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愿贫困”的定义与政策意义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y8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决不是单纯用经济收入可以刻画的对象,从本质上讲,贫困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反映,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体验和认可,是否存在贫困,取决于主体对这种反映和体验的评价和感觉,当主体对客观产生不满意而感到贫困时,表明他对贫困有了清醒的认识,产生了摆脱贫困的需要,这种贫困状况对他来讲,不是“自愿”的,而是“非自愿”的,这种贫困,可以叫做“非自愿贫困”;相反,可以叫做“自愿贫困”,区分“非自愿贫困”与“自愿贫困”,准确定义“非自愿贫困”,是扶贫工作上一次重要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作这样的区分,对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力度,
其他文献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鲁,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时代的鲁迅,从“贬鲁”,“骂鲁”的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新儒学,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解构主义者眼中的鲁迅,这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
人性论是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前人依据不同的人性论。提出了诸我教育主张,当我们以发生学的方式,返回生命本身,重新探询人之生存和人之生成,在价值追寻和工作机制层面上,思考教
周作人的早期散文中多热衷于谈'鬼',这其中包括对'蛮性鬼'的科学剖析;对'专制鬼'的高度警惕和对'吃人鬼'的猛烈批判.对三种'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