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考察制造业发展情况,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给我们极大鼓舞和信心。作为湖南省制造业重地和中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主阵地,长沙县、长沙经开区坚持以更大的担当、率先的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积极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富有活力的制造业产业生态,在打造“三个高地”中彰显县区担当,激发蓬勃力量。
坚持高新技术主导,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牢记嘱托,保持定力,深耕实体经济,立足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三大优势产业,发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三个国际级产业集群。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长沙经开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大力推进5G宏基站和企业微基站建设,促进5G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博世汽车等龙头企业打造6个“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标杆项目,推动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三一树根互联探索建设全省“科技+产业+平台+金融”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青岛海尔、太奥斯等项目正式入驻,争取早日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科研政策支持,瞄准“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加大发动机、液压器、变速箱和减速机、传感器、电控装置、芯片等六大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和技术攻关力度,提高产业整体制造水平。铁建重工研制的我国最大直径(16米)盾构机下线,有力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推动产学研协同,构建高效转化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研发机构三方合作,紧扣“研发”与“转化”两大核心功能,申报创建三一、远大、铁建、山河、凯天、国科微等六个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着力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链系统,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积极引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基地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打造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力争早日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测试验证平台。强化交流合作,加快广汽三菱研发中心、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长沙经开区与日资、德资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接平台”“撮合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建立中试熟化基地,培育一批企业与高校产学研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内孵化转化产业化。发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作用,加强区块链领域研究,支持区块链企业起草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依托县区丰富制造业场景,积极推广区块链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2020年11月7日,天河国云等单位牵头起草的6项区块链省级地方安全技术测评标准发布,为全国首个正式发布的区块链安全技术测评标准。
促进跨链条融合,深度强链延链补链。加快产业链与集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五条产业链纵向集成和横向集成,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产业龙头项目和重大配套项目建设,在蓝思视窗触控玻璃面板扩产、吉利帝豪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竣工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三一智能智联重卡、比亚迪IGBT、博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重点项目早日投产,引领核心产品生产能力向园区集聚。围绕山河智能“三年200亿,五年翻一番”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山河工业城(三期),从用地保障、自主創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才留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大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新引进凯恩利工程机械液压件、德国托马斯、盈旺车身、视比特机器人、威科赛尔光电等高端配套项目。发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上海大众、广汽三菱等龙头企业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游产品供给、下游产品需求、产品质量及流程标准等“一揽子”信息支持,探索发展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产业,打造多方共赢、创新升级、跨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追求无极化配套,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积极利用三一云谷、三一众创、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长沙科技新城等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县区主导制造产业,有效对接大企业闲置资源和中小企业闲置产能,加大产品研发、创意设计、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引进。2020年,县区新增企业8260家,同比增加26.41%。积极发挥需求侧的牵引作用,探索建立网络化、分布式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产业共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重点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下游协同、内外循环。支持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多向、多层、多极的细分领域“高精尖”的“单项冠军”“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实施复合模式运营,推进园区治理现代化。推动产业园区+主体企业+产业运营+基金资本运作,探索以管委会负责管理事务、产业地产商投资开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园区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号召力及基金资本运作的园区复合运营模式,推动长沙经开区双创工场及配套设施项目、三一云谷总包项目尽早见效。融合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及会议会展城的政策叠加、产业差异互补等优势,探索跨片区、跨园区、跨产业的区域复合管运模式,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边际效益递增,着力形成“1+1+1>3”的效应。紧紧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及园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定位,以县区承接的“121+X”项、会议会展中心、四个一类口岸平台等涉及自贸区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我要开工”一件事一次办、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创新。深化开放型经济研究,构建“枢纽+平台+节点+通道”一体化货物流通体系,重点发力临空偏好型产业,在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构建、研发设计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贸易投资便利、产业布局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突出的高标准一流自贸区,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
坚持高新技术主导,加快发展优势产业。牢记嘱托,保持定力,深耕实体经济,立足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三大优势产业,发力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三个国际级产业集群。突出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长沙经开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指南》,大力推进5G宏基站和企业微基站建设,促进5G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三一集团、铁建重工、博世汽车等龙头企业打造6个“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标杆项目,推动湖南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三一树根互联探索建设全省“科技+产业+平台+金融”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平台,青岛海尔、太奥斯等项目正式入驻,争取早日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科研政策支持,瞄准“高精尖”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加大发动机、液压器、变速箱和减速机、传感器、电控装置、芯片等六大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和技术攻关力度,提高产业整体制造水平。铁建重工研制的我国最大直径(16米)盾构机下线,有力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
推动产学研协同,构建高效转化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研发机构三方合作,紧扣“研发”与“转化”两大核心功能,申报创建三一、远大、铁建、山河、凯天、国科微等六个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着力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链系统,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积极引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南基地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大前沿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加快打造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力争早日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测试验证平台。强化交流合作,加快广汽三菱研发中心、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长沙经开区与日资、德资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接平台”“撮合平台”,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建立中试熟化基地,培育一批企业与高校产学研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区内孵化转化产业化。发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作用,加强区块链领域研究,支持区块链企业起草制定行业技术标准,依托县区丰富制造业场景,积极推广区块链技术在制造行业的应用。2020年11月7日,天河国云等单位牵头起草的6项区块链省级地方安全技术测评标准发布,为全国首个正式发布的区块链安全技术测评标准。
促进跨链条融合,深度强链延链补链。加快产业链与集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五条产业链纵向集成和横向集成,着力筑牢产业基础,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产业龙头项目和重大配套项目建设,在蓝思视窗触控玻璃面板扩产、吉利帝豪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竣工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三一智能智联重卡、比亚迪IGBT、博世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等重点项目早日投产,引领核心产品生产能力向园区集聚。围绕山河智能“三年200亿,五年翻一番”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山河工业城(三期),从用地保障、自主創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才留才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加大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新引进凯恩利工程机械液压件、德国托马斯、盈旺车身、视比特机器人、威科赛尔光电等高端配套项目。发挥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上海大众、广汽三菱等龙头企业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上游产品供给、下游产品需求、产品质量及流程标准等“一揽子”信息支持,探索发展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学产业,打造多方共赢、创新升级、跨链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追求无极化配套,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积极利用三一云谷、三一众创、国家“芯火”双创基地、长沙科技新城等创新创业平台,围绕县区主导制造产业,有效对接大企业闲置资源和中小企业闲置产能,加大产品研发、创意设计、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引进。2020年,县区新增企业8260家,同比增加26.41%。积极发挥需求侧的牵引作用,探索建立网络化、分布式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产业共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重点推动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上下游协同、内外循环。支持不同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多向、多层、多极的细分领域“高精尖”的“单项冠军”“小巨人”“独角兽”企业。
实施复合模式运营,推进园区治理现代化。推动产业园区+主体企业+产业运营+基金资本运作,探索以管委会负责管理事务、产业地产商投资开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园区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号召力及基金资本运作的园区复合运营模式,推动长沙经开区双创工场及配套设施项目、三一云谷总包项目尽早见效。融合自贸区、临空区、综保区、经开区及会议会展城的政策叠加、产业差异互补等优势,探索跨片区、跨园区、跨产业的区域复合管运模式,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边际效益递增,着力形成“1+1+1>3”的效应。紧紧围绕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及园区高质量发展、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定位,以县区承接的“121+X”项、会议会展中心、四个一类口岸平台等涉及自贸区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企业“我要开工”一件事一次办、数字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创新。深化开放型经济研究,构建“枢纽+平台+节点+通道”一体化货物流通体系,重点发力临空偏好型产业,在跨境电商产业链的构建、研发设计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贸易投资便利、产业布局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突出的高标准一流自贸区,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