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健先生为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著名的油画家。笔者有幸受到赵先生的指导,遂以此课堂听课经历为例,谈一谈高校美术教育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现象及问题[一晃一学期快结束了,每周的课都安排的满满的。上课,读书,在学校画画。我是15级油画研究生,班上共19名同學,大家平时就上课学习,各自做着各自的研究。以小组交流并讨论的机会更是非常之少。赵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天半的课,用PPT给我们讲了90年代艺术并且在下课后布置了课题。
赵先生所提第一个问题是90年代的中国的艺术。设问式的授课让人受益匪浅,如: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产生、行为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产生?中国的艺术从哪里出发?又是如何传承?在这样一个启发式的课堂之下,我们容易面临课堂不活跃的困境,这当然是现在高校课堂的通病。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笔者在课后做了些研究,并读了一篇名为:《一名美国老师眼中的中美学生差异》,并试图讨论中国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的问题。
学生问题之一是不积极参与课堂。老师说道:教师通常在授课当中,教授的知识源源不断的道来,但学生却常常不反馈。在教课中也是不断地思考这一现象源自于缺少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还是仅仅只是教课中的个例。思维作用即是一种不断分析、思考、总结并得出结论而让只是产生升华。是否现在的一些教学方式需要加以改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转变并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是需要培养,同时训练创造力、想象力、批判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他有的教授朋友在国外授课,他们也就说到这个问题,外国的孩子上课中不懂就会去问老师,其实这种主动的思考能力也是一种长期培养下的潜意识反应。所以我们的课程就应该思考好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思考能力。
学生问题之二是很少主动思考。中国学生的不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讨论环节,也体现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上。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只会听老师讲课,被动接受信息,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信息只是被“接收”而非“理解”,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有透彻认识。
学生问题之三是缺乏学术自信。老师上课提问某个学生时,总会有其他学生小声提供帮助。这种行为其实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让知识可以再一次重复、同时被提问学生又缺乏了自身展示的机会。自信源自于正确健康心理、自我意识形成并有主动思考的正确回答问题紧张感会从侧面逐渐增强自信感。所以回想并有机会再次经历赵老师的教课形式让笔者觉得很是激动。在赵老师的课堂中总共布置了三大课题让大家分组,每小组一周后在课堂给同学们讲一周的研究成果。现把当时详情大致描述,为描述准确,即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们第一小组共私下三次讨论,从组长的开头引入90年代多元化中国到各艺术类别讨论。我们第一小组开始主动去寻找赵老师布置的90年代中国的相关艺术。对于当代艺术,作为艺术生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去这样做便需要使得我们去研究。当大家把自己所找的相关的90年代中国从艺术家到作品,流派,发现原来这样学习比上课的灌输式教育是更加有效的。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网上查资料,另一方面也会加强我们的研究能力。每个同学都很投入的去讲自己的研究成果。赵老师非常认真的听我们的讲话并认真记录。从当代艺术简史也会让我们巩固知识点,不由的我就想跟国外的学习方式做一个比较。之前听高中同学去国外学习,一个小组作业会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并且讨论,最后呈现论文交给教授,教授以此论文和考勤来打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最后论文不能达标。有些不合群的学生会夸夸其谈的提出设想,但最后因为研究方向的出错,最后作业出现问题而大家一起挂科。另外小组组员研究的目的性一致相互配合,反而增强的小组凝聚力,团结一致,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认为研究生就应该找到研究课题读很多书去论证学习达到研究目的并和同学去配合完成科目研究。但是就我了解到的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情况来说,强度远低于国外学校。中外教育有着巨大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对比优势劣势,从而学习提高教学中的水平。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需要思考改进,从学习方法来说,国内的学生还是相当轻松,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具体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当然作为学生,眼睛不能仅限于观察身边的人事,而是关注与整个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再谈谈有课堂想到的课堂之外的事情,就是关于建立讨论小组的重要性。自从淘宝开始红火,阿里巴巴,马云,网络,P2P,O2O这些新鲜词进入视野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市场体系已经不知不觉中在某些地方如同玻璃出现裂痕,随着裂痕的进一步扩大,从一个个点不断碎裂,破碎,一次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从市场来看,网络的冲击与整合势必会摧残实体经济。逐渐的,以低廉价格形成的产业链又有着投资商的源源资金注入带来了泡沫。实体一个个开始联合,在被催垮的废墟市场中苟延残喘。新的形式出现在眼前就是团队力量。团队思维从启蒙生成创造,感性到理性要经历知识不断堆叠和爆发。但真正能带来灵感在于思维碰撞。一个个公司以小组形式合并出现。顶住着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实体市场。学习小组的这种方式也同企业中的联合小组形式一样,也会在实践中得到被认可的印证。
后记:从赵老师的课堂中我体会到很多,在今后学习中也会继续我们第一小组,找到研究方向增强凝聚力和合作力,感谢老师给我们上如此生动和开阔眼界的课程。
——戚苇玮
赵先生所提第一个问题是90年代的中国的艺术。设问式的授课让人受益匪浅,如: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产生、行为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产生?中国的艺术从哪里出发?又是如何传承?在这样一个启发式的课堂之下,我们容易面临课堂不活跃的困境,这当然是现在高校课堂的通病。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笔者在课后做了些研究,并读了一篇名为:《一名美国老师眼中的中美学生差异》,并试图讨论中国学生到底需要什么的问题。
学生问题之一是不积极参与课堂。老师说道:教师通常在授课当中,教授的知识源源不断的道来,但学生却常常不反馈。在教课中也是不断地思考这一现象源自于缺少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还是仅仅只是教课中的个例。思维作用即是一种不断分析、思考、总结并得出结论而让只是产生升华。是否现在的一些教学方式需要加以改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转变并使得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是需要培养,同时训练创造力、想象力、批判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他有的教授朋友在国外授课,他们也就说到这个问题,外国的孩子上课中不懂就会去问老师,其实这种主动的思考能力也是一种长期培养下的潜意识反应。所以我们的课程就应该思考好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思考能力。
学生问题之二是很少主动思考。中国学生的不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讨论环节,也体现在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上。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只会听老师讲课,被动接受信息,而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如果信息只是被“接收”而非“理解”,学生就很难对所学知识有透彻认识。
学生问题之三是缺乏学术自信。老师上课提问某个学生时,总会有其他学生小声提供帮助。这种行为其实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间的友谊,让知识可以再一次重复、同时被提问学生又缺乏了自身展示的机会。自信源自于正确健康心理、自我意识形成并有主动思考的正确回答问题紧张感会从侧面逐渐增强自信感。所以回想并有机会再次经历赵老师的教课形式让笔者觉得很是激动。在赵老师的课堂中总共布置了三大课题让大家分组,每小组一周后在课堂给同学们讲一周的研究成果。现把当时详情大致描述,为描述准确,即用第一人称叙述。
我们第一小组共私下三次讨论,从组长的开头引入90年代多元化中国到各艺术类别讨论。我们第一小组开始主动去寻找赵老师布置的90年代中国的相关艺术。对于当代艺术,作为艺术生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去这样做便需要使得我们去研究。当大家把自己所找的相关的90年代中国从艺术家到作品,流派,发现原来这样学习比上课的灌输式教育是更加有效的。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网上查资料,另一方面也会加强我们的研究能力。每个同学都很投入的去讲自己的研究成果。赵老师非常认真的听我们的讲话并认真记录。从当代艺术简史也会让我们巩固知识点,不由的我就想跟国外的学习方式做一个比较。之前听高中同学去国外学习,一个小组作业会采取分工合作方式并且讨论,最后呈现论文交给教授,教授以此论文和考勤来打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就会存在一些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最后论文不能达标。有些不合群的学生会夸夸其谈的提出设想,但最后因为研究方向的出错,最后作业出现问题而大家一起挂科。另外小组组员研究的目的性一致相互配合,反而增强的小组凝聚力,团结一致,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认为研究生就应该找到研究课题读很多书去论证学习达到研究目的并和同学去配合完成科目研究。但是就我了解到的国内硕士研究生的情况来说,强度远低于国外学校。中外教育有着巨大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对比优势劣势,从而学习提高教学中的水平。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需要思考改进,从学习方法来说,国内的学生还是相当轻松,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广泛涉猎,具体分析,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当然作为学生,眼睛不能仅限于观察身边的人事,而是关注与整个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再谈谈有课堂想到的课堂之外的事情,就是关于建立讨论小组的重要性。自从淘宝开始红火,阿里巴巴,马云,网络,P2P,O2O这些新鲜词进入视野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市场体系已经不知不觉中在某些地方如同玻璃出现裂痕,随着裂痕的进一步扩大,从一个个点不断碎裂,破碎,一次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从市场来看,网络的冲击与整合势必会摧残实体经济。逐渐的,以低廉价格形成的产业链又有着投资商的源源资金注入带来了泡沫。实体一个个开始联合,在被催垮的废墟市场中苟延残喘。新的形式出现在眼前就是团队力量。团队思维从启蒙生成创造,感性到理性要经历知识不断堆叠和爆发。但真正能带来灵感在于思维碰撞。一个个公司以小组形式合并出现。顶住着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实体市场。学习小组的这种方式也同企业中的联合小组形式一样,也会在实践中得到被认可的印证。
后记:从赵老师的课堂中我体会到很多,在今后学习中也会继续我们第一小组,找到研究方向增强凝聚力和合作力,感谢老师给我们上如此生动和开阔眼界的课程。
——戚苇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