杀花、揉花、晾晒等数道工序。胭脂的使用也有专门记载,唐代宇文氏《妆台记》中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红楼梦》在第四十四回中也记述宝玉和平儿谈胭脂的用法,大致相同。
这些穿行在丝绸之路上的植物,是华夏民族宝贵的植物遗产!其实,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植物除上述以外,还有很多,细细追究,每种植物背后可能还隐藏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动人的传说。但凡带有“胡”字的瓜果蔬菜基本上都是有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胡椒、胡桃、胡萝卜,当然我们常见的大蒜、甘蔗、睡莲、开心果等也是西域物种,无法一一列举。传入物种最多的朝代当属汉朝和唐朝,这也间接证明了汉朝和唐朝时期的鼎盛,榴花与天马,李白和长安,在很长时间成为大汉朝和大唐朝威名远播的标志!(综合自网络)(编辑/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