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认识与制作》教学案例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二维码”已走进大众视野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本节课从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出发,以认识-制作-展示为主线开展教学。通过学习,让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认识和制作二维码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保护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七年级学生,对网络操作比较熟练,并能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网站和相关内容资料,同时对智能手机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简单的软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二维码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和应用;能够运用智能手机APP端扫描二维码图形;能利用制作平台设计出自己需要的二维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二维码的体验和扫码活动,思考和总结二维码的功能及作用;在认识二维码的基础上,制作二维码并展示交流,不仅能够善于获取信息也能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和制作二维码的过程中,感受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并通过制作二维码,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自我展示、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维码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难点:二维码的原理与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连接网络和电脑的智能手机、课件。
  教学过程
  1.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条形码(如图1):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在哪儿见过呢?
  教师继续展示出二维码(如图2):这个你们见过吗?它叫什么?如何使用?
  师:条形码只在一个方向表达信息,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数据容量较小,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二维码可看成是条形码的升级,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它能够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相关信息“编码”成一个图像,存储量大。
  师:不管是条形码还是二维码,当我们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像时,藏在里面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教师演示手机扫码,并提示学生:①移动(智能)手机与二维码结合,已经成为流行的趋势;②扫码软件可以有多种选择。
  师:这个神奇的图案——二维码,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了大量的信息。
  教师出示课题:二维码。
  设计意图:如果细心观察,生活中大多数的产品包装上面都有条形码,特别是在超市中,通过条形码扫描结账,学生们与条形码都有过“亲密接触”。随着时代的发展,二维码已经走进大众的视野,在商场、电影票、微信、网站、电视上都能看到二维码的应用,二维码的主题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引发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思考。演示手机扫码能让学生明白二维码的扫描条件,掌握二维码扫码的方法,体会二维码的功能,并引出课题。
  2.二维码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二维码在生活有哪些运用?回忆你曾经“扫一扫”的经历,想一想,二维码里藏着哪些奥秘吧。
  学生反馈在哪里见过二维码(环境)和二维码里有什么(内容)。
  师: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扫码的经历,那么让我们一起动手,看看如何扫描二维码,探索一下二维码里藏着哪些内容。
  (1)各小组自主尝试扫码(如图3)
  学生分组介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展示PPT(如图4)。
  师:二维码背后隐藏着的可以是网址,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名片、文件、应用程序等(如下页图5)。二维码的作用可真大,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信息的大门,了解它背后隐藏的秘密。
  之后,教师请学生分组介绍生活中二维码的应用,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展示PPT,说明二维码的作用。同时,要求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二维码被广泛应用,它有哪些优势?
  设计意图:二维码存储信息种类具有多样性,一些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有过扫码的经验,但扫码的环境各有不同。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让学生实践手机扫码的方法,还让学生去发现二维码的应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对二维码的扫码和应用有了深刻的印象。在了解了二维码的应用范畴和作用后,追问人们为什么广泛应用二维码,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可以思考和总结出二维码的优点和特性,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2)二维码的概念和原理介绍
  教师迁移上学期《计算机工作原理》中的内容,推理二维码制作加工和获取信息的过程,尝试为二维码下定义。
  师: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编码)。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解码)。因此二维码是信息获取的快捷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二维码下定义,虽然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准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二维码的理解。信息加工中一些专业术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通过编码和解码来解读,学生对二维码的原理会有基本认识。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
  3.制作二维码
  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二维码来获取信息了,那么我们能不能也把一些信息制作成二维码向别人传递信息呢?
  (1)制作二维码
  教师演示:进入网站(cli.im或者www.liantu.com),在这儿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二维码。
  注意事项:照片需要上传自己计算机里的图片;有的信息需要注册后才能生成。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意识中我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获取信息,但是从未想过自己也能制作二维码。揭开二维码神秘的面纱,引入二维码应用平台,给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视野,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二维码,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基本方法。
  (2)学生制作并美化二维码
  例如,制作个性电子名片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
  教师参与学生制作,了解学生创作意图,给出合理建议。
  设计意图:设计和制作二维码,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并加强学生搜集、编辑、传递信息的能力,体验自己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加工者。
  4.分享交流
  师:请同学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互相欣赏制作的二维码,扫一扫,看看会出现什么?
  完成扫码后,教师请位同学介绍自己制作的二维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活动,同学间取长补短,并培养自我展示、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能力。
  5.课堂小结
  师:二维码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神奇的二维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不过,同学们在扫码时也要注意,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避免手机感染病毒,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紧跟时代,掌握前沿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提醒学生在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加强信息道德和安全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围绕“新技术”为主题设计的一节课。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二维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二维码有一定的认知,但又不甚了解。这个新技术具有可视性、可读性、体验性、技术性的特点,有一定的学习空间。二维码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存储和信息获取的快捷方式,合理运用这种技术能使生活更便捷,同时,对其学习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本节课以认识-制作-展示为主线开展教学。首先,本节课以问题为引导,经历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养成学生探究的思维习惯。其次,多引导、多体验。本节课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回顾生活中二维码的应用情境,并体验扫码活动,思考和总结二维码的功能及作用,体会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了解二维码的基本概念、特性、功能和应用,并引导学生利用制作平台设计出自己需要的二维码。最后,注重技术学习与信息素养的养成。二维码的认识和制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技术更好地获取处理信息,便捷生活。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一维码和二维码的对比分析,更好地认识二维码的特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在保护信息时为什么二维码会有感染病毒和泄露信息的本质。
  点评
  从这一节课,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新”,内容之新、方法之新,更重要的是内涵之新。新就新在借助时代前沿的、具体的、价值高的信息技术内容来丰富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尤其是,把信息技术的生活与教学相结合,把技术应用与创新作为亲近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本节课一个特点就是将现象、原理、技术相结合,一层层从易到难,揭开二维码这项信息技术的奥秘。
  给本节课一点建议:在二维码的创作技术上要有一定的区分,一是特定网址的创作,二是图像等具体媒体对象的创作,甚至包括微信、网店等二维码信息反馈,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在“信息流通”环节上有所加强。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城市化不断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着,城市繁华地段的建筑施工工地随处可见,甚至很多城市重点的建设工程都在繁华地段.这些正在施工中的建筑工程项目,
期刊
本文在分析了安装工程造价人才紧缺的现状和原因、安装工程造价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安装工程造价实务短期培训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对工
2017年3月4日,第17届中国中部暖通展览会在郑州中原国际博览会中心盛大召开,各大著名国际品牌在展览会上展示了暖通空调技术上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服务.由于近社会主义经济
期刊
以鼠李糖乳杆菌UV3-4为出发菌株,进行鼠李糖乳杆菌转化亚油酸生产共轭亚油酸转化条件的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pH和底物亚油酸(LA)添加量对CLA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本文以弥勒普龙特色高铁小镇改造为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