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太宗的名言:“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教授曾多次讲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目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化学课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化学史中蕴涵了大量科学探究的过程及人文历史背景,已经成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课程资源,其价值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化学教学中,以化学史为切入点,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发展的规律,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竞争合作意识,达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相当大的价值.本文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伍德沃德曾说过: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这句话表明了人类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享受着化学的成果与恩惠.但是,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冷淡与隔膜越来越重,化学已成为“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这固然与化学产品的使用不当、化工生产的不当或控制不力所产生的后果有关,但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人们科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当然要弥补这种缺失,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化学史教学与化学教学的结合已成为教育的一种趋势,我国试行的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化学史资料.遗憾的是,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仅仅作为化学教学中的“调味品”.教师备课时也很少去挖掘化学史,最多也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入手段,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素材而已.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渐渐地沉沦下去,毫无一点活力.如果要使化学史在教学中重新焕发活力,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化学史在教学中的功能,更直接一点,它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帮助.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么目前的现状就会得到改观.
二、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时候,学生是投入的,效果是润物无声的.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化学武器的历史故事.1915年,德军和英法联军两军对阵,德军战壕里许多士兵迅速拧开了“啤酒桶”桶盖,冒出来的非但不是啤酒反而是浓浓的黄绿色的烟.顿时,在风的推动下,一人多高的黄绿色气浪紧贴地面,像潮水一样扑向英法联军阵地.这时,学生会觉得化学“有意思”,强化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兴奋点也被激起.这时教师可以即时提问:“通过这段化学史料,你能得出氯气有哪些性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即将要学习的一些其他性质也会脱口而出,课堂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2.获得知识技能,学会探究方法
通过化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他们做了哪些努力,他们的研究思路是怎样的.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技能和方法.但是,化学史的内容浩如烟海,如何精心选材并将其巧妙嵌入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电子云的图像”时, 假如能够适当回顾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 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再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发展的角度去阐述,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模型的提出,尽管在当时看来比较合理、甚至得到过公认,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有的需要补充或修正,有的则可能被推翻.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查,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去进行阐述,从而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编排体系,领悟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3.从情感态度优化中学化学教学,使学生知识技能与内在素质协调发展
以往,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导致了学生知识技能与内在素质的不协调发展,化学史中蕴涵了大量的情感材料,即将情感作为手段,使教学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促进认知在内的其他素质的发展.
总之,化学史不能仅作为课堂花絮轻描淡写作为点缀,而是要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挖掘它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它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尽量找好化学史与教学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思维共振和感情共鸣.只有这样,化学史才能在化学教学中“焕发活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春风化雨中得到浸润.
一、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伍德沃德曾说过:在上帝创造的自然界旁边,化学家又创造了另一个世界.这句话表明了人类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享受着化学的成果与恩惠.但是,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冷淡与隔膜越来越重,化学已成为“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这固然与化学产品的使用不当、化工生产的不当或控制不力所产生的后果有关,但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人们科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当然要弥补这种缺失,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化学史教学与化学教学的结合已成为教育的一种趋势,我国试行的各种版本教材中都有一定量的化学史资料.遗憾的是,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仅仅作为化学教学中的“调味品”.教师备课时也很少去挖掘化学史,最多也只是作为教学的引入手段,问题情境创设的一些素材而已.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渐渐地沉沦下去,毫无一点活力.如果要使化学史在教学中重新焕发活力,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化学史在教学中的功能,更直接一点,它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帮助.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么目前的现状就会得到改观.
二、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时候,学生是投入的,效果是润物无声的.
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氯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化学武器的历史故事.1915年,德军和英法联军两军对阵,德军战壕里许多士兵迅速拧开了“啤酒桶”桶盖,冒出来的非但不是啤酒反而是浓浓的黄绿色的烟.顿时,在风的推动下,一人多高的黄绿色气浪紧贴地面,像潮水一样扑向英法联军阵地.这时,学生会觉得化学“有意思”,强化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兴奋点也被激起.这时教师可以即时提问:“通过这段化学史料,你能得出氯气有哪些性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即将要学习的一些其他性质也会脱口而出,课堂的效率无形中就提高了.
2.获得知识技能,学会探究方法
通过化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他们做了哪些努力,他们的研究思路是怎样的.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获得技能和方法.但是,化学史的内容浩如烟海,如何精心选材并将其巧妙嵌入课堂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讲“电子云的图像”时, 假如能够适当回顾一下人们对原子结构探索的过程, 从汤姆逊的“西瓜式”、卢瑟福的“行星式”到玻尔的“旧量子化”的原子模型,再到玻恩运用概率分布解释的电子云图像,从发展的角度去阐述,就会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模型的提出,尽管在当时看来比较合理、甚至得到过公认,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有的需要补充或修正,有的则可能被推翻.这样把知识作为历史的产物来考查,从它的孕育、产生和发展的流动中去进行阐述,从而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编排体系,领悟出化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3.从情感态度优化中学化学教学,使学生知识技能与内在素质协调发展
以往,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导致了学生知识技能与内在素质的不协调发展,化学史中蕴涵了大量的情感材料,即将情感作为手段,使教学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促进认知在内的其他素质的发展.
总之,化学史不能仅作为课堂花絮轻描淡写作为点缀,而是要尽可能地从多角度挖掘它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它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尽量找好化学史与教学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思维共振和感情共鸣.只有这样,化学史才能在化学教学中“焕发活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春风化雨中得到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