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的“丽人图”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丽人行》作为独立舞段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提名,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笔者深入叙述该舞蹈的造型、意象、舞蹈语汇的创新方面去解析该舞蹈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丽人行》;造型;意象
  舞蹈《丽人行》是大型舞剧《杜甫》中的一个舞段。该舞段灵感源自杜甫的诗词《丽人行》。诗词大约创作在唐天宝753年,该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踏春游玩的情景,从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统治阶级的生活现状。舞蹈运用写意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当时宫中贵妇出游的极奢景象,同时也以该舞来暗讽当时的宫廷奢侈糜烂,并与底层人民“路有冻死骨”的悲惨遭遇形成对比。
  《丽人行》作为独立舞蹈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提名,收获了观众的喜爱,并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模仿热潮,说明该舞蹈的审美是符合普罗大众的视觉美感的。笔者深入叙述该舞蹈的造型、意象、创新之处,解析该舞蹈被观众喜爱的原因。
  1 “以形写神,形神兼具”——造型之美
  “形”即形象、造型等,是舞蹈的物质形式与视觉的外在形式的呈现。“形”是舞蹈可以被感知的外在运动,是舞蹈的基础构成部分,具有特点的舞蹈形象,可以准确地让观者定位人物的身份地位。
  该舞蹈在造型和服装上都极其考究,舞蹈的服装设计者看了大量历史资料、古画、泥俑等,在保留唐代服饰元素的基础上做了艺术的加工处理,秉承一种“极简即奢”的概念,选择了较为淡雅的颜色,所以最终呈现的服装并没有“绣罗衣裳”“蹙金孔雀银麒麟”这种视觉审美上的华丽奢侈之感,但是其拖地四五尺的长裙又显示它的奢侈。它的存在的作用完全是为了显示女性的妖娆姿态和养尊处优的生活。
  由于服装的限制,演员无法完成大幅度的动作,所以在A段,我们看到的舞蹈都是极为克制的,这种克制造就了舞段的“造型之美”。舞段伊始,贵妃身着拖地长裙从舞台幕前缓缓走向舞台中,与众佳丽回眸的刹那,百媚横生,停在这一帧,便是一幅活脱脱的美人图。手部作揖,广袖遮腕,抬头环颈的动作,更显其慵懒的姿态,这种慵懒的姿态像极了唐代张萱的传世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该画的高明之处在于“游春不画春”,而是刻画人物轻松的动态与神情,马蹄的轻举缓步,在“静态”中使人感受到盎然的春天气息。《丽人行》的巧妙之处也在于“游春不跳春”,通过“静态”传达春意阑珊的意境和贵妇的慵懒造作之势。
  造型容易让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让观众对演员的身份有准确的把握,并把观众拖入演员所营造的环境中,调动其想象力,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造型带给舞蹈的先天优势。在整段舞蹈作品中,富有典型意义和性格特征的姿态和造型往往要比舞蹈动作的叙述过程更能打动人心,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就是造型“静态”的魅力。
  孙颖先生的汉唐舞经典之作《踏歌》是汉代民间舞的完美再现,表现了一群女子在阳春三月联袂而舞的景象,演员塑造了活泼可爱的女子形象,传达给观众一种动态的、积极向上的感觉。舞蹈中也有许多典型的汉唐造型,让人印象深刻。《丽人行》中的游春,同是在阳春三月,但是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演员们的造型给观众传达的是一种静态的,媚而不献,高贵懒散的女子形象。演员对每个造型的塑造都尽显高贵,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来自静态的、定势的美。演员通过造型的身体姿态与画面的高低起伏变化,完成“动”与“静”之间的结合,给人营造了画中舞、画随人而动的画面感和意境感。
  2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暗喻的意象之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了一句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就是情,情就是景,有景有情就有“意象”。舞蹈的“意”是作品的价值指向,是编导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核心价值观。立意是舞蹈表达的前提。意对于舞蹈来讲,直接关系到动作的创编和风格的把握。
  舞蹈《丽人行》描绘了贵妇们踏春出游的场景,通过演员们极具唐代特色的神情动作演绎,将唐朝贵妇娴静,柔媚,容态慵懒怡人的女子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现了唐代恢宏大气的盛况和宫中奢靡的生活。编导者对这一舞段采取了“重写意、轻写实”的做法,立足于审美意象的表达,摒弃了唐代歌舞原有的洋洋洒洒、厚重大气的模样,只使用了足以体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乐舞景象的部分。
  虽然舞段只展示了贵妇们踏春的生活情景,但是却把暗喻和反讽做到了最大化,是“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的最高境界,诗句中所描写的“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道出了统治阶层只知吃喝享乐,自私自利,全然不顾底层人民生死的事实。他们奢侈的生活与底层人民“路有冻死骨”的现实情况形成对比,直指当时的社会痛处,为整场舞剧的发展做足了铺垫,堪称整场舞剧中的亮点。
  3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舞蹈语言的创新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与突破,一成不变或“旧瓶装新酒”都会造成缺乏新鲜感,让舞蹈舞台艺术停滞不前。现在国内很大一部分舞剧使用的舞蹈动作语言都是些“虚话”“套话”,演员换了服装,舞蹈换了音乐,把该舞蹈的演绎解释为另一个故事或情节也是完全成立的。这对于舞蹈和舞剧的发展显然是尴尬的,使用千篇一律的舞蹈语汇去阐述故事,新的题材变成了旧的舞蹈,那我们还创作什么?还谈什么创新?
  在观看舞蹈的时候,笔者特别害怕看到舞蹈演员在台上炫技,跳一些不符合人物设定,不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套话”。但当笔者看到《丽人行》的时候就对它印象深刻,后来它作为群舞参赛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提名,并收获了大部分观众的喜爱,足以说明这个舞段的成功。
  其实,它被观众喜爱的原因很简单,这个舞蹈把“老话”说“活”了,把“旧话”说“新”了。编导运用了西方的现代舞语汇和表现技巧,结合了汉唐的动势,又融入了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创作出了专属于这个人物的“舞蹈语言”,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语汇。
  舞蹈的创新需要立足于时代大背景,不拘泥于现有的舞蹈语汇,敏锐地探索这个时代的气质,不是单纯地从汉画像、舞俑来建构这一舞段。封建时期的女性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她的命运依附于权贵、势力与政治生活。她们是王权富贵的装饰物。编导曾说《丽人行》这一舞段,选取“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作为舞蹈的语言依托,其目的只是为观众的视觉美感提供一个坐标,她更想诠释的是在这个时代,这一阶层光鲜亮丽、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下女性极为悲惨的命运。《丽人行》中姿态娇贵的贵妇们不仅仅是在演绎自己的命运,更是在呈现编导对这一历史时期、这一阶层的感悟。舞段的画龙点睛之笔在于众丽人轻轻褪去衣裳,踱步而去,贵妃装扮些许后,众丽人一并向前的大舞段。这是《丽人行》非叙事化,情景化的呈现,是一个阶层在这一时代所经历过的车尘马迹。
  4 结语
  舞蹈《丽人行》不论是作为独立的舞蹈,还是作为舞剧中的片段都是一个成功之作。它在舞蹈的立意、造型、创新上都有独特的一面。舞蹈作品区别于诗词文本性的表达,它并不能直接传递编者的意图,而是要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将人物的精神和状态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直白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和挖掘人物的特性,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思考与回味,这就是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于平.情圣的痛苦诗史的根——大型舞剧《杜甫》观后[J].艺术评论,2016.
  [2] 张怡雯.史诗绝唱叙长安——观舞剧《杜甫》有感[J].大舞台,2017.
  [3] 张华,黄凯迪.《舞剧》杜甫引发的三个问题[J].舞蹈,2017(03).
  [4] 王海涛.中国艺术精神与当代表达——评舞剧《杜甫》[J].中国文艺评论,2017(09).
  [5] 唐白晶.周莉亚舞剧创作述評——兼论舞剧的审美特征[J].民族艺术研究,2017.
  [6] 于平.共筑舞剧的追求与担当——周莉亚舞剧创作研讨[J].民族艺术研究,2017(06).
  [7]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 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王富阳(1994—),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技术创新与数字媒体艺术越来越关注,这也为舞台设计的社会环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过去向未来的转变在不经意间发生,把数字媒体技术融合在舞台美术设计之中,全方位地实现交互和媒体的各种形式。在很多地方,虚拟现实技术会与数字媒体技术相辅相成,进行相应的探究能够很好地了解未来趋势,化解矛盾。因此,在传媒行业中,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舞台设计中的数字媒体艺术
期刊
摘 要:绿道(Greenway)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并展现出了一些成果,但是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难免匮乏。本文以南京市仙林绿道作为研究对象,从概念发掘、元素提炼、色彩设计方面探讨绿道导视系统,通过对现场调研分析,提炼出符合场地特色的元素,运用创新性思维对这些元素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关键词:绿道规划;导视系统设计;仙林绿道;标识设计  为发挥绿道休闲、健身等综合功能
期刊
摘 要:抖音“网红”itsRae通过Vlog随时出发的魅力和对美食美景的讲述,分享旅途中的趣事,吸引了全网“1000万+”的短视频“粉丝”,于2018年10月跃升为头部旅游Vlogger。本文通过对抖音“网红”itsRae的传播内容的分析,总结其受欢迎的特点及原因,分析视频博客发展趋势。  关键词:Vlog;itsRae;传播内容;视频博客  1 Vlog现状  PGC(Professionall
期刊
摘 要: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以中国文化为创作背景,用细腻的笔触和繁杂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女性独特的个体经验,反映了华人女性对自我文化身份归属与建构的思考。  关键词:《女勇士》;华裔女性;文化身份  开始于18世纪末的“西进运动”拓宽了美国的疆土,也吸引了外国移民的洪流。尤其是19世纪40年代,人们在加州萨克拉门托附近发现了金矿,大量的冒险商人、投机家涌入西部。万里之外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迎来工业文明。机械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高度标准化让金銀器丧失人性的温度,成本控制也让产品工艺简化、面貌趋同、艺术性降低。本文以中国的“金花银器”设计师品牌公司为案例,探讨了金银器与现代前沿科学技术相结合,承续中国人文精神、继续传统造物技艺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手段,不仅加快生产、提高效率,也对传统工艺流程和工艺手段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非遗获得
期刊
摘 要:吟诵是以人声作为媒介,透过音乐表达古诗词文内在情感的艺术形式。本文选择唐调吟诵作为研究对象,对唐调吟诵相关问题进行基础分析,并以此为根基,对唐调这一吟诵流派进行初步的认识研究,以期对唐调吟诵音乐有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唐调;吟诵;吟诵音乐  1 基础概念  吟诵,是一个合成概念,包括“吟”和“诵”。[1]对吟诵进行概念界定前,应先理解“吟”与“诵”两个单字的含义。  1.1 “吟”与“诵
期刊
摘 要:恩里克·格拉纳多斯(Enrique Granados,1867—1916),是19世纪西班牙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杰出的作曲家以及钢琴家。格拉纳多斯曾先后在巴塞罗那和巴黎音乐学院进行音乐学习,1900年在巴塞罗那创办了古典音乐协会,第二年又创办了以钢琴教学为主的格拉纳多斯音乐学院。格拉纳多斯的创作体裁丰富多样,有钢琴曲、交响诗、大型交响曲以及室内乐,歌剧等。其中钢琴组曲《戈雅之画》这部作品融入
期刊
摘 要:微博作为一个以建立用户关系为核心的信息传播与分享的网络平台,因其即时、交互、便捷和信息海量等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平台新浪微博(以下简称微博)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意见领袖”的互动传播模式,分析“意见领袖”的特征和影响力,为培养社交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提供启示。  关键词: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新浪微博;互动模式;影响力  1 社交媒体时代“意见领
期刊
摘 要:将影片《空房间》理解为成长性电影而非简单的爱情电影,是基于悲剧性定位,导向的是行动目的。其是空间救赎、空间认同的问题探讨的基础。首先,窥视的空间特殊性,窥视最本质的是不正当的视角。其次,为什么窥视,边缘人的空间意识寻求成为窥视的主要目的。另外,窥视什么,这自然就成了影片隐喻的对象。窥视与隐喻的关系导向的是对于空间救赎的发问,并指向一种以修复为中介的等待和成长的关系。在这里隐喻成为空间救赎的
期刊
摘 要:上海动物园作为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之一,正处于转型期。文章阐述了上海动物园的形成、发展等历史信息,分析了其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通过对“象宫”这一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与园林设计的研究,以小见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分析了其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分析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普适性教育意义以及高等教育融合性的教育研究等,提升上海动物园作为上海历史记忆的存在感以及其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等。  关键词: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