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语文“综合性,,的寓意有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5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置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从而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
1 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明确开设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宗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人类社会呈现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 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策略和内容的取舍应着眼于“活”这里的“活”是指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同时,整个学习流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尊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乐此不疲的情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力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相贴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2.2贴近生活。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教育注入了深邃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乐意全身心的投入。生活的外延又相当广泛,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所有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纳入语文教师的视野之内。
3 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的
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整体认识的高度,在了解学生实际与需要的基础上,放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尊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是综合性学习完成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使命的关键。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
如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这一主题,这样安排的意图就是考虑到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学生大都有种焦急忧虑的感觉,通过这个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这次学习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的个陛、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3.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5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置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误区——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从而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的生成性、多层性。
1 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明确开设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宗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人类社会呈现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2 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的策略和内容的取舍应着眼于“活”这里的“活”是指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依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同时,整个学习流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尊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乐此不疲的情感,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力求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相贴近,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2.2贴近生活。生活即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教育注入了深邃的内涵。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为内容的学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乐意全身心的投入。生活的外延又相当广泛,它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所有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纳入语文教师的视野之内。
3 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的
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必须站在整体认识的高度,在了解学生实际与需要的基础上,放弃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尊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的客观规律,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是综合性学习完成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使命的关键。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
如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这一主题,这样安排的意图就是考虑到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方式,学生大都有种焦急忧虑的感觉,通过这个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是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所以这次学习活动除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的个陛、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3.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