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不仅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使每位同学的行为规范化,对集体有一种尊严感、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从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及特性入手,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及体育文化活动在提高班级凝聚力的过程中,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公平竞争、团队协作意识,意在挖掘体育文化活动在班级凝聚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体育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4—02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内每位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是班级每位成员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聚合力。那怎样把省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人性格不同的90后个体们聚合在一起,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形成共同认可、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向心力显的尤为重要。而一旦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将对班集体的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班级凝聚力。体育运动恰恰能抓住90后同学之间交往渐少,交往不主动这一缺点,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树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团队意识,使每位同学都能强烈感觉到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体育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学术界当前对体育文化这一概念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界定。一是根据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关系,认为体育文化是有关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是从文化结构的角度定义体育文化,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三是从狭义文化的视角下认为,体育文化是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是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文化是体育活动与文化属性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性。
高校体育文化即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毛泽东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是载知识之车…,德智皆寄予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所谓体育的价值即健全的人格,分四育,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运动健身方面,在教育激勵、人文关怀、公平竞争等方面也有其特有的贡献。
二、体育文化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追求时尚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会随着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出现盲目追星加之成一个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异的人生经历,因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然具有多样。因此,对当代90后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加强其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高校类似一个小社会,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就大学生而言,在校学习做人做事,为以后顺利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必修课。而体育运动,不仅会使生活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加强交流、沟通还会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比较一致的价值导向,更容易把思想统一到实现预定的目标上来,从而形成一种团体聚合力。班级作为学校培育人的基本组织,具有使同学们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形成凝聚力的有利因素。
三、体育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体育文化大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班级体育文化是以班级成员为主体,以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班级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下,由班级师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他在规范班级成员的生活和行为、调和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班级成员的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是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的跳板,也是青少年练就强健体魄、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来促进大学生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身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基础上,思想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想把自己的正确的思想灌输到班级中,只有在班级中建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不是靠恐吓和压制,而是靠一颗爱心,真心地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付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接纳自己,我认为利用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学生共同参加篮球、拔河、乒乓球比赛等,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通过这些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还能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塑造健全人格诠释和谐班级:和谐班级的构建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努力。每位同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和谐班级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的全体同学才是班级精神的真正建设者,他们才是主人。首先体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在体育比赛活动的工程中,无论是场上拼搏的队员,还是场下喝彩的同学,都会产生共鸣。场上队员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能陶冶场下同学的情操,对他们也是一种无形的教化。使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浓厚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来,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在身体力行中得到发展。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班级定期举办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如:象棋、跳绳、扑克等,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享受乐趣,既能让同学的身心感到愉快,又能充分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每位同学体会到他们正处于一个幸福、温暖、团结的大家庭中,使他们对班级产生一依赖感和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更轻松的心情也更爱班集体。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得到密切联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关怀,增进了友谊,从而达到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的效果。 四、制定正确的目标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我们利用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班级没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也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每位同学目标的实现是班级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在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注意要结合本班实际,并且这个奋斗目标是必须通过班级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不能因为目标太高或太低使班级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学生干部的支持,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让他们成为中坚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辅导员也要对学生干部定期的知道与培养,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带动其他同学,为实现班级的目标共同努力。
五、结论
体育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他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校园体育文化中蕴含了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魅力。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能给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和谐高雅的氛围。同时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而班级凝聚力就是要靠集体的力量,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不仅使师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能让每位同学的行为规范化,对集体有一种尊严感、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恺宪,梁同福.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261—262.
[2]张作斌.论体育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8).
[3]张峰.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4]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4.
[5]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
[6]肖威.大学体育健康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8.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体育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284—02
班级凝聚力是班级内每位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是班级每位成员在一定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聚合力。那怎样把省份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个人性格不同的90后个体们聚合在一起,让他们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并形成共同认可、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向心力显的尤为重要。而一旦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将对班集体的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班级凝聚力。体育运动恰恰能抓住90后同学之间交往渐少,交往不主动这一缺点,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树立相互配合、支持的团队意识,使每位同学都能强烈感觉到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进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体育文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学术界当前对体育文化这一概念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界定。一是根据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关系,认为体育文化是有关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二是从文化结构的角度定义体育文化,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在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三是从狭义文化的视角下认为,体育文化是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的体育活动,是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和文明社会的显著标志。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文化是体育活动与文化属性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性。
高校体育文化即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毛泽东主席曾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是载知识之车…,德智皆寄予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所谓体育的价值即健全的人格,分四育,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因此,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运动健身方面,在教育激勵、人文关怀、公平竞争等方面也有其特有的贡献。
二、体育文化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追求时尚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会随着社会思潮、社会热点的变化而出现盲目追星加之成一个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迥异的人生经历,因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然具有多样。因此,对当代90后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加强其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高校类似一个小社会,在校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就大学生而言,在校学习做人做事,为以后顺利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必修课。而体育运动,不仅会使生活在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加强交流、沟通还会彼此之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学生形成比较一致的价值导向,更容易把思想统一到实现预定的目标上来,从而形成一种团体聚合力。班级作为学校培育人的基本组织,具有使同学们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趋于一致、形成凝聚力的有利因素。
三、体育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
体育文化大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班级体育文化是以班级成员为主体,以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班级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下,由班级师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形成的价值观。他在规范班级成员的生活和行为、调和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班级成员的凝聚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是青少年一代步入社会的跳板,也是青少年练就强健体魄、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来促进大学生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德育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自身在不断学习进步的基础上,思想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想把自己的正确的思想灌输到班级中,只有在班级中建立威信,而威信的树立,不是靠恐吓和压制,而是靠一颗爱心,真心地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付出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接纳自己,我认为利用好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学生共同参加篮球、拔河、乒乓球比赛等,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通过这些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还能影响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塑造健全人格诠释和谐班级:和谐班级的构建离不开每位成员的努力。每位同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和谐班级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的全体同学才是班级精神的真正建设者,他们才是主人。首先体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是一种精神文化,更是一种行为文化。在体育比赛活动的工程中,无论是场上拼搏的队员,还是场下喝彩的同学,都会产生共鸣。场上队员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能陶冶场下同学的情操,对他们也是一种无形的教化。使同学们能积极参与到浓厚的体育文化活动中来,重塑自我、完善自我,在身体力行中得到发展。其次,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在班级定期举办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如:象棋、跳绳、扑克等,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享受乐趣,既能让同学的身心感到愉快,又能充分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让每位同学体会到他们正处于一个幸福、温暖、团结的大家庭中,使他们对班级产生一依赖感和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更轻松的心情也更爱班集体。同时也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得到密切联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关怀,增进了友谊,从而达到相识、相知、相亲、相爱的效果。 四、制定正确的目标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我们利用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也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如果班级没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就失去了方向,也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每位同学目标的实现是班级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在制定班级奋斗目标时,一定要注意要结合本班实际,并且这个奋斗目标是必须通过班级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的,不能因为目标太高或太低使班级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学生干部的支持,培养得力的学生干部,让他们成为中坚力量,发挥他们的积极带头作用。辅导员也要对学生干部定期的知道与培养,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带动其他同学,为实现班级的目标共同努力。
五、结论
体育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他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校园体育文化中蕴含了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魅力。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能给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和谐高雅的氛围。同时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而班级凝聚力就是要靠集体的力量,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不仅使师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能让每位同学的行为规范化,对集体有一种尊严感、自豪感和责任心。从而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恺宪,梁同福.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261—262.
[2]张作斌.论体育文化的普遍价值与个性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8).
[3]张峰.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4]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4.
[5]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
[6]肖威.大学体育健康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7).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