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素养指向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与品格的状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理念和行动上理应有所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做一番探讨,从前提性思考、依据和要则、一般步骤三个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的新思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养指向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与品格的状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五大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设计理念和行动上理应有所转变。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设计的角度做一番探讨,从前提性思考、依据和要则、一般步骤三个方面阐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设计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艺术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从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以及拓展提问深度这三个方面入手,
<正>为了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向发生了改变,并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助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及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对小学道德与
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一直都存在。在基础教育改革阶段,学业负担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梳理数十年间“减负”政策的相关文件,分析出症结所在的四大困境,即社会注重“追分文化”、学校强调“唯分数论”、家长追求“分数神话”、校外机构鼓吹“提分文化”。“减负困境”的破解路径:(一)观念先行,落实社会宣传和监督作用;(二)减负提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三)协同育人,注重
<正>目前,在小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虽然是一门独立且单一的学科,但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依然可以学到非常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教师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仅限于对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理论知识的梳理,无法彻底满足现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求,那么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无法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进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积极融合各项知识,才能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建构真实而完整的学习,聚焦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完整定位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及达成方法,提供预学情境与任务支架,开发来自学生的学习资源;生成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实现价值引导和思维进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将评价嵌入学习全过程,重构教学过程。
<正>“新时期聚焦培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和学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重点之一是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课程内容围绕道德与法治两个重要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从而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
目的探讨健康素养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选择合肥市某三甲医院行脑血管支架置入的290患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等基线调查,使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评估,将健康素养总分低于96分定义为健康素养不充足,并以此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健康素养组。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