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言据性理论分析特朗普总统在新冠疫情这一危机语境下,演讲语篇的据素类型及其特征,并试图探讨各据素选用的可能原因,从而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文演讲文的论据特征,提升英语演讲的质量。
关键词:言据性;演讲;语篇分析
一、引言
言据性(Evidentiality)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主要是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以及态度或介入程度的说明。美国人类学家Franz Boas最先在美国印第安语中发现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述信息来源和肯定程度,之后研究者把这一语言现象称为“言据性”,而把体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形式称为“据素”。Jakobson(1984)对言据性提出了基本的定义,他认为“据素”范畴包括三个事件:叙述事件、言语事件和叙述言语事件,即有关叙述事件的信息来源。此外,他还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言据信息来源:他人的报道、理想(相对据素)、猜测(推定证据素)或一个人先前的经历。上个80年代初开始,言据性作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Aikhenvald(2004)把知识来源划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直接来源包括人们通过听、说、看和感觉得到的第一手信息,间接来源指人们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之后得到的信息。Chafe(1986)认为言据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指明信息来源的来源和说话人对对信息的态度。Palme(r2001)认为言据性是情态的一种,他从类型学着手强调言据性的正式性方面。他引入了“认知情态”的概念,即说话人的理解和认知,要求说话人对自己的话语进行判断,并确保准确性。国内学者也对言据性进行相关界定(胡壮麟,2004),同时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范围多集中于新闻语篇,学术语篇,研究角度涵盖功能,语义,语用,类型学等(王瑞杰&刘健喜2018;陈征2014;杨向蕾2018)。
二、演讲中据素类型分析
Aikhenvald(2004)将据素分为视觉、非视觉、推测、假設、传闻和引述六类。胡壮麟把据素分为信念,归纳,传闻和演绎四类。本文结合Aikhenvald和胡壮麟的分类方式,将言据性据素分为信念,传闻,推论,感官,和预期六类据素,来分析特朗普在2020年3月13日有关新冠疫情的电视讲话中的各据素功能及其分布特征。
(1) 信念据素,胡壮麟认为信念据素展现出说话人对于信息的观点和看法,其论点无论是否客观。“think,believe,Know”通常被认为是在信念据素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例如“Iknow,Ithink”,如果后句没有引用信息来源时,往往会表现出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倾向。如果后句有信息来源,或对前句的“think”进行解释,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客观表现。因此对于说话人信念据素主客观的判断,依据下文是否引述和阐述信息来源。当主语为第三人称时,例如“weknow,theythink”,由于说话者此时的态度是建立在公众已知的基础上,其目的是通过共识来加强自己话语的论述。因此,无论后句是否有信息来源,其话语往往都会具有客观性。通常在演讲中,为传递出说话者对于某一事件看法,从而突出其个性和与他人的不同,信念据素往往会被大量使用。然而在危机语境下,特朗普运用的信念据素相对较少,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全文只出现过一次第三人称信念据素。
(1a)They know what they have to do.Now they do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it done.
“They know”表现出特朗普对于这些人(专家)必须做什么事情的陈述,而这些都是基于目前面临疫情危机所表现出的客观事实。
(2) 传闻据素,胡壮麟认为传闻据素往往会以动“say,tell,report”等词最常用于传闻据素的表达。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从他人话语得到那些非亲身经历信息,而说话者往往会通过应用第三方信息来加强自身话语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话语本身的客观性。但是,说话者对传闻据素的运用,其根本目的是选取那些自己主观倾向的他人话语来加强听众对自己话语立场的认同和确信。通常,依据自身立场所选取的真实事实往往最能会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因此传闻据素往往在新闻语篇中运用较多。可是在危机语境下的演讲,特朗普运用的传闻据素较少,文本只出现过一次传闻据素。
(2a)Othe rcountries have called us and worked with us and they’re doing similar things or will be doing similar things as are sult of that action.
特朗普通过“othercountriescalled”展现其他国家号召美国与他们一起对抗疫情这一事实,并且表明这场疫情不单单是只在美国出现,这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家都在努力。通过对客观事实的传达,实现希望听众冷静的话语主观目的。
(3) 推论据素,即演绎据素。Chafe(1986)认为推论据素是一个从假设到得到结论的过程。因此,说话者使用推论据素来表现其对某事件发展的推
测。“will,should,would”等情态动词最常用于推论据素。说话者通常使用假设来支撑自己对于某件事事态发展的推测和看法。在此之前,说话者或是基于自身专业立场进行推测,或是综合他在此事件上专业人士的意见和观点。因此,推论据素往往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客观判断。推论据素在政治语篇中引用尤其多见,其原因多是由于政治人物在面对媒体或对手的质询时,被问问题往往与自身专业不符或很少涉及,则就需要幕僚即相关专家的建议,基于此对某一事件进行推测并将其传达给大众。其推论性话语不仅能解决政治人物自身因缺少相关知识而又不得不进行表态的事实,而且规避其结论正确与否的责任。同时危机语境下的,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演讲运用的推论据素最多,一共出现23次推论据素。 (3a)We’ll be announcing locations probably on Sunday night.
(3b)Ensuring that the emergency capacity can be quickly established.
(3c)The action I am taking will open up access to up to 50 billion dollars of very important an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for states and territories and localities in our shared fight against this disease.
例(3a)中以第三人称“will”表明对周末所要宣布的事情进行预告,通过推论据素,陈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实。例(3b)中表现对应急能力将会建立的推测陈述,而“quickly”这一副词,更加深了对于话语推测的确信。例
(3c)中推论据素will与后文的信息来源相结合,表明在疫情中政府会采取怎样的措施,will之后展现的推论过程与信息,都是基于应对疾病这一客观事实所做出的客观反映。
(4) 感官据素,也被称为直接言据。意为说话人对于亲身目击事件和亲身经历的感受或描述。感官据素既可以是依据肉眼所见(如:see,watch),又可以是依据自身感受非可见的(如:feel,smell),还可以是对于自身经历记忆的陈述。说话者常常用感官据素来表现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直接看法,其既可以是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也可以是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因此,感官据素在言据性中即是最客观的陈述事实,同时也是最主观的感受。所以,感官据素通常出现在谈话类语篇中,说话人以第一人称对经历事件进行描述,来增加话语的真实性。在新冠疫情下,特朗普的运用的感官据素较少。全文一共出现2次感官据素。
(4a)I’m also asking every hospital in this country to activate it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plan so that they can meet the needs of Americans everywhere.
(4b)It’s going to be very quickly done,unlike websites of the past,tode-termine whether a test is warranted and to facilitate testing at a nearby convenient location
例(4a)表现出特朗普以自身经历为视角,陈述自己对于医院的指示和要求。而(4b)则通过据素“unlike”表现出特朗普对于过去网络评论的主观感受。
(5) 预期据素,指的是说话人对某概念或者事物的预期符合真实情况或事实相反。说话人往往运用预期据素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涉及预期据素的言据词包括:but,even,however,hope,want.说话者通过列举客观事实来表现出对于未来事件发生与否的预判,这就需要与上下文信息来源相结合,此时,说话者话语带有较强的客观色彩,并且对预期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如例(5a)。当后句没有信息来源,说话者话语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倾向,表达其主观愿望,如例(5b)。本演讲稿中一共出现10次预期据素。
(5a)But we don’t want people to take a test if we feel that they shouldn’t be doing it and we don’t want everyone running out and taking.
(5b)But we cover very,very strongly our country.
(6) 信度据素,表现出说话者对于信息可靠性的评价。因为在同一程度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信的,说话者通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出自己对于信息是否可信的态度。“possible,exactly,absolutely”等情态形容词和副词最常用于信度据素的表达。在本演讲语篇中,信度据素数量仅次于推论据素,全文一共出现16次信度据素。
(6a)Certainly obsolete when it comes to the kind of numbers that we’re talking about.
(6b)I am officially declaring a National Emergency.
例(6a)中通过副词“certainly”表现出特朗普对过时信息跟踪的坚定态度。而例(6b)虽然具有主观立场,但其作为政府首脑需要在危机状况下表现出的坚定态度来稳定人心。
三、结语
言据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语境下的演講语篇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只是单纯从据素类型出发,分析演讲文的据素类型,探究在危机语境下特朗普演讲据素策略的选择以及其分布状况,并试图探讨选择各据素的原因。从类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演讲语篇中,推论据素使用最多,其次是信度据素和预期据素,感官据素,传闻据素以及信念据素使用最少,据素分布并不平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Aikhenvald, A. Evidentialit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Aikhenval, A. & Dixon,R. Studies in Evidentialtiy [M].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3]Boas,F.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M].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1.
[4]Palmer, F.Mood and Modality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陈征,俞东明.论辩语篇中的言据性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6(5):24-32.
[6]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9-15.
[7]杨向蕾.《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对萨德事件新闻报道言据性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8王瑞杰,刘建喜.英汉新闻语篇中认识立场策略的跨语言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8(4):19-29.
作者简介:
王欣森(1995.3-),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篇分析;郭敏(1983.12-),女,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CYY029)
关键词:言据性;演讲;语篇分析
一、引言
言据性(Evidentiality)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主要是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以及态度或介入程度的说明。美国人类学家Franz Boas最先在美国印第安语中发现一种语法形式可以表述信息来源和肯定程度,之后研究者把这一语言现象称为“言据性”,而把体现这种语言现象的形式称为“据素”。Jakobson(1984)对言据性提出了基本的定义,他认为“据素”范畴包括三个事件:叙述事件、言语事件和叙述言语事件,即有关叙述事件的信息来源。此外,他还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言据信息来源:他人的报道、理想(相对据素)、猜测(推定证据素)或一个人先前的经历。上个80年代初开始,言据性作逐渐成为了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Aikhenvald(2004)把知识来源划分为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直接来源包括人们通过听、说、看和感觉得到的第一手信息,间接来源指人们通过逻辑推理和分析之后得到的信息。Chafe(1986)认为言据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指明信息来源的来源和说话人对对信息的态度。Palme(r2001)认为言据性是情态的一种,他从类型学着手强调言据性的正式性方面。他引入了“认知情态”的概念,即说话人的理解和认知,要求说话人对自己的话语进行判断,并确保准确性。国内学者也对言据性进行相关界定(胡壮麟,2004),同时展开不同程度的研究,范围多集中于新闻语篇,学术语篇,研究角度涵盖功能,语义,语用,类型学等(王瑞杰&刘健喜2018;陈征2014;杨向蕾2018)。
二、演讲中据素类型分析
Aikhenvald(2004)将据素分为视觉、非视觉、推测、假設、传闻和引述六类。胡壮麟把据素分为信念,归纳,传闻和演绎四类。本文结合Aikhenvald和胡壮麟的分类方式,将言据性据素分为信念,传闻,推论,感官,和预期六类据素,来分析特朗普在2020年3月13日有关新冠疫情的电视讲话中的各据素功能及其分布特征。
(1) 信念据素,胡壮麟认为信念据素展现出说话人对于信息的观点和看法,其论点无论是否客观。“think,believe,Know”通常被认为是在信念据素中最常出现的词汇。当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例如“Iknow,Ithink”,如果后句没有引用信息来源时,往往会表现出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倾向。如果后句有信息来源,或对前句的“think”进行解释,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客观表现。因此对于说话人信念据素主客观的判断,依据下文是否引述和阐述信息来源。当主语为第三人称时,例如“weknow,theythink”,由于说话者此时的态度是建立在公众已知的基础上,其目的是通过共识来加强自己话语的论述。因此,无论后句是否有信息来源,其话语往往都会具有客观性。通常在演讲中,为传递出说话者对于某一事件看法,从而突出其个性和与他人的不同,信念据素往往会被大量使用。然而在危机语境下,特朗普运用的信念据素相对较少,没有使用第一人称,全文只出现过一次第三人称信念据素。
(1a)They know what they have to do.Now they don’t have any problem getting it done.
“They know”表现出特朗普对于这些人(专家)必须做什么事情的陈述,而这些都是基于目前面临疫情危机所表现出的客观事实。
(2) 传闻据素,胡壮麟认为传闻据素往往会以动“say,tell,report”等词最常用于传闻据素的表达。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从他人话语得到那些非亲身经历信息,而说话者往往会通过应用第三方信息来加强自身话语的可信度,从而增加话语本身的客观性。但是,说话者对传闻据素的运用,其根本目的是选取那些自己主观倾向的他人话语来加强听众对自己话语立场的认同和确信。通常,依据自身立场所选取的真实事实往往最能会被大众所认同和接受,因此传闻据素往往在新闻语篇中运用较多。可是在危机语境下的演讲,特朗普运用的传闻据素较少,文本只出现过一次传闻据素。
(2a)Othe rcountries have called us and worked with us and they’re doing similar things or will be doing similar things as are sult of that action.
特朗普通过“othercountriescalled”展现其他国家号召美国与他们一起对抗疫情这一事实,并且表明这场疫情不单单是只在美国出现,这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大家都在努力。通过对客观事实的传达,实现希望听众冷静的话语主观目的。
(3) 推论据素,即演绎据素。Chafe(1986)认为推论据素是一个从假设到得到结论的过程。因此,说话者使用推论据素来表现其对某事件发展的推
测。“will,should,would”等情态动词最常用于推论据素。说话者通常使用假设来支撑自己对于某件事事态发展的推测和看法。在此之前,说话者或是基于自身专业立场进行推测,或是综合他在此事件上专业人士的意见和观点。因此,推论据素往往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客观判断。推论据素在政治语篇中引用尤其多见,其原因多是由于政治人物在面对媒体或对手的质询时,被问问题往往与自身专业不符或很少涉及,则就需要幕僚即相关专家的建议,基于此对某一事件进行推测并将其传达给大众。其推论性话语不仅能解决政治人物自身因缺少相关知识而又不得不进行表态的事实,而且规避其结论正确与否的责任。同时危机语境下的,不确定性增加。特朗普演讲运用的推论据素最多,一共出现23次推论据素。 (3a)We’ll be announcing locations probably on Sunday night.
(3b)Ensuring that the emergency capacity can be quickly established.
(3c)The action I am taking will open up access to up to 50 billion dollars of very important an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for states and territories and localities in our shared fight against this disease.
例(3a)中以第三人称“will”表明对周末所要宣布的事情进行预告,通过推论据素,陈述了接下来会发生的事实。例(3b)中表现对应急能力将会建立的推测陈述,而“quickly”这一副词,更加深了对于话语推测的确信。例
(3c)中推论据素will与后文的信息来源相结合,表明在疫情中政府会采取怎样的措施,will之后展现的推论过程与信息,都是基于应对疾病这一客观事实所做出的客观反映。
(4) 感官据素,也被称为直接言据。意为说话人对于亲身目击事件和亲身经历的感受或描述。感官据素既可以是依据肉眼所见(如:see,watch),又可以是依据自身感受非可见的(如:feel,smell),还可以是对于自身经历记忆的陈述。说话者常常用感官据素来表现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直接看法,其既可以是对于客观事实的陈述,也可以是对于客观事物的主观表达。因此,感官据素在言据性中即是最客观的陈述事实,同时也是最主观的感受。所以,感官据素通常出现在谈话类语篇中,说话人以第一人称对经历事件进行描述,来增加话语的真实性。在新冠疫情下,特朗普的运用的感官据素较少。全文一共出现2次感官据素。
(4a)I’m also asking every hospital in this country to activate its emergency preparedness plan so that they can meet the needs of Americans everywhere.
(4b)It’s going to be very quickly done,unlike websites of the past,tode-termine whether a test is warranted and to facilitate testing at a nearby convenient location
例(4a)表现出特朗普以自身经历为视角,陈述自己对于医院的指示和要求。而(4b)则通过据素“unlike”表现出特朗普对于过去网络评论的主观感受。
(5) 预期据素,指的是说话人对某概念或者事物的预期符合真实情况或事实相反。说话人往往运用预期据素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涉及预期据素的言据词包括:but,even,however,hope,want.说话者通过列举客观事实来表现出对于未来事件发生与否的预判,这就需要与上下文信息来源相结合,此时,说话者话语带有较强的客观色彩,并且对预期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如例(5a)。当后句没有信息来源,说话者话语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倾向,表达其主观愿望,如例(5b)。本演讲稿中一共出现10次预期据素。
(5a)But we don’t want people to take a test if we feel that they shouldn’t be doing it and we don’t want everyone running out and taking.
(5b)But we cover very,very strongly our country.
(6) 信度据素,表现出说话者对于信息可靠性的评价。因为在同一程度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信的,说话者通过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出自己对于信息是否可信的态度。“possible,exactly,absolutely”等情态形容词和副词最常用于信度据素的表达。在本演讲语篇中,信度据素数量仅次于推论据素,全文一共出现16次信度据素。
(6a)Certainly obsolete when it comes to the kind of numbers that we’re talking about.
(6b)I am officially declaring a National Emergency.
例(6a)中通过副词“certainly”表现出特朗普对过时信息跟踪的坚定态度。而例(6b)虽然具有主观立场,但其作为政府首脑需要在危机状况下表现出的坚定态度来稳定人心。
三、结语
言据性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语境下的演講语篇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只是单纯从据素类型出发,分析演讲文的据素类型,探究在危机语境下特朗普演讲据素策略的选择以及其分布状况,并试图探讨选择各据素的原因。从类型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演讲语篇中,推论据素使用最多,其次是信度据素和预期据素,感官据素,传闻据素以及信念据素使用最少,据素分布并不平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Aikhenvald, A. Evidentialit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Aikhenval, A. & Dixon,R. Studies in Evidentialtiy [M].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3]Boas,F.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M].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1.
[4]Palmer, F.Mood and Modality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陈征,俞东明.论辩语篇中的言据性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016(5):24-32.
[6]胡壮麟语言的可证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9-15.
[7]杨向蕾.《华盛顿邮报》和《中国日报》对萨德事件新闻报道言据性的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
[8王瑞杰,刘建喜.英汉新闻语篇中认识立场策略的跨语言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8(4):19-29.
作者简介:
王欣森(1995.3-),男,河南信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篇分析;郭敏(1983.12-),女,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CYY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