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由于免疫力低下,血管脆性大,通透性高,因此在许多疾病时都会出现皮疹。小儿皮疹形态各异,颜色深浅不一,出疹顺序与分布部位也不尽相同。这些对医生的正确诊断往往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孩子的家长,如果对这些特点有所了解的话,则对早期发现病情、正确护理病儿都将有很大的帮助。小儿以皮疹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的疾病不下10种,下面仅就几种常见病的特点、家庭护理作一简介。
一、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最多,终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患儿常以发热、咳嗽、涕泪并出等起病,3~5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以粟粒样玫瑰色皮疹为主,皮疹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但仍可见到正常皮肤。麻疹的出疹顺序一般按照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的规律,即皮疹先见于面部、耳后,渐次至胸、背、腹部,继而四肢,最后波及手足心。本病的特有表现是在起病2~3天内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科氏斑),即在口腔内充血的颊粘膜处出现较多微小白色针状小点,周围绕以红晕,避渐增多。
家庭护理:患儿应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多饮淡盐水,摄食新鲜水果与蔬菜,适当补充清淡而有营养的食品,如蛋羹、肉松、清炖鲫鱼等,不可盲目“忌口”,以免发生营养不良而影响疾病的进程和病后体质的恢复,同时还应保持口腔、眼和皮肤的清洁卫生。
二、风疹:以冬春两季发病为多,主要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通常在发热的第1~2天即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疹子稍稍隆起,可迅速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在1天内皮疹就布满全身,但手掌、足跖部大都无皮疹,体温可达38~39℃。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一种特有表现,对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家庭护理:本病虽是一种较轻的病毒性传染病,但在发热期间仍应注意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而又不乏营养价值,如蔬菜、水果、蛋汤等。
三、幼儿急疹:本病有两大特征,其一为只见于1~3岁以内婴儿,发病急骧,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持续3~4天后体温自然骤降,但热退后全身出现红疹,为不规则小型玫瑰色斑点或斑丘疹,周围见有浅色红晕,且压之褪色;其二为体温虽高,但患儿精神仍佳,嬉戏如常,并能逗笑,部分患儿可兼有轻咳、眼红等症状。
家庭护理:本病预后良好,少见严重并发症。一般经适当休息,多饮水及降温等处理后可在3~5天内痊愈。饮食中要注意避免进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四、手一是一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儿童,流行高峰为夏秋两季,典型症状为患儿手、足及口腔三处出现水疤和丘疹,其中口腔内损害以颊粘膜、舌、硬腭、唇及齿龈处出现直径约为1~3毫米的水疱为主,这些水疱1~2天后随即破裂,形成糜烂和浅溃疡,疼痛剧烈,妨碍进食;手足皮疹则以手足背部、手足指(趾)侧缘,尤其是指(趾)甲周围及足跟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和水疱为主,并可伴有轻度发热、食欲不振、咳嗽和全身不适等。
家庭护理:发热期间注意卧床休息,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富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食品。
五、肠道病毒感染:多见于春夏两季,在部分地区可有一定流行性;发病较急,变化较快,往往发热与皮疹几乎同时出现,皮疹色鲜红,大小不一,痒感较显,大都遍及全身,但以头面部及胸背部较为密集明显,体温可为38~39℃不等,并可伴有腹泻、呕吐、目赤、咳嗽或咽痛等。
家庭护理;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忌食生冷或油腻食品,宜进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族的食物。
六、药物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由于内服、注射或吸入某些药物所引起的皮肤过敏性反应。药疹可表现为斑丘疹、风团块样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形态各异,错综复杂,皮疹还可融合成片,其色鲜红,常伴有发热,皮下出血等。严重者可见面色发紫、胸闷气急、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表现和肝肾功能的损害。一般药疹均具有下述两个较为特殊的表现:(1)发病前有较为明显的近期用药史,常会引起药物疹的药物有磺胺类、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四环素等。(2)皮疹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
家庭护理:立即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物皮疹的药物,大量进水,增加尿量,促进药物的排泄,补充大量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与食物。
一、麻疹:发病以1~5岁儿童最多,终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患儿常以发热、咳嗽、涕泪并出等起病,3~5天后开始出现皮疹,以粟粒样玫瑰色皮疹为主,皮疹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但仍可见到正常皮肤。麻疹的出疹顺序一般按照由上至下、由内至外的规律,即皮疹先见于面部、耳后,渐次至胸、背、腹部,继而四肢,最后波及手足心。本病的特有表现是在起病2~3天内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科氏斑),即在口腔内充血的颊粘膜处出现较多微小白色针状小点,周围绕以红晕,避渐增多。
家庭护理:患儿应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多饮淡盐水,摄食新鲜水果与蔬菜,适当补充清淡而有营养的食品,如蛋羹、肉松、清炖鲫鱼等,不可盲目“忌口”,以免发生营养不良而影响疾病的进程和病后体质的恢复,同时还应保持口腔、眼和皮肤的清洁卫生。
二、风疹:以冬春两季发病为多,主要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通常在发热的第1~2天即出现浅红色斑丘疹,疹子稍稍隆起,可迅速由面部延及躯干和四肢,往往在1天内皮疹就布满全身,但手掌、足跖部大都无皮疹,体温可达38~39℃。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一种特有表现,对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家庭护理:本病虽是一种较轻的病毒性传染病,但在发热期间仍应注意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原则为清淡易消化而又不乏营养价值,如蔬菜、水果、蛋汤等。
三、幼儿急疹:本病有两大特征,其一为只见于1~3岁以内婴儿,发病急骧,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持续3~4天后体温自然骤降,但热退后全身出现红疹,为不规则小型玫瑰色斑点或斑丘疹,周围见有浅色红晕,且压之褪色;其二为体温虽高,但患儿精神仍佳,嬉戏如常,并能逗笑,部分患儿可兼有轻咳、眼红等症状。
家庭护理:本病预后良好,少见严重并发症。一般经适当休息,多饮水及降温等处理后可在3~5天内痊愈。饮食中要注意避免进食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四、手一是一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的儿童,流行高峰为夏秋两季,典型症状为患儿手、足及口腔三处出现水疤和丘疹,其中口腔内损害以颊粘膜、舌、硬腭、唇及齿龈处出现直径约为1~3毫米的水疱为主,这些水疱1~2天后随即破裂,形成糜烂和浅溃疡,疼痛剧烈,妨碍进食;手足皮疹则以手足背部、手足指(趾)侧缘,尤其是指(趾)甲周围及足跟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和水疱为主,并可伴有轻度发热、食欲不振、咳嗽和全身不适等。
家庭护理:发热期间注意卧床休息,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富有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食品。
五、肠道病毒感染:多见于春夏两季,在部分地区可有一定流行性;发病较急,变化较快,往往发热与皮疹几乎同时出现,皮疹色鲜红,大小不一,痒感较显,大都遍及全身,但以头面部及胸背部较为密集明显,体温可为38~39℃不等,并可伴有腹泻、呕吐、目赤、咳嗽或咽痛等。
家庭护理;避免劳累,注意休息,忌食生冷或油腻食品,宜进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族的食物。
六、药物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由于内服、注射或吸入某些药物所引起的皮肤过敏性反应。药疹可表现为斑丘疹、风团块样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形态各异,错综复杂,皮疹还可融合成片,其色鲜红,常伴有发热,皮下出血等。严重者可见面色发紫、胸闷气急、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早期表现和肝肾功能的损害。一般药疹均具有下述两个较为特殊的表现:(1)发病前有较为明显的近期用药史,常会引起药物疹的药物有磺胺类、扑热息痛、阿斯匹林、四环素等。(2)皮疹分布往往是四肢多于躯干。
家庭护理:立即停用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物皮疹的药物,大量进水,增加尿量,促进药物的排泄,补充大量维生素c或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与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