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起教学我们应该首先想到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其次是教学的内容等一些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想先谈谈教师,学生之间的换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如何引领学生朝着真善美方向发展等一系列围绕学生问题的概念。
  怎样以学生为本。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等等,这些说法在具体的教学中给了我们的充分的理论依据,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促进了学生发展。但真正要把以人为本放到首要位置,则需要解决一个教师认识上的问题。
  试想,如果我们能洞悉学生的思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教学生所需,教学生所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何不在每一次教育学生之前,先换位一番,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如此错误吗?如果会,我该怎么想?在每一次备课之时,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我是学生我喜欢学什么?喜欢老师以怎样的方法教?
  当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我们就能思如学生所思,教学也就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了。
  谈完了教育的原则,我们还可以回到语言文字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上来谈一谈换位的好处。
  先举个例子,我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学生笔下的文字,他是这样写思念家乡的;“雁叫声声,唤起了我无限的思念;声声叫雁,请带回我一颗思念的心。”两句话,只是把句子中的两个词换了一个位置,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情感表现也就更加突出了。
  这个教学案例,让我倍受启发。祖国的语言文字之深奥玄妙竟在这一换之间足现其味。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教学生把文字换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于是也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如:
  “我爱母亲亲手为我做的布鞋;我更爱亲手为我做布鞋的母亲。”
  “老师头上的自发引起我的无数的思考:我也无数次地思考着教师头上的白发,于是我收获了感动和向上的动力。”
  经过训练,学生不单单学会了创造语言,其语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可以品味出文字中间的情感。意义的微妙差异,对语文学习也起到了相当好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换位讲授也是常见的。我在讲授课文《白杨》时,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列出了“白杨的形象一高大挺秀”、“白杨的生长环境一浑黄一体”这两个知识点,并从中挖掘,想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白杨的精神。
  首先问:“如此浑黄一体的环境里,生长着如此高大挺秀的白杨,两者对比,你得到了哪些思考?”很显然。学生都回答到“白杨很坚强”。但当我再一次关注到板书时,我突然同又产生了这样一问:“如此高大挺秀的白杨,生长在如此浑黄一体的环境中他又是为什么?”一时间,学生的思维大开,从“为戈壁贡献一点绿色”、到“为改变浑黄一体的环境”。从中,我们又提炼出“奉献”这个白杨精神。
  思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再一个高度的过程,我明白了其根本缘由则是来源于我颠过来倒过去的两个问题。看来,这样的换位提问,还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思考。
  同样,在其它课文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教学,例如《有个孩子叫咪咪乔》一文,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两个问题:“咪咪乔给予了女儿什么?女儿又给予了咪咪乔什么?”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是多么重要。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点思考,换位可以让我们多点喜悦,让学生多点收获。
其他文献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小学语文学科有着鲜明的思想性和基础工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在重视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牢固树立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思想,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能力和智力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因此,小
期刊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学习语文,而一切客观领域又都存在着语文教学的信息源。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得建立“大语文”的思想。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意识,从而在视听读所接触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积累文学底蕴,提高运用语文这门工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得博”,在教学实践中。宜从两个方面方面操作:  其一、超越课本。我非常重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有时不免旁征博引
期刊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种常用的方法:  1.分析句子结构。首先,可以注意词语的排列顺序。如《师生情》中的“她们还是深情地看着,等着,心里默默地祝愿着。”这里,“看着”、“等着”、“祝愿着”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如果挪动了,意思就变了。就与当时的情况不相符了。其次。可以分解句子。如《晨读》中的“铅笔放在身边。两手捧着书,完全被课文吸引住了。连小鸡在她
期刊
阅读教学承载着语文教学的主流。不管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模式,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品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即品词、品句、品读。而品词、品句、品读就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继承,提倡“人文性”的今天,也不能忘记传统的“工具性”。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用提问来指导学
期刊
由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语文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和行为化的手段,而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即平时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主要用于诊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对于某一阶段教活动的结果评价,应重在评估学习成效。评价方式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书面测验和作业外,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根据各学段的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以往,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把内容分解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体验感悟外,另有18处用了“体验”一词,两处用了“感悟”一词。与体验感悟意义相近、相关的“感受”“体会”“体味”等词则比比皆是,遍布教学目标各个部分,尤其是关乎阅读教学的段落,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感受和想法”,“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容”
期刊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要从儿童的特点出发,从汉字的规律出发,要激发孩子潜在的动机,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孩子爱学。  1.环境识字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教学中,让儿童更多地直接接触环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儿童的生活,使儿童感到亲近、亲切,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
期刊
我认为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开展阶梯式层进式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一、开展课前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和赏析能力。    开展“课前阅读指导”是根据自己对学生情感需要与思维特点的了解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寻找和发现、积累好的材料。我的具体做法就是——每天上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把自己在课外看到的好文章抄在小黑板上。我利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开始进人学校,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必将打破原来结构体系的平衡。引起教学过程的变革。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和教师来说,确实成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远程教育资源以音、形、色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发展其智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