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提问;辅助线;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33.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43—01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这一环节,恰当、巧妙的提问会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对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控制课堂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同时,精心设计提问也是课前准备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据每一节课要讲的例题,将例题中的问题或添加适当条件,或化整为零提出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串”,并将这些“问题串”贯穿在教学之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30°,∠ABC=60°,AB=BC.求证:AD2+DC2=BD2.
师:要证明AD2+DC2=BD2,就要设法将线段AD、DC、BD集中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大家想一想怎样作辅助线呢?
生1:过点D作DF⊥AD,且使DF=DC,连接AF,然后设法证明AF=BD.
师:要证明AF=BD,还需要作辅助线,这样使证明更加复杂.我们不妨考虑题设中AB=BC,∠ABC=60°,利用旋转,将△BAD绕B顺时针旋转60°,此时BA与BC重合,BD转到BE的位置,那么,AD转到了什么位置?
生2:AD轉到了CE的位置,AD与CE重合.
师:对,旋转后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3:∠DBE=60°,△BDE是等边三角形.
师:△BDE是等边三角形是正确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说明可用DE代替BD,因此,需要连接DE,这样就将AD、DC、BD放在了△DCE中.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证明∠DCE是直角,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各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认为∠1=∠5,有的认为∠3=∠4,有的认为∠1=∠2.)
师:大家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不要脱离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生4:∠1=∠2,∠2+∠5=30°.
师:你的回答正确,但这里还应补充的一点是∠3+∠4=60°.
师(继续提问):大家能求出∠DCE的度数吗?
生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DCE=∠2+∠3+∠4+∠5=(∠3+∠4)+(∠2+∠5),因此可求出∠DCE=90°.
师:回答得非常好!在得出△DCE是直角三角形后,由勾股定理可得CE2+DC2=DE2,而BD=DE,AD=CE.因此,AD2+DC2=BD2得证.
此例题中添加的辅助线是利用旋转的方法得到的,图中相等的线段、角比较多,学生不能直接看出这样作辅助线对证明结论所起的作用,但经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学生直接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把许多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时,教师可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设计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很自然地衔接起来,最终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43—01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这一环节,恰当、巧妙的提问会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思维定向与思维操作;对检查教学效果,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控制课堂教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增进民主合作的教学气氛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抓住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同时,精心设计提问也是课前准备的主要工作之一.根据每一节课要讲的例题,将例题中的问题或添加适当条件,或化整为零提出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串”,并将这些“问题串”贯穿在教学之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30°,∠ABC=60°,AB=BC.求证:AD2+DC2=BD2.
师:要证明AD2+DC2=BD2,就要设法将线段AD、DC、BD集中在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大家想一想怎样作辅助线呢?
生1:过点D作DF⊥AD,且使DF=DC,连接AF,然后设法证明AF=BD.
师:要证明AF=BD,还需要作辅助线,这样使证明更加复杂.我们不妨考虑题设中AB=BC,∠ABC=60°,利用旋转,将△BAD绕B顺时针旋转60°,此时BA与BC重合,BD转到BE的位置,那么,AD转到了什么位置?
生2:AD轉到了CE的位置,AD与CE重合.
师:对,旋转后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3:∠DBE=60°,△BDE是等边三角形.
师:△BDE是等边三角形是正确的,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说明可用DE代替BD,因此,需要连接DE,这样就将AD、DC、BD放在了△DCE中.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证明∠DCE是直角,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各角有什么关系?
(学生积极地讨论,有的学生认为∠1=∠5,有的认为∠3=∠4,有的认为∠1=∠2.)
师:大家在考虑这个问题时,不要脱离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关系.
生4:∠1=∠2,∠2+∠5=30°.
师:你的回答正确,但这里还应补充的一点是∠3+∠4=60°.
师(继续提问):大家能求出∠DCE的度数吗?
生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DCE=∠2+∠3+∠4+∠5=(∠3+∠4)+(∠2+∠5),因此可求出∠DCE=90°.
师:回答得非常好!在得出△DCE是直角三角形后,由勾股定理可得CE2+DC2=DE2,而BD=DE,AD=CE.因此,AD2+DC2=BD2得证.
此例题中添加的辅助线是利用旋转的方法得到的,图中相等的线段、角比较多,学生不能直接看出这样作辅助线对证明结论所起的作用,但经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学生直接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把许多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时,教师可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设计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很自然地衔接起来,最终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