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与周恩来、邓颖超等20名同学联合成立了著名的青年学生进步团体——觉悟社,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被奉系军阀杀害。马骏短暂的一生,始终以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求索抗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少年立志 同心协力救国
马骏,189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一个富裕的回民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非常重视马骏的文化学习。马骏八岁起进入私塾和清真小学读书,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教育,使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初步的认知,能够理解修身做人与治国安邦的关系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接触到“新学”后,他逐步产生了对封建落后思想的厌恶,为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吉林省一中读书期间,马骏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官僚制度是造成国弱民穷的根源。因此,他利用暑假期间在家乡组织领导了抵制日货的斗争,还参加了《一片爱国心》等话剧的演出;组织成立了“回教清真崇俭会”,主张废除红白喜事中的陈规陋习,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比较强的组织能力。
1915年,马骏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开明宽松的校园环境里,马骏在学好各门文化课程的同时,其不凡的组织和宣传才能也得到很好发挥,先后担任校演说会正、副会长,自治励学会正、副会长,南开学校义塾服务团团长,学生联合讨论会副主席,二年级二组班长等职务。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难当头,国人共愤。他和周恩来等带领同学们奋起抗争,在开展爱国斗争的历练中,逐步成长为南开学校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在参加反帝爱国斗争的同时,马骏开始了对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的思考,逐渐坚定了“深入社会、以救中国”的决心。他在《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一文中写到:“有一等人对于一己有孜孜矻矻之功修,对于世人有轰轰烈烈之事业,如此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 “我们的志,是要同心协力去救中国”。马骏希望民众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去救国,使祖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马骏已经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立志要为拯救中国而努力奋斗。
为国为民 勇当五四闯将
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为抗议巴黎和会把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北京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各校学生群情激昂。马骏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奔走呼号,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他广泛联络各校,推动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兼执行会长。
五四运动期间,在周恩来、马骏等的领导下,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了演讲团广泛开展爱国演讲活动,编辑出版反映爱国题材的小说及杂志等印刷品,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商界开展罢市斗争。1919年6月,天津学联召开有数千人参加的学联第一次爱国运动大会,马骏在大会上发表演说,并带领全体学生宣誓,“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极大地鼓舞了与会学生的爱国热忱,坚定了他们的斗争意志。
为唤起民众觉醒,马骏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当时,天津商会在是否参与罢市活动的态度上摇摆不定,马骏便亲自前去劝说。一名不愿参加罢市活动的商人对马骏说,“你是一个学生,在天津没有个人资产,不知道罢市对商人而言有多大的损失,所以,你就不要再鼓动商人罢市了吧?”马骏慨然说道:“鄙人本吉林人,天津固无财产,然鄙人尚有生命热血可流于诸君面前,以激发诸君良心之发现。国势如此,唯有一死以谢同胞。”说罢就用头向商会会议厅的柱子撞去,幸而被身边的人当场抱住。他又拿起一瓷质烟灰罐猛击自己的太阳穴,头部立刻鲜血横流,当即昏迷。马骏不惜用生命热血拯救国家危亡的爱国精神,教育了在场者,天津商会立即决定罢市,有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
为敦促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马骏率领京津各界代表到总统府门前请愿。警察用枪抵着他的胸口逼迫他解散请愿队伍,他断然拒绝,并鼓励同学们,“吾人此次如被捕而死,死亦甘心尽愿。吾人之死不为自私,不为名利,但愿全国同胞父老秉此牺牲之精神,永留光明之纪念于天壤已矣”。由于出色地领导了爱国学生大闹天安门的请愿斗争,人们称誉他为“马天安”。
奔走呼号 致力全民联合
马骏深知反帝反封建斗争仅凭学生运动难以完成,必须要联合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才能赢得斗争的胜利。
1919年9月,马骏同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刘清扬等人发起成立了名为“觉悟社”的进步团体,其宗旨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觉悟社成立后,很快就成为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创办杂志报刊、开展爱国演讲、组织请愿斗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为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以马骏、谌志笃等为代表的天津学联积极推动成立各界联合会,壮大反帝爱国运动的声势和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1919年6月18日,天津最早成立了由紳、商、报、学、教(宗教)五个领域共同组成的各界联合会,并积极到外地进行联络,推动建立全国各界联合会组织。9月25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派马骏、刘清扬、冯冀骏专门来到上海,推动全国各界联合会的筹建工作。在上海各界召开的欢迎会上,马骏多次进行演讲,介绍了天津各界联合会的情况,阐述了迅速成立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必要性,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赞同。在以马骏为代表的天津各界联合会的推动下,11月1日,在上海北四川路青年会内,全国各界联合会正式成立,马骏当选驻沪常务理事。会后举行由三四万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彰显了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力量和影响。马骏被推选为这次游行示威活动的总指挥。 为响应李大钊“到民间去,切切实实地做点事”的号召,1922年,马骏返回东北工作,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创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他曾在哈尔滨利用《晨光報》开展活动,又和韩铁生等人成立“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救国救民道理,揭露帝国主义侵华本质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东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通过在私立毓文中学任教,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讲述挽救国家危亡的道理,启发大家的爱国意识。他还领导吉林人民投入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斗争,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因叛徒出卖,马骏被捕,虽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33岁。
浩气长存 精神永传承
马骏烈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马骏烈士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浓郁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来者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心系人民、赤心报国的浓郁爱国情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马骏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少年马骏就立志救国救民,号召“当兹求学时代,勤勉修己,将来身入社会以救中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是马骏积极投入爱国救亡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他冲锋在前、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是他坚守信仰、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撑。如今,爱国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为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发扬中华民族爱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美德,积极作为、顽强奋斗;体现为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融合统一,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坚守初心、顽强不屈的坚定政治信仰。为国为民的初心点燃了马骏的革命之火,使他在斗争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从此,他的信仰再没有动摇过。即便在生命最后一刻,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仍然坚定地回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宣传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信仰的坚定来自于对理论的认同,马骏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揭示,坚定地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引领民族振兴。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慧力量,是新时代赋予党的使命和重任。
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马骏短暂辉煌的一生中,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一腔热血为救国救民奋斗不息。无论是在山河破碎的童年,还是在五四运动的风口浪尖,抑或是在腥风血雨的地下工作中,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残酷,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马骏都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坚定决心。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革命精神始终都是我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不因胜利而自满、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劲头、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朱 健
少年立志 同心协力救国
马骏,189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一个富裕的回民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非常重视马骏的文化学习。马骏八岁起进入私塾和清真小学读书,接受过系统的中国传统教育,使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初步的认知,能够理解修身做人与治国安邦的关系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在接触到“新学”后,他逐步产生了对封建落后思想的厌恶,为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吉林省一中读书期间,马骏逐渐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官僚制度是造成国弱民穷的根源。因此,他利用暑假期间在家乡组织领导了抵制日货的斗争,还参加了《一片爱国心》等话剧的演出;组织成立了“回教清真崇俭会”,主张废除红白喜事中的陈规陋习,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比较强的组织能力。
1915年,马骏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开明宽松的校园环境里,马骏在学好各门文化课程的同时,其不凡的组织和宣传才能也得到很好发挥,先后担任校演说会正、副会长,自治励学会正、副会长,南开学校义塾服务团团长,学生联合讨论会副主席,二年级二组班长等职务。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北洋军阀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难当头,国人共愤。他和周恩来等带领同学们奋起抗争,在开展爱国斗争的历练中,逐步成长为南开学校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在参加反帝爱国斗争的同时,马骏开始了对个人志向和国家命运的思考,逐渐坚定了“深入社会、以救中国”的决心。他在《如何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一文中写到:“有一等人对于一己有孜孜矻矻之功修,对于世人有轰轰烈烈之事业,如此人格方可谓之有价值” “我们的志,是要同心协力去救中国”。马骏希望民众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去救国,使祖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的马骏已经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立志要为拯救中国而努力奋斗。
为国为民 勇当五四闯将
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为抗议巴黎和会把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北京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各校学生群情激昂。马骏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奔走呼号,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他广泛联络各校,推动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并当选为副会长兼执行会长。
五四运动期间,在周恩来、马骏等的领导下,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了演讲团广泛开展爱国演讲活动,编辑出版反映爱国题材的小说及杂志等印刷品,组织学生罢课,号召商界开展罢市斗争。1919年6月,天津学联召开有数千人参加的学联第一次爱国运动大会,马骏在大会上发表演说,并带领全体学生宣誓,“誓保国土,誓挽国权,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极大地鼓舞了与会学生的爱国热忱,坚定了他们的斗争意志。
为唤起民众觉醒,马骏不惜牺牲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当时,天津商会在是否参与罢市活动的态度上摇摆不定,马骏便亲自前去劝说。一名不愿参加罢市活动的商人对马骏说,“你是一个学生,在天津没有个人资产,不知道罢市对商人而言有多大的损失,所以,你就不要再鼓动商人罢市了吧?”马骏慨然说道:“鄙人本吉林人,天津固无财产,然鄙人尚有生命热血可流于诸君面前,以激发诸君良心之发现。国势如此,唯有一死以谢同胞。”说罢就用头向商会会议厅的柱子撞去,幸而被身边的人当场抱住。他又拿起一瓷质烟灰罐猛击自己的太阳穴,头部立刻鲜血横流,当即昏迷。马骏不惜用生命热血拯救国家危亡的爱国精神,教育了在场者,天津商会立即决定罢市,有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
为敦促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马骏率领京津各界代表到总统府门前请愿。警察用枪抵着他的胸口逼迫他解散请愿队伍,他断然拒绝,并鼓励同学们,“吾人此次如被捕而死,死亦甘心尽愿。吾人之死不为自私,不为名利,但愿全国同胞父老秉此牺牲之精神,永留光明之纪念于天壤已矣”。由于出色地领导了爱国学生大闹天安门的请愿斗争,人们称誉他为“马天安”。
奔走呼号 致力全民联合
马骏深知反帝反封建斗争仅凭学生运动难以完成,必须要联合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勠力同心,才能赢得斗争的胜利。
1919年9月,马骏同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刘清扬等人发起成立了名为“觉悟社”的进步团体,其宗旨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觉’‘自决’”。觉悟社成立后,很快就成为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坚力量,创办杂志报刊、开展爱国演讲、组织请愿斗争,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为推动五四运动的深入开展,以马骏、谌志笃等为代表的天津学联积极推动成立各界联合会,壮大反帝爱国运动的声势和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1919年6月18日,天津最早成立了由紳、商、报、学、教(宗教)五个领域共同组成的各界联合会,并积极到外地进行联络,推动建立全国各界联合会组织。9月25日,天津各界联合会派马骏、刘清扬、冯冀骏专门来到上海,推动全国各界联合会的筹建工作。在上海各界召开的欢迎会上,马骏多次进行演讲,介绍了天津各界联合会的情况,阐述了迅速成立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必要性,赢得了各界人士的赞同。在以马骏为代表的天津各界联合会的推动下,11月1日,在上海北四川路青年会内,全国各界联合会正式成立,马骏当选驻沪常务理事。会后举行由三四万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彰显了全国各界联合会的力量和影响。马骏被推选为这次游行示威活动的总指挥。 为响应李大钊“到民间去,切切实实地做点事”的号召,1922年,马骏返回东北工作,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创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他曾在哈尔滨利用《晨光報》开展活动,又和韩铁生等人成立“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救国救民道理,揭露帝国主义侵华本质和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东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通过在私立毓文中学任教,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讲述挽救国家危亡的道理,启发大家的爱国意识。他还领导吉林人民投入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斗争,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因叛徒出卖,马骏被捕,虽受尽酷刑折磨,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后被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33岁。
浩气长存 精神永传承
马骏烈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马骏烈士虽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浓郁的爱国情怀、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留给后来者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心系人民、赤心报国的浓郁爱国情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马骏身上最为显著的特征。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少年马骏就立志救国救民,号召“当兹求学时代,勤勉修己,将来身入社会以救中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是马骏积极投入爱国救亡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他冲锋在前、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是他坚守信仰、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撑。如今,爱国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体现为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发扬中华民族爱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美德,积极作为、顽强奋斗;体现为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融合统一,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坚守初心、顽强不屈的坚定政治信仰。为国为民的初心点燃了马骏的革命之火,使他在斗争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走上职业革命的道路。从此,他的信仰再没有动摇过。即便在生命最后一刻,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仍然坚定地回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宣传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信仰的坚定来自于对理论的认同,马骏正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揭示,坚定地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引领民族振兴。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新时代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慧力量,是新时代赋予党的使命和重任。
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马骏短暂辉煌的一生中,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以一腔热血为救国救民奋斗不息。无论是在山河破碎的童年,还是在五四运动的风口浪尖,抑或是在腥风血雨的地下工作中,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残酷,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马骏都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坚定决心。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革命精神始终都是我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就必须要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不因胜利而自满、不因成就而懈怠、不因困难而退缩,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劲头、更加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朱 健