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它既是学校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然需要。加快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成功策略。正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学校管理者在密切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质是一个终身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笔者从学校层面来谈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众人关注的文化形象。学校原本是社会公认的学习场所,以学习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习的领航人。面对教育改革的洪流,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有“一鸿清泉”。教育理念不更新,就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
1.向书本学习
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教师,要善于博览群书。如果只停留在教材、教辅上,那势必造成教育目光短浅。我们要经常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专著以及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学习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此外,伦理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历史、社会等知识也应成为教师了解、熟悉的科目。学校应当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地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笔会等富有诗意的活动,增强教师读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给每位教师免费订阅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刊物。
2.向媒体学习
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教师,应该将生活、工作、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工作之余,影视、网络等可能是大多数老师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应当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当你在享受这些的时候,你要心系学生,思考哪些可以作为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可以引进课堂,走向学生。我想,这要成为我们必须养成的一个职业习惯。
3.向专家、同伴学习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为教师“充电”,创造教师与专家、大师对话的机会,这样的培训是一种提升,更是对教师构建自己教育生命样态的一种指导。学校每学期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并且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要及时将心得体会挂在学校网站上,或在教研组向其他老师传递。此外,师徒结对活动也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一项成功举措之一。这样的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
二、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磨练平台
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式。“实践出真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越肥沃,那么教育教学的果实也会越丰硕。
1.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练兵场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教学“内功”,体现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智慧能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激发生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每节课和每位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反思,写好教育随笔,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质的提升。平时,对课堂上的精彩片断要多加回放,对不足之处要分析原因,一堂课下来,要多问问自己,课前的预设与课上的生成有哪些差距?课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吗?课堂的效率高吗?
2.合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联合器
学校要组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积极开展说课、评课;组织“磨课”活动,磨出理念、磨出精华;组织“校本教研”,练就品质,练就智慧;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体现品牌,体现价值。这样提供磨练平台,促进教师有效专业发展。
3.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教育科研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加油站。基于学校和教师,源于实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炼了研究的课题,以课题来引领实践。我校教师在申报省市县课题的研究中,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加速了自身成长,从而也加速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品位。
三、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激励
改革管理,构建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激励。
1.从生命的视角认识老师
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独立人格的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爱、认可,教师扮演着复合型的角色。因此,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把教师视为涌现着活力的特殊生命体,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使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摇篮。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展示个性”的理念,评价的方法应当考虑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形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结果要尽量得到教师个人的认可。只有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置身于合理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才会朝着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持续不断地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品质成就价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碍,没有一种追求理想、乐于探究的精神是很难坚持的,这就要弘扬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决定思维和行为,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智慧,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前行……■
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众人关注的文化形象。学校原本是社会公认的学习场所,以学习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学习的领航人。面对教育改革的洪流,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有“一鸿清泉”。教育理念不更新,就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
1.向书本学习
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教师,要善于博览群书。如果只停留在教材、教辅上,那势必造成教育目光短浅。我们要经常学习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专著以及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学习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理论知识。此外,伦理学、哲学、科学、美学、文学、历史、社会等知识也应成为教师了解、熟悉的科目。学校应当以“读书节”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地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笔会等富有诗意的活动,增强教师读书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给每位教师免费订阅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刊物。
2.向媒体学习
一个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优秀教师,应该将生活、工作、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工作之余,影视、网络等可能是大多数老师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应当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当你在享受这些的时候,你要心系学生,思考哪些可以作为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可以引进课堂,走向学生。我想,这要成为我们必须养成的一个职业习惯。
3.向专家、同伴学习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为教师“充电”,创造教师与专家、大师对话的机会,这样的培训是一种提升,更是对教师构建自己教育生命样态的一种指导。学校每学期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并且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要及时将心得体会挂在学校网站上,或在教研组向其他老师传递。此外,师徒结对活动也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一项成功举措之一。这样的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加快了教师成长的步伐。
二、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磨练平台
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式。“实践出真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越肥沃,那么教育教学的果实也会越丰硕。
1.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练兵场
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教学“内功”,体现教师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智慧能否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激发生命力的过程。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每节课和每位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反思,写好教育随笔,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质的提升。平时,对课堂上的精彩片断要多加回放,对不足之处要分析原因,一堂课下来,要多问问自己,课前的预设与课上的生成有哪些差距?课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吗?课堂的效率高吗?
2.合作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联合器
学校要组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积极开展说课、评课;组织“磨课”活动,磨出理念、磨出精华;组织“校本教研”,练就品质,练就智慧;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体现品牌,体现价值。这样提供磨练平台,促进教师有效专业发展。
3.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教育科研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加油站。基于学校和教师,源于实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炼了研究的课题,以课题来引领实践。我校教师在申报省市县课题的研究中,改善原有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新课程的适应性水平,加速了自身成长,从而也加速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品位。
三、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激励
改革管理,构建人本化的管理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激励。
1.从生命的视角认识老师
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独立人格的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爱、认可,教师扮演着复合型的角色。因此,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把教师视为涌现着活力的特殊生命体,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使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摇篮。
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展示个性”的理念,评价的方法应当考虑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形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评价的结果要尽量得到教师个人的认可。只有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置身于合理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才会朝着较高的专业化程度持续不断地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品质成就价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碍,没有一种追求理想、乐于探究的精神是很难坚持的,这就要弘扬一种积极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决定思维和行为,我们每一位教育者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智慧,朝着专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