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学问题的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重要。现如今,纵观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教师无不都在使用导学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导学问题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重视对其的使用,但具体的使用成效就不得而知。导学问题的使用中,设计问题是首要环节,如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导学问题,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导学问题做了阐释,进一步分析了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的特点,最后总结得出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问题;数学教师;学生
引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是直接盲目开展的,它要有一定地衔接过渡。良好的衔接就像一座桥梁,能够知道教学活动能够更自如地开展,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系统。此时,导学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运用导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对于知识的迁移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此外,还能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原理,学以致用,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一、导学问题的涵义
导学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导学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地相当广泛,导学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明晰自主学习的任务,也能指导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就这个问题展开问题的分析和探讨[1]。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导学问题设计得当,并且能将导学问题恰当地应用于课堂中,使课堂有的放矢,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对导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仔细认真,贴合学生实际。导学问题设计要充分建立在,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上,并能根据此状况有计划地设计导学问题,最终能使导学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活动服务。
二、小學数学导学问题的特点
导学问题的设计特点教师也要明确,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其特点,才可能更好地运用导学问题去指导教学活动。导学问题涉及到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导入和学习向结合。导学问题的应用中,教师的课堂导入固然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导入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将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2]。其次,有充足的提问和思考时间。导学设计必然会涉及很多的数学问题,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而展开教学,问题也能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活跃。
再次,便于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导学问题的应用中,教师能从学生的反应中,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查漏补缺,使数学课堂能够高效运转。最后,师生的互动变得密切。在问题的导入中,教师与学生会有很多交流沟通的时间,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的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
三、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新课的情境导入
导学问题的设计中,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通常会进行情景创设。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会大大提升。
但教师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年纪尚小,贪玩好动,好奇新鲜事物。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考虑学生身心特征的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自己的能力等内容,综合进行设计。具体方法有故事导入、活动导入、实验导入等一系列方法[3]。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巧用故事导入法进行课堂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白雪公主分面包”的童话故事,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听完这个熟悉的故事,你们不妨学一学白雪公主,运用她的等分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这堂课分数的问题吧?”
在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无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二)充分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大部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攫取。也就是说知识源于生活,很多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与实例。数学知识的学习,自然也离不开实际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能够充分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中同样受用。因而,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利用好手头现成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素材的价值。
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的讲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积木,作为教学的道具,让学生进行一个“堆积木比赛”,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积木进行一些规定的立体图形的搭建。积木是学生童年时的重要玩具,此时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搭建积木的形式进入课堂学习,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不知不觉就投入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中。
在这个过程中,“积木”这一生活素材的运用,就充分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感受到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明显地提升,进而数学教学的效果也会更显著。
结束语:总而言之,导学问题的设计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导学问题的特点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在导学问题设计的具体应用中,要积极创设新课的情境导入,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张朋举. “目标分解,问题导学”下课堂教学设计与思考——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7(9):19-23.
[2]黄晓霞. 以计划为先导 以学生为核心 以效率为追求——论“四步导学”模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 华夏教师, 2017(6):44-45.
[3]王素华.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7(103):93-93.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问题;数学教师;学生
引言: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是直接盲目开展的,它要有一定地衔接过渡。良好的衔接就像一座桥梁,能够知道教学活动能够更自如地开展,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系统。此时,导学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运用导学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对于知识的迁移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此外,还能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原理,学以致用,更好地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一、导学问题的涵义
导学问题,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导学问题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地相当广泛,导学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明晰自主学习的任务,也能指导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就这个问题展开问题的分析和探讨[1]。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导学问题设计得当,并且能将导学问题恰当地应用于课堂中,使课堂有的放矢,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对导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仔细认真,贴合学生实际。导学问题设计要充分建立在,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上,并能根据此状况有计划地设计导学问题,最终能使导学问题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活动服务。
二、小學数学导学问题的特点
导学问题的设计特点教师也要明确,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其特点,才可能更好地运用导学问题去指导教学活动。导学问题涉及到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导入和学习向结合。导学问题的应用中,教师的课堂导入固然是重要的第一步,但导入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将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2]。其次,有充足的提问和思考时间。导学设计必然会涉及很多的数学问题,伴随着问题的提出而展开教学,问题也能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活跃。
再次,便于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导学问题的应用中,教师能从学生的反应中,获取有效信息,了解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查漏补缺,使数学课堂能够高效运转。最后,师生的互动变得密切。在问题的导入中,教师与学生会有很多交流沟通的时间,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的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
三、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导学问题设计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新课的情境导入
导学问题的设计中,新课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通常会进行情景创设。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融入课堂,课堂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会大大提升。
但教师在进行情景导入时,要充分考虑自己所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年纪尚小,贪玩好动,好奇新鲜事物。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考虑学生身心特征的同时,还要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自己的能力等内容,综合进行设计。具体方法有故事导入、活动导入、实验导入等一系列方法[3]。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巧用故事导入法进行课堂情境的导入。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白雪公主分面包”的童话故事,来作为课堂的导入。讲完这个故事,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听完这个熟悉的故事,你们不妨学一学白雪公主,运用她的等分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这堂课分数的问题吧?”
在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无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二)充分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大部分书面上的理论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攫取。也就是说知识源于生活,很多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与之对应的现象与实例。数学知识的学习,自然也离不开实际的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能够充分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在导学问题的设计中同样受用。因而,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利用好手头现成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生活素材的价值。
比如在《观察物体》这一节课的讲授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积木,作为教学的道具,让学生进行一个“堆积木比赛”,让学生动手用手中的积木进行一些规定的立体图形的搭建。积木是学生童年时的重要玩具,此时的小学生在课堂上,能通过搭建积木的形式进入课堂学习,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不知不觉就投入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中。
在这个过程中,“积木”这一生活素材的运用,就充分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感受到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明显地提升,进而数学教学的效果也会更显著。
结束语:总而言之,导学问题的设计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导学问题的特点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在导学问题设计的具体应用中,要积极创设新课的情境导入,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张朋举. “目标分解,问题导学”下课堂教学设计与思考——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7(9):19-23.
[2]黄晓霞. 以计划为先导 以学生为核心 以效率为追求——论“四步导学”模式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 华夏教师, 2017(6):44-45.
[3]王素华.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的思考[J]. 考试周刊, 2017(103):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