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要“做蛋糕”而不是“抢蛋糕”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近跟媒体朋友解释最多的,不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是什么,而是自贸区不是什么。
  在多数人看来,自贸区是一个政策洼地,有很多优惠政策,但事实上这是误读,自贸区其实是制度创新。各方要摆脱“抢蛋糕”(政策红利)的思维,要发挥“做蛋糕”(制度红利)的智慧。
  此外,由于自贸区经常被简称为上海自贸区,而前面的“中国”二字容易被忽视,其实自贸区不仅是在上海,它是一个试点,将来在适当的条件下,在中国其他地方还可以复制,如果不能复制就没有意义了。
  自贸区在贸易方面的核心内容有两个:投资体制和金融改革。
  中央要求自贸区在投资体制方面有新的突破,主要是试验三件事情:一是投资准入的管理机制,二是营商环境,三是贸易便利化。
  举例来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产业链经过了调整,对服务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完全不同于制造业。而现在中国对服务业贸易的整套管理体制,包括投资总额管理体制,实际上仍是沿用管理制造业贸易的体制。用管理制造业贸易的方法管理服务业贸易是现在的主要矛盾。因为,服务业中中小企业比较集中,中小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它对投资环境的要求远远高于大型跨国企业,中小企业要求营商环境更加透明和公平。
  服务业多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的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投资的各个环节有非常高的要求,包括通关的便利化以及较自由的资本流动等,因为中小企业负担不起高的财务成本。这就要求在上海的自贸区里对整个服务业管理体制、营商环境和贸易便利化进行试验,探索出一个新东西出来。
  自贸区不是实体的集聚,它的溢出效应不是有多少税和产值,而是有多少改革政策的溢出效应。
  此外,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市场看重其对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金融改革方面大致有两个部分。
  一是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开放。这涉及到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估计会采取正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不会采取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这里有金融审慎监管的思路在。
  对进入的行业和外资进行管理是绝对必要的,但要进行改革,改革审批体制。中央要求,要减少审批甚至是要废除审批,进而用监管来实现政府职能,且这种监管是透明的、公平的、有效率的。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这涉及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问题以及利率、汇率市场化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自由化误解为就是没有监管和管制。它有一个清单管理,规定哪些部门或业务可以在资本项目上自由化,哪些不能。金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它的开放程度取决于我们的监管能力,如果监管水平提高了、做好了,才能有一个比较大的开放度。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任重道远,要想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设计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也不符合现在的国情。重要的是,我们迈出了第一步。
  (本刊记者李勇采访整理)
  清单管理?
  现行的“正面清单管理”是规定企业“只能做什么”,而“负面清单管理”是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并以“清单”方式进行列示,体现了“放权”的改革思路。
其他文献
岁末啦,收获的日子到啦。购物血拼狂潮的圣诞、元旦、春节已经翘首已盼,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衣服、首饰、电子产品统统都在撕扯着自己钱包……    北京:  皇城脚下的时尚味    “在动物园批发市场,挎个黑胶袋,冒充开店拿货的,能以批发价买到便宜衣服”,这个前些年在北京流行的“逛动物园10年经验”,在如今的皇城下已经土掉牙啦。现在,别说拎个黑胶带你就是拎着火车皮去,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所以,在北京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通知,勒令地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不得核准、备案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相关违规项目,未开工的,不准开工;在建的,停止。  然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发现,在贺兰山脚下,内蒙古鄂尔多斯、乌海交界处附近,大型钢铁项目德晟金属涉嫌未批先建、违规排放。  无证生产违禁钢材  内蒙古德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德晟金属”),位于鄂尔
40亿资产或将重归兰世立,民营航空梦能重圆?  8月7日,曾经的湖北首富、东星集团掌门人兰世立提前出狱了。与入狱前的高调相比,出狱后的兰世立没有在公开场合亮相。  鼎盛时期的东星集团、兰世立旗下主要有两块资产:东星航空和东盛地产。东星航空在2009年3月14日被民航中南局停飞,同年8月宣告破产。  彼时,为了拯救东星航空而作为融资工具的东盛地产亦陷入股权纠纷,其股权在2012年5月10日被湖北省高
“前后”和“顿渐”是早期南禅思考修行和解脱时常用的哲学语言,这些语言中蕴含着对于时间的思考.早期南禅认为时间表现于个人和众生的“心”中,是一种对于“念”的错觉.时间
17年前,我在内蒙古一个叫扎鲁特旗的地方读初三。我和我哥都很迷一个叫指南针的乐队,每天反反复复地听他们那首当时很红的歌《我没有远方》,听女主唱用嘶哑而高亢的声音唱着:看看感觉一天天在苍老/看看城市不能不流浪/只想去到梦中停留的地方/看看我的模样……脚下就是远方/世界都一个样……  那时候我觉得生活很忧伤。我非常渴望去远方。只是15岁的我,还没有能力弄懂,为什么他们说脚下就是远方。  后来,我真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