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曹植是我国三国魏晋时期的一个著名文学大家,曹植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诗歌注重情文并茂、文质兼顾,也即是注重诗歌内容与诗歌形式的相融共生。曹植的诗歌艺术风格,对于后世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引言
曹植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其诗歌艺术体现在不仅有华丽典雅的用词、生动凝炼、对仗工整的语句。同时,也体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学表现手法。建安文学,注重运用华丽优美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从而导致了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藻饰太过的文学现象,也即是在文学创作当中出现了繁琐性与华丽性。而曹植诗歌则具有“词采并重”的艺术特点,在这一时期具有别开生面的独特性。
1曹植诗歌当中的比兴写作手法的运用
在文学创作过程当中,较为注重体现出文学的形象性,曹植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为了较好的体现出诗歌当中的形象性,彰显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曹植采用了多样化的文学艺术手法来创作诗歌。并在其诗歌作品当中,较多的运用到比兴的文学艺术手法。例如,在《七步诗》当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以豆子和豆秸来比喻曹丕与自己,豆子和豆秸本即是长在相同一条根上的,但是豆秸为何要这样急切地去煎熬豆子?全诗通过箕豆本是同根所生却要相煎为喻,无声地诉说了曹丕进行兄弟相残之事,以委婉口吻对曹丕进行规劝,既体现出曹植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体现出曹丕不顾及兄弟之情的残忍做法。虽然此诗是在短时间内仓促而就,难以展现出精炼的语言语深远的意象,仅仅是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比喻,并以其告诫勿行兄弟相残之事这一寓意。曹植之诗当中为喻者甚多。这样的通过语言进行现象的表述,来迁移自身的情感。而这也即是比喻这一写作手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曹植所运用的比喻的写作手法,在起兴方面,会较多的和下文所述具有紧密联系,其可让诗歌更加自然含蓄,同時,也能够体现出“突出铁骑刀枪鸣”的感受。这也即是曹植诗歌当中通过娴熟的运用比兴写作手法,在其文学创作过程当中取得了最佳的文学艺术效果。
2曹植诗歌当中的严谨的语言运用以及语言的创新运用
在建安时代的文学发展过程当中,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已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曹植诗歌当中所具有的文人诗歌的文学艺术特点,以其婉约含蓄、展现情感的“魏晋风骨”的文学风气的“魏诗”之象,而超越了前朝“汉诗”之旧时文学风气。并逐渐构成了曹植诗歌当中新颖别致、优雅丽的诗歌语言的运用风格。例如,在《名都》当中用词多华美绚丽,却有对仗工整、精妙雅致。《名都》所描写的京洛少年一日的行为。在诗歌当中以“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惟妙惟肖地描写京洛少年善射的特点。以“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这一极尽夸张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豪华盛宴”,曹植在此处虽然未用任何语言来对京洛少年进行批评,而是以含蓄隐言来进行批评。以“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较好的展现出虚度光阴,岁月如流水一般地逝去的情感意识,从此诗当中可见曹植诗歌所体现出的文质观,也即是情感与文质相融的文学创作方式,并较多的在其诗歌当中流露出这样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
3曹植诗歌当中诗歌风格与诗歌思想内容相互融合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风格,也即是充分体现出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色与文学创作者内心当中意识相互融合的形式,其可较好的彰显出文学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情感认知。而从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其所具有的“词采华茂”诗歌风格与曹植“气节清高”的思想内容相融共生的,这样的诗歌风格与思想内容在逐渐相融的过程当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出一个时代在文学发展当中的全新的气象,而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在建安时代的文学创作“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的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例如,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全篇具有丰富的想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洛神之美,由于人神殊途,不能相互结合,却只能依依惜别。这样的所求不得的伤感实在是令人感到痛苦。同时,具有华丽词藻,让人读后感受到有扑面而来的清新自然之气,令人生起心旷神怡之感。其对仗工整、音律优美、文字凝炼、生动有趣,其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兼用比喻与烘托的文学艺术手法,较好的展现出思慕洛神而不可相近的遗恨与憾然,从而让诗歌风格与诗歌思想内容相互融合,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使得《洛神赋》成为了中国古代赋文当中的文学艺术精品,同时,也成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文学作品。
结语
总之,通过对曹植诗歌艺术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较好的把握曹植诗歌所具有的文学艺术成就,还能通过曹植诗歌来更加深入地认知与了解建安文学与魏晋风骨的文学艺术风貌,对于后世文学艺术的巨大影响力,并能够从中学习与汲取文学创作的丰富养分,有利于现今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缪雅琴.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美[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46-47.
[2]高玉林.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38-40+105.
[3]王原赞.略论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52-55.
[4]虞德懋.曹植诗歌艺术影响摭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4):32-38.
关键词:曹植;诗歌艺术;特点
引言
曹植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其诗歌艺术体现在不仅有华丽典雅的用词、生动凝炼、对仗工整的语句。同时,也体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学表现手法。建安文学,注重运用华丽优美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从而导致了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藻饰太过的文学现象,也即是在文学创作当中出现了繁琐性与华丽性。而曹植诗歌则具有“词采并重”的艺术特点,在这一时期具有别开生面的独特性。
1曹植诗歌当中的比兴写作手法的运用
在文学创作过程当中,较为注重体现出文学的形象性,曹植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为了较好的体现出诗歌当中的形象性,彰显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曹植采用了多样化的文学艺术手法来创作诗歌。并在其诗歌作品当中,较多的运用到比兴的文学艺术手法。例如,在《七步诗》当中:“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以豆子和豆秸来比喻曹丕与自己,豆子和豆秸本即是长在相同一条根上的,但是豆秸为何要这样急切地去煎熬豆子?全诗通过箕豆本是同根所生却要相煎为喻,无声地诉说了曹丕进行兄弟相残之事,以委婉口吻对曹丕进行规劝,既体现出曹植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体现出曹丕不顾及兄弟之情的残忍做法。虽然此诗是在短时间内仓促而就,难以展现出精炼的语言语深远的意象,仅仅是通过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比喻,并以其告诫勿行兄弟相残之事这一寓意。曹植之诗当中为喻者甚多。这样的通过语言进行现象的表述,来迁移自身的情感。而这也即是比喻这一写作手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曹植所运用的比喻的写作手法,在起兴方面,会较多的和下文所述具有紧密联系,其可让诗歌更加自然含蓄,同時,也能够体现出“突出铁骑刀枪鸣”的感受。这也即是曹植诗歌当中通过娴熟的运用比兴写作手法,在其文学创作过程当中取得了最佳的文学艺术效果。
2曹植诗歌当中的严谨的语言运用以及语言的创新运用
在建安时代的文学发展过程当中,诗歌这一文学形式已然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以曹植诗歌当中所具有的文人诗歌的文学艺术特点,以其婉约含蓄、展现情感的“魏晋风骨”的文学风气的“魏诗”之象,而超越了前朝“汉诗”之旧时文学风气。并逐渐构成了曹植诗歌当中新颖别致、优雅丽的诗歌语言的运用风格。例如,在《名都》当中用词多华美绚丽,却有对仗工整、精妙雅致。《名都》所描写的京洛少年一日的行为。在诗歌当中以“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惟妙惟肖地描写京洛少年善射的特点。以“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这一极尽夸张的写作手法描写出“豪华盛宴”,曹植在此处虽然未用任何语言来对京洛少年进行批评,而是以含蓄隐言来进行批评。以“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较好的展现出虚度光阴,岁月如流水一般地逝去的情感意识,从此诗当中可见曹植诗歌所体现出的文质观,也即是情感与文质相融的文学创作方式,并较多的在其诗歌当中流露出这样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手法。
3曹植诗歌当中诗歌风格与诗歌思想内容相互融合
众所周知,文学艺术风格,也即是充分体现出一种时代的文化特色与文学创作者内心当中意识相互融合的形式,其可较好的彰显出文学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情感认知。而从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其所具有的“词采华茂”诗歌风格与曹植“气节清高”的思想内容相融共生的,这样的诗歌风格与思想内容在逐渐相融的过程当中,能够较好的体现出一个时代在文学发展当中的全新的气象,而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在建安时代的文学创作“别开生面、新颖独特”的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例如,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全篇具有丰富的想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洛神之美,由于人神殊途,不能相互结合,却只能依依惜别。这样的所求不得的伤感实在是令人感到痛苦。同时,具有华丽词藻,让人读后感受到有扑面而来的清新自然之气,令人生起心旷神怡之感。其对仗工整、音律优美、文字凝炼、生动有趣,其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兼用比喻与烘托的文学艺术手法,较好的展现出思慕洛神而不可相近的遗恨与憾然,从而让诗歌风格与诗歌思想内容相互融合,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使得《洛神赋》成为了中国古代赋文当中的文学艺术精品,同时,也成为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文学作品。
结语
总之,通过对曹植诗歌艺术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较好的把握曹植诗歌所具有的文学艺术成就,还能通过曹植诗歌来更加深入地认知与了解建安文学与魏晋风骨的文学艺术风貌,对于后世文学艺术的巨大影响力,并能够从中学习与汲取文学创作的丰富养分,有利于现今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缪雅琴.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美[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46-47.
[2]高玉林.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38-40+105.
[3]王原赞.略论曹植诗歌的抒情艺术[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52-55.
[4]虞德懋.曹植诗歌艺术影响摭论[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4):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